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的繁殖水平在養豬業直接影響著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收入。也同時代表了當地養殖業的發展水平。眾所周知,母豬是多胎動物,每年可以進行2~3次的繁殖。我們需要運用科學的養殖手段來管理母豬,減少它們在繁殖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以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增加生產人員的經濟收益。
1縮短斷奶至配種時間間隔
通常情況下,母豬的空懷期與基礎儲備消耗密切相關,一般母豬越瘦,其所需要的空懷期就越長。好比古人所說 :“空懷母豬八成膘,容易懷胎產仔高”。因此,對于經產母豬最好在其配種前7d為其提供短期催情優飼,為其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蛋白質,從而達到促使其多排卵,排優質卵的目的。
空懷母豬可以根據其大小、胖瘦、強弱情況,按照3~5頭一欄的標準進行群飼,盡量減少爭食打斗現象的發生,這樣可以促進母豬的發情。經產母豬斷奶后,一般要求每天用公豬對其進行早晚兩次誘情,從而達到刺激母豬發情的目的,有效縮短斷奶至配種的時間間隔,進一步提高年產胎次。實際上,斷奶母豬通常會在4~7d后出現發情現象,并且在7~14d內對其進行配種的成功率可以超過90%。如果斷奶14d后母豬仍然未出現發情跡象時,則需要對其飼養管理方式進行更改,通過合群并圈、乳房按摩、增加運動、公豬誘情、饑餓處理、激素處理等措施,來使其盡早發情,從而有效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
2合理安排母豬的胎次結構
對于繁殖能力低下的母豬要及早淘汰
大部分母豬的第1胎和第2胎產仔數比較少,但是第3至第6胎則產仔數會有所提高,隨后第7胎后產仔數逐漸降低。在對母豬的胎次結構進行合理安排時,通常第3至第6胎占60%,第1胎與第2胎母豬占 30%~35%,第7胎及以上占5%~10%,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地淘汰老齡母豬,然后按照要求及時補充后備母豬,從而有效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對于下述繁殖能力低下的母豬要及早淘汰:
1如果母豬斷奶14d后未出現發情跡象時,并且借助相關手段刺激后也未發情;
2母豬的乳房炎、子宮炎久治不愈,初產母豬癱瘓,或者患有豬瘟、肢蹄疾病及偽狂犬病;
3后備母豬超過10月齡后仍未出現發情跡象;
4連續兩個情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返情現象,而又不是公豬的問題;
5子宮收縮無力、難產、產仔困難,連續兩胎需要人工助產;
6連續兩胎仔豬數未超過7頭。
3及時查情,適時配種
對于提高母豬繁殖能力而言,及時查情,適時配種尤為關鍵,如果浪費一個發情期就相當于浪費0.15窩仔豬。對于大白與長白雜交母豬的發情癥狀一般不太明顯,此時就需要飼養人員在母豬斷奶3d后或者配種后18~23d對其發情表現給予密切的觀察和記錄,避免出現漏情現象。
現實生活中,查找發情母豬的基本方法包括:在空懷母豬欄內放養種公豬,并要求公豬走在母豬的前面,對公豬的行走速度進行有效的控制,然后對母豬的發情癥狀進行密切的觀察,如果公豬出現后,母豬表現為騷動不安,而且公豬氣味越大會對母豬造成的刺激越大,此時發情的母豬會慢慢地靠近公豬,并與公豬鼻對鼻接觸。
對于查大圈里的母豬,最好讓公豬進到圈里采用爬跨和拱的方式與母豬進行身體接觸,此時的發情母豬可以通過嗅覺、聽覺、觸覺等方式來引發靜立反射,相關人員可以通過踩背、按壓等方式,并根據母豬外陰變化情況來判斷母豬是否發情。當母豬出現靜立反應時,則需要對其進行配種,一般要求第1次配種后間隔8~12h再次對其進行配種,可以采用不同公豬雙重交配、同一個公豬重復交配、人工授精等方式來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