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熱,對養殖戶來說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季節。在夏季中,不僅空氣濕度大,飼料也非常容易發生霉變,同時也是豬病高發的季節。其中豬弓形蟲、豬丹毒、豬鏈球菌、附紅細胞體病極易發生,下面就來說說這四種病。
豬弓形蟲病
豬弓形蟲病是由剛第弓形蟲引起的一種原蟲病,又稱弓形體病。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發病率可高達60%以上,病死率可高達64%。10~50kg的仔豬發病尤為嚴重。多呈急性經過。病豬突然廢食,體溫升高至41℃以上,稽留7~10天。呼吸急促,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流清鼻涕;眼內出現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常出現便秘,呈粒狀糞便,外附黏液,有的患豬在發病后期拉稀,尿呈橘黃色。少數發生嘔吐。患豬精神沉郁,顯著衰弱。發病后數日出現神經癥狀,后肢麻痹。
隨著病情的發展,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內側、下腹等處出現紫紅斑或問有小點出血。有的病豬在耳殼上形成痂皮,耳尖發生干性壞死。最后因呼吸極度困難和體溫急劇下降而死亡。孕豬常發生流產或死胎。有的發生視網膜脈絡膜炎,甚至失明。有的病豬耐過急性期而轉為慢性,外觀癥狀消失,僅食欲和精神稍差,最后變為僵豬。
豬丹毒
豬丹毒是紅斑丹毒絲菌,俗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征為高熱、急性敗血癥、皮膚疹塊(亞急性)、慢性疣狀心內膜炎及皮膚壞死與多發性非化膿性關節炎(慢性)。
豬鏈球菌
鏈球菌屬的細菌種類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可引起人、豬、牛、馬、羊和禽等多種動物感染。
豬鏈球菌病主要表現為豬的敗血性和局灶性淋巴結化膿性病癥。 豬鏈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豬的上呼吸道(特別是扁桃體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豬在各種動物中易感性較高。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病,但敗血癥型和腦膜腦炎型多見于仔豬,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多見于中豬。病豬、I臨床康復豬和健康豬均可帶菌,當健康豬群引入帶菌豬后,由于互相接觸,病菌可通過口、鼻、皮膚傷口而傳染。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5~11月發病較多,多發于養豬密集地區,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膚損傷、蹄底磨損、去勢、臍帶感染等外傷病史的豬易發生該病,潛伏期1~3天或稍長,哺乳仔豬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中豬次之,大豬較少。在人的感染中,豬鏈球菌常導致化膿性腦炎,除此之外,心內膜炎、蜂窩組織炎、腹膜炎、橫紋肌溶解、關節炎、肺炎、葡萄膜炎和眼內炎等病例也見報道。
附紅細胞體病
豬附紅細胞體病可發生于各齡豬,但以仔豬和長勢好的架子豬死亡率較高,母豬的感染也比較嚴重,患病豬及隱性感染豬是重要的傳染源。豬附紅細胞體病因畜種和個體體況的不同,臨床癥狀差別很大。主要引起:仔豬體質變差,貧血,腸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豬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貧血;母豬生產性能下降等。
哺乳仔豬:5日內發病癥狀明顯,新生仔豬出現身體皮膚潮紅,精神沉郁,哺乳減少或廢絕,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齡多發,體溫升高,眼結膜皮膚蒼白或黃染,貧血癥狀,四肢抽搐、發抖、腹瀉、糞便深黃色或黃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豬臨死前四肢抽搐或劃地,有的角弓反張。部分治愈的仔豬會變成僵豬。
育肥豬根據病程長短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急性型病例較少見,病程1天-3天。亞急性型病豬體溫升高,達39.5度~42度。病初精神萎頓,食欲減退,顫抖轉圈或不愿站立,離群臥地。出現便秘或拉稀,有時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現。病豬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皮膚紅紫,指壓不褪色,成為“紅皮豬”。有的病豬兩后肢發生麻痹,不能站立,臥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見耳廓、尾、四肢末端壞死。有的病豬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結膜發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轉為慢性經過。慢性型患豬體溫在39.5℃左右,主要表現貧血和黃疸。患豬尿呈黃色,大便干如栗狀,表面帶有黑褐色或鮮紅色的血液。生長緩慢,出欄延遲。
母豬癥狀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感染的癥狀為持續高熱(體溫可高達42度),厭食,偶有乳房和陰唇水腫,產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豬呈現衰弱,粘膜蒼白及黃疸,不發情或屢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營養不良,可使癥狀加重,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