后備母豬的培育也是按肥育豬同樣的飼養方式培育為大豬后,作為后備母豬使用。不規范的飼養管理及粗糙的營養設計很大程度束縛了種豬的生產和繁殖性能。因此,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種豬特定營養需要的基礎上,確保合理的種豬營養才能獲得最佳的生產性能。
為此,近年來,湖南某公司與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研究所成立動物營養博士工作站,五年規劃專注種豬精準營養的研究,并結合中國養豬業的現狀,得出結論:種豬階段應該細分為后備母豬前期、后備母豬后期、懷孕前期、懷孕后期、哺乳期、種公豬配種期及種公豬休情期7個階段。
一、后備母豬階段
后備母豬階段是種豬終生繁殖的基礎,其使用年限達3-5年,擔負著繁重的繁殖任務,加上周期性又強,因此,后備母豬的營養與飼養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市場上部分豬場隨意使用中大豬料飼喂后備母豬或在后備母豬前期使用中大豬料飼喂,后期使用懷孕料飼喂;或后備前期使用中大豬料飼喂后期使用哺乳料飼喂;或者不分階段進行飼喂,導致后備母豬育成率低,到第2胎時,母豬出現不發情、返情率高、產仔數少等二胎綜合癥現象,從而影響母豬的終生繁殖性能。因此,解決以上問題的對策是后備母豬分階段飼養及使用后備母豬專用營養方案。
1、后備母豬前期(50-80kg)
此階段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母豬骨骼充分發育,延長母豬使用壽命;促進母豬肌肉和脂肪發育,有利于母豬體成熟。在生長期使后備母豬生長速度最佳化的營養水平如下:每千克日糧含消化能3350kcal,蛋白質17.5%,鈣0.9%,磷0.7%,賴氨酸0.9%,同時,此階段還需要特別加強免疫營養和生殖營養的補充,對飼料中礦物元素、維生素水平要求較高,如關鍵的維生素E,葉酸,生物素等。
但是部分豬場隨意使用中大豬料飼喂后備母豬,而中大豬料是高能低磷、高抗菌藥物和促生長劑,低微量元素、維生素飼料,當日糧中Ca,P不足或比例不當容易蹄底裂,缺Se易引起足變形,脫毛,關節炎等,缺Mn蹄變形,橫裂,缺鋅,蹄側裂,維生素E可有效改善繁殖性能,防止卵巢萎縮,提高胚胎吸收營養的能力,提高胎兒的活力,生物素維持胎兒的正常發育,改善窩產仔數,葉酸降低胎兒死亡率和流產,維生素A改善胎兒存活,促進胎兒發育。因此,用中大豬料飼喂,影響后備母豬骨骼的發育,繁殖期肢蹄病發生機率增加,同時,淘汰率增高,成本加大,影響豬場經濟效益。
2、后備母豬后期(80kg-配種前)
此階段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卵泡發育,獲得最大排卵數;及時啟動母豬初情期;提高卵母細胞質量,提高受精率。一般要求日糧中營養水平每千克含消化能3200kcal,蛋白質17.0%,纖維3.5%以上,同時考慮可溶性纖維與不溶性纖維的比例,鈣0.9%,磷0.7%,賴氨酸0.8%。
后備母豬的精細化管理要求更高,從種豬的選擇到培育,再到發情、配種階段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在生產實踐中進行精細化管理。后備母豬的精細化管理存在幾個關鍵控制點:飼料營養的控制、后備母豬的培育、發情的鑒定及誘情。后備母豬后期我們建議細分為:1)80千克-配種前2周,限飼2.5千克/天,誘情期;2)配前2周,催情優飼3-3.5千克/天,以刺激排卵,為適配期。通過后備母豬前期、后期的二階段飼養和合理的營養水平,保證后備母豬達到良好的種用體況以獲得最佳的繁殖性能。
二、懷孕母豬階段
懷孕階段的目標是保證胎兒正常發育,防止流產,提高配種分娩率;確保每窩產仔數多、健壯、活力強;保持母豬體況適中,為哺乳期泌乳所需營養物質做儲備。因此,根據母豬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求,將懷孕母豬分為懷孕前期和懷孕后期兩個階段。
1、懷孕母豬前期(配種-妊娠90天)
懷孕母豬前期可以細分為:
1)配種-30天。主要是最大限度增加胚胎著床,減少胚胎死亡率,解決仔豬出生少的問題;
2)30-90天。主要是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初產母豬有足夠的營養儲備及彌補經產母豬上個泌乳期的體重損失。
母豬發情排卵,接受配種,受精卵一般都有15-20個,從受精卵著床到胎盤形成階段,因為胎兒在此期間的營養是依賴子宮乳,沒有任何類似胎盤屏障的保護機制,母豬體內血液的細小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子宮乳成分的變化。引起子宮乳變化的任何應激都會導致著床失敗。因此,在懷孕前4周,由于受精卵著床失敗和競爭子宮角生長空間失敗,會使得受精卵損失40%。因此,要提高胚胎的存活率,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環節。
懷孕母豬前期第二個階段,營養水平對胎兒肌纖維的生長及出生后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采食量應稍有增加,但采食量加倍對胎兒數量、胎盤重量和胎兒重量及飼料利用率可能無任何影響。母體營養可影響胎兒的發育及其出生后的生長,但直到妊娠80d后增加母體營養水平才可提高仔豬初生重,且這種改善作用是適度的及可變的。Dwyer等(1994)和Boyd(1997)等在增加采食量對仔豬生長性能方面均有報道,不過未達成共識,但是,妊娠中期對母豬實行嚴重限飼將降低仔豬出生后的生長速度,并將導致仔豬初生重及其出生時的肌纖維數變異很大。
