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飼料端全程無抗據牧音消息,在中國飼料發展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表示,動物源細菌耐藥性形勢嚴峻,人獸共用的抗菌藥耐......
2020年飼料端全程無抗
據牧音消息,在中國飼料發展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表示,動物源細菌耐藥性形勢嚴峻,人獸共用的抗菌藥耐藥性增高,威脅人類醫療資源;動物專用抗菌藥耐藥性逐年增高,影響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馮忠武還表示,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年全部退出。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公布關于2018—2021年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養殖端減抗和限抗的時間表。
全程無抗難度較大
2020,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全部退出飼料端,這意味著飼料的“全程無抗”。
但全程養殖過程中,完全禁止使用抗生素難度較大。
因為雞群面對的威脅有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菌,抗生素主要用于預防細菌、寄生蟲,無抗意味著要將這些因素的影響降低到雞群免疫能力應付范圍之內。
無抗的提出表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但食品安全關鍵是健康養殖,健康養殖不單局限于無抗,水和空氣也要在加強管理和環境舒適范圍內。
防病要有七大法寶,分別是消毒隔離、加強管理、疫苗接種、規范用藥、環境舒適、種源凈化、飼料優質。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畢英佐
無抗養殖要注意以下幾點的實現:養殖環境可控、雞舍內環境可控、養雞投入物可控、雞糞處理、生長周期與品種、抗生素替代物。其中前四項是雞群外部環境的可控程度,后兩項則是雞群本身抵抗力水平。
——中國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
廣西農貝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深松表示,要做到無抗,抗病育種、疫病凈化、衛生消毒、應激預防、無抗藥物預防等都是努力的方向。
無抗養殖具體有哪些難點?
外部環境可控程度
1、可控的養殖環境
這包括大環境和小環境,大環境是指養殖場周邊的環境是否偏僻和干凈,與其他建筑物、道路等留有一定的安全距離。小環境是養殖場內的生物安全措施,人員、車輛的進入是否嚴格消毒、防止野鳥等小動物進出等等。
2、雞舍內環境可控
要有標準、可度量的各種雞舍內部指標的數據,如恒定的溫度、精準的濕度、空氣成分指標等,做到雞生長不受環境誘導而發病,健康成長。自動化養殖環境下,養殖全程自動環控、自動投料、自動喂料、自動輸蛋、自動輸糞、自動分揀雞蛋、自動包裝,自動化、集約化程度高,這些因素較為可控。
3、養雞投入物可控
主要是雞苗、飼料和飲水。雞苗要健康,種源要凈化;飼料質量要保證,無霉變、可消化率高;飲水達到人的飲用水標準等。
4、雞糞處理的控制
雞糞的處理情況涉及到雞舍內部衛生狀況,分層的養殖模式有利于雞與糞便的隔離,減少細菌以及球蟲感染的問題。
5、科學管理的控制
制度、規章的全面、科學性,人員執行遵守的責任心、養殖人員的素養水平、盡職態度、情緒化等系列管理因素。
雞群自身抵抗力水平
1、品種與種源凈化
品種對環境的抗逆性體現為相同環境下不同品種的飼養難度,不同品種對環境的抗逆性有差異。凈化白血病、雞白痢的雞苗遠比未凈化的雞苗要好養很多,價格也貴一些。
2、生長周期與免疫
生長周期的長短決定了面臨疫病的風險強弱,科學的免疫程序、靠譜的疫苗、嚴格的免疫操作能保證雞群的高免疫力。
從免疫程序上可以看到,養殖周期越長的雞,受到環境的風險(冷暖刺激、細菌等應激)越持久,免疫程序越復雜。
3、抗生素替代物的使用
使用益生菌、酶制劑、寡糖、酸制劑等產品,提高飼料的預消化程度,改善雞群腸道健康,加強腸道免疫功能。
4、雞群養殖密度
相同條件下,密度越大,個體的舒適度降低,機體抵抗力受影響,容易應激發病。且密度足夠大,群體足夠多,疫病傳播明顯,雞群面臨疾病風險增加。
無抗標準和檢測的缺失
新禽況記者發現,相對于無公害、綠色食品,國家有嚴格的標準和檢測,權威性很高,無抗養殖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檢測指標,也就是說,標準和檢測并不完善和權威。
僅僅靠企業宣傳就想無抗,顯然缺乏說服力,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投入,用數據讓人信服。
可有時候,就算下了大成本,做到了全程不使用抗生素,如何讓消費者相信并認可依舊是個問題。
此外,如果無抗養殖,中途雞發病,到底是治還是不治,這些發病的雞或雞蛋又該如何處理? “現在還沒聽到哪個公司公布每年銷毀多少雞或雞蛋的數據。”廣州市翔順畜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賴梁簫對記者表達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