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很多養殖戶反映,皮膚出現疙瘩、紅點的豬越來越多。發病前期還不影響采食和正常活動,很多人認為是蚊、蠅、螨蟲叮咬皮膚所致,按照此法處理效果很差,也很多人反饋不知道怎么原因、不懂得如何治療。
今天就主要引起豬疥癬、豬痘、滲出性皮炎、濕疹、圓環等5種疾病的區別分享如下,方便大家鑒別診斷和做好防控。
一、原因分析
(1)圈舍衛生條件差、濕熱熏蒸、皮膚不清潔、通風不好、飼養密度大等。
(2)飼料單一、營養缺乏,特別是維生素、礦物質缺乏和缺鋅等。
(3)昆蟲蚊蠅增多,化學藥品刺激以及慢性消化道疾病,新陳代謝絮亂,內分泌失調等也可引起該病發生。
二、鑒別診斷
(1)豬疥癬
豬疥癬又稱豬癩,由疥癬蟲寄生引起。對仔豬為害嚴重,常成為僵豬。
寒冷季節發生較多,多寄生于豬的耳、眼、背、臀部及體側皮膚深層,導致皮膚發炎發癢,常見落屑、脫毛。
皮膚呈污灰白色,干枯,增厚,粗糙有皺紋和龜裂,豬只消瘦,失去彈性,有痂皮,常擦癢不止。病豬生長停滯,精神萎靡,日益消瘦,重者可引起死亡,內臟無病變。
治療:
用精制敵百蟲配成0.5%的水溶液,先擦患,部或噴灑豬體,5天后再治一次。飼料中添加阿苯達唑阿維菌素粉可預防。
(2)豬痘
多見于4—6周仔豬及斷奶仔豬,四季均發,但多見于夏初、夏末季節;在無毛和毛少部位如鼻吻、眼瞼、腹部、四肢內側、乳頭等部位出現紅色小斑點、丘疹、膿皰、結痂,脫落愈好。
豬痘無特效療法,治療目的在于防止細菌繼發感染。控制豬痘的最佳方法,就是加強衛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蟲。
(3)滲出性皮炎
由葡萄球感染引起,多見于5—6日齡哺乳仔豬。在眼睛周圍、耳廓、腹部等出現紅斑、水泡,水泡破潰后水泡液呈棕黃色,如香油樣,干燥后形成鱗片狀、棕灰色的結痂,有癢感,痂皮脫落后,露出鮮紅色創面。
治療:
肌注青霉素,用0.1%高錳酸鉀水浸泡發病仔豬身體1-2分鐘,頭部用藥棉沾高錳酸鉀水清洗病灶,然后擦干、涼干涂上龍膽紫。對初發少數病灶直接涂上龍膽紫,效果很好。
(4)濕疹
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造成的,夏秋季節發病較重。腹下或大腿內側皮膚出現黃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水泡、膿皰,最后形成潰瘍。病程長者常出現局部感染,糜爛或化膿,最后豬體消瘦、虛弱。無傳染性,體溫不高,丘疹不規則,有奇癢。
急性可給病豬靜脈注射氯化鈣或葡萄糖酸鈣10—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