考慮懷孕母豬前期兩個階段的生理特點,懷孕前期營養需求:每千克日糧含消化能3050kcal,粗蛋白質13.5%,粗纖維4.5%以上,鈣0.8%,磷0.6%,賴氨酸0.65%。
2、懷孕母豬后期(妊娠90天-產前)
懷孕母豬后期的主要目標是保證胎兒的迅速生長、乳腺組織的正常發育以保證泌乳期有充足的泌乳量。因此,現代母豬的飼養中,在這段時間內既不能限飼,又要避免飼喂能量過高的飼料(是指能量超出維持和繁殖需要,導致脂肪大量沉積到乳房的水平),其次,根據母豬的采食情況,適當提高日糧中關鍵營養組分的水平,比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母豬在懷孕過程中,礦物質是負平衡的,而且礦物質的流失量與窩重呈正相關。因此,注意供給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
另外,要避免懷孕后期出現便秘,因為這會引發圍產期綜合癥。因此,日糧中要使用優質纖維,防止便秘。懷孕后期一般要求每公斤日糧含消化能3200kcal,蛋白質16.5%,鈣0.85%,磷0.7%,賴氨酸0.95%,其營養需要比哺乳母豬低,但目前市場上懷孕后期普遍使用哺乳母豬料進行攻胎,而哺乳母豬料是以日采食量進行營養指標設計,含高能高蛋白,能最大限度滿足哺乳母豬能量和蛋白的需求,但維生素、微量元素含量相對較低,由于哺乳期日采食量達6.5kg(經常母豬帶10頭仔豬)以上。
因此,能滿足哺乳母豬泌乳需求,但懷孕后期日采食量只有哺乳期的一半,能量和蛋白水平能滿足甚至超過攻胎的需求,容易導致胎兒出生體重過大,但用于提高仔豬活力和母源免疫力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明顯不足,導致母源免疫力低下和胎兒活力下降。因此,懷孕后期需飼喂專門的懷孕后期料,才能滿足懷孕母豬對特殊營養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既能適當降低胎兒初生重,減少難產,又能改善母乳質量,降低母豬便秘。
、哺乳母豬階段
哺乳階段的目標是盡可能提高泌乳母豬在此階段的泌乳量,減少哺乳期失重,哺乳母豬的營養需要與其泌乳密切相關,哺乳母豬每天需要的能量幾乎75 %用于泌乳,其實際營養需要完全取決于窩仔豬生長速度。當飼料營養攝入不能滿足其泌乳需要時就會動用體脂來滿足產奶需要,從而導致母豬掉膘和體重下降。過度掉膘不但影響哺乳仔豬的增重速度,還會嚴重影響母豬下一胎的生產性能,如斷奶至再發情的間隔時間延長、受胎率降低、產仔數和初生重下降等等。
哺乳母豬應采用相應的營養策略:一般要求每千克日糧含消化能3300kcal,粗蛋白17.0%,賴氨酸1.05%,粗纖維3.0%,鈣0.75%,磷0.65%,夏冬季營養適當做出調整。哺乳母豬常見的問題是產后無乳或少乳,拒絕哺乳,斷奶窩重小,仔豬均勻度差,夏季采食量低,產奶量下降,產后癱瘓,斷奶后母豬不發情,屢配不孕。因此,哺乳母豬階段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母豬的采食量,增加泌乳量,保證斷奶仔豬最大窩增重和成活率,同時降低母豬泌乳期失重和減少背膘損失,縮短斷奶后發情間隔。湖南百宜飼料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泌乳母豬特殊的生理階段,采用合理的營養調控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泌乳母豬采食量,從而提高斷奶窩重。
四、種公豬階段
俗話說:“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種公豬在豬場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其關鍵問題主要是提高公豬的精液品質和緩解其淘汰率,而營養是維持種公豬生命、產生精子和保持旺盛配種力的物質基礎,因此,種公豬日糧中營養水平應根據配種任務,并結合公豬的體況、精液品質的數量和質量而確定。但市場上有些豬場使用哺乳母豬料或生長育肥豬料代替公豬料使用,導致公豬精液品質下降;性欲減退;腿病、蹄病多發,淘汰率高,因此,解決以上問題的對策是使用專門的公豬料。
1、種公豬配種期階段
種公豬的交配時間長,平均10分鐘左右;射精量大,每次的射精量為250ml(150-500ml);精子數多,每毫升精液有1億(0.25-3億)個精子,總精子數250億個,消耗體力和營養較多,因此,對日糧營養水平要求較高,除提高能量水平來補充配種所消耗的熱量外,還需特別提高賴氨酸、蛋氨酸等用于提高精液質量密切相關的氨基酸水平,每千克日糧應含消化能3380kcal/kg,粗蛋白16.5%,賴氨酸0.85%,鈣0.75%,磷0.6%。
2、種公豬休情期階段
種公豬在休情期因營養消耗較少,只需維持正常體況即可,因此,日糧營養水平比配種期可以適當降低,每千克日糧中約含消化能3250Kcal,粗蛋白15.0%,賴氨酸0.75%,鈣0.75%,磷0.6%。
綜上所述,基于中國養殖實際和種豬精準營養的研究,我們認為,種豬階段應該更為精準地細分為后備母豬前期、后備母豬后期、懷孕前期、懷孕后期、哺乳期、種公豬配種期及種公豬休情期7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