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是豬場的核心,母豬繁殖力的高低影響著豬場年斷奶仔豬數,決定豬場能否實現出欄目標。為了使生產持續穩定,豬場需要對母豬群進行有計劃地更新(淘汰)。
母豬淘汰分為主動(正常)淘汰和被動(異常)淘汰。
主動淘汰是指有計劃地對繁殖性能低、胎齡高的母豬進行淘汰;
被動淘汰是指因繁殖障礙、肢蹄疾病、呼吸疾病、腸胃疾病、采食疾病、乳房疾病等引起的淘汰。
而影響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是母豬健康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母豬健康度,降低淘汰率,將直接影響豬場的生產成績和經濟效益。
引起母豬淘汰的因素很多,結合豬場經驗對影響生產母豬淘汰的原因進行分類統計結果表明,被動淘汰比例達79.55%,主動淘汰占20.45%。主動淘汰中其中因胎齡高淘汰占14.92%,因生產性能低占5.53%。被動淘汰以繁殖障礙、肢蹄疾病和采食疾病3種類型淘汰數量最多,分別占所有淘汰頭數的34.94%、26.73%和5.19%。
要降低母豬淘汰率,我們必需了解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導致母豬被淘汰。
1、繁殖障礙繁殖障礙是導致母豬異常淘汰的主要因素。引起繁殖障礙原因多種多樣,有傳染性的(豬瘟、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等),也有非傳染性的(青年母豬初情期遲緩、經產母豬斷奶后不發情、屢配不孕、隱性發情等),有遺傳也有飼養管理、環境應激等因素導致的,主要表現為母豬不能順利繁殖,如母豬不發情、流產、死胎、木乃伊等。
(1)后備母豬不發情
后備母豬達到配種日齡和體重,但沒有表現出性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后備母豬生殖器官先天發育不良或畸形;或是促卵泡素和促黃體素分泌較少,卵泡不能正常發育和成熟。
(2)產后母豬不發情
母豬斷奶后20天仍沒有發情癥狀或發情不明顯,主要原因可能是卵巢機能減弱,或子宮內存在異物,如淤血、胎衣等,導致子宮炎癥而不能正常發情。
(3)隱性發情
有些母豬發情癥狀不明顯,無爬跨行為、陰戶紅腫不明顯、粘液較少,外觀幾乎看不出發情。
(4)屢配不孕
母豬經過多次配種,每次配種后間隔18~25天后重新發情。
(5)流產、早產和死胎
母豬感染偽狂犬病、乙型腦炎、細小病毒、流感等會引起母豬流產、死胎;或由于環境突變、管理不善、飼料霉變等原因也會引起流產、早產和死胎。
2、肢蹄病肢蹄病是引起母豬異常淘汰的重要因素。在淘汰母豬中,有約1/3是豬蹄或腿部出現問題。引起母豬肢蹄病的原因較多:
(1)傳染性因素引起的癥狀及繼發感染,如口蹄疫、鏈球菌病、豬丹毒等;
(2)非傳染性因素,如欄舍地面粗糙、外傷、限位欄飼養、運動不足等;
(3)飼料中鈣、磷缺乏或不平衡,或維生素D不足,導致鈣磷吸收不足,骨密度降低,母豬易發生病理性骨折。
(4)生物素缺乏導致蹄裂:冬季氣溫低、蹄部皮膚皮脂腺分泌減少而出現蹄裂、蹄部變形;
(5)風濕、癱瘓、后驅麻痹;
(6)母豬品種(遺傳)、年齡等因素。
3、采食和消化障礙因產前、產后厭食,母豬消瘦,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胃潰瘍等,雖經過治療可以緩解,但治療不徹底或易反復。
4、產仔數少本該處于生產高峰期的母豬,連續2胎產仔數較少。如果排除營養與飼養管理的問題,應果斷予以淘汰。
5、泌乳力差母豬產仔性能尚好,但因泌乳系統發育不全,泌乳力差,不能正常哺育所產仔豬。如果連續2胎都表現出泌乳力差,就應堅決淘汰。
6、母豬死亡胃潰瘍、魏氏梭菌病、難產等均可導致母豬出現猝死或死亡。
7、其它如子宮內膜炎、乳房炎、難產、母豬母性差等,也是導致母豬異常淘汰的重要因素。
小 結母豬淘汰的原因多種多樣,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豬場差異較大,但繁殖障礙和肢蹄問題是導致淘汰的主要原因。在非瘟背景下,因為從種豬場進后備豬風險很大,一般都不提倡外購種豬。為了迎接新的養豬行情,養好現有母豬,提高母豬健康水平,降低母豬淘汰率,對豬場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豬場必需從育種、營養與飼養管理、環境控制、疾病預防等方面入手,改善母豬健康狀況,延長使用年限,從而提高母豬一生提供的斷仔豬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