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雞蛔蟲病是禽蛔科禽蛔屬的雞蛔蟲寄生于雞腸道內所引起的一種線蟲病。雞蛔蟲分布廣,感染率高,對雛雞危害性很大,嚴重感染時常發生大批死亡。
【病因/病原】 1.形態特征 蟲體淡黃色,圓筒形,體表角質層具有橫紋,口孔位于體前端,其周圍有一個背唇和兩個亞腹唇,在背唇上有一對乳突,而每個亞腹唇上各有一個乳突。
雄蟲長58.0~62.0毫米,最大寬度為1.12~1.50毫米,在泄殖孔的前方具有一個近似橢圓形的肛前吸盤,吸盤上有明顯的角質環。尾部具有性乳突10對,分成四組排列,肛前3對,肛側1對,肛后3對,尾端3對。具有等長的交合刺1對。
雌蟲長65~80毫米,最大寬度為1.46~1.50毫米。陰門位于蟲體的中部,肛門位于蟲體的亞末端。蟲卵呈橢圓形,大小為73~90微米X45~60微米。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流行病學特征] 雞蛔蟲病的流行包括病原的存在、蟲卵發育所需的外界條件、蟲卵污染飼料或飲水和宿主的易感性等四個環節。
雞蛔蟲產卵量大,一條雌蟲一天可產72500個蟲卵,對環境污染嚴重。雞蛔蟲卵在外界環境中的發育與溫度、濕度、陽光等自然因素密切相關。蟲卵發育所需的溫度界限為10~39℃之間,在10℃下,蟲卵不能發育,但在0℃中可以持續2個月不死亡。在適宜溫度范圍內,蟲卵發育時間與溫度的高低成正比例關系。雞蛔蟲卵需在潮濕的土壤中才能發育,在相對濕度低于80%時則不能發育為侵襲性蟲卵。侵襲性蟲卵在潮濕的土壤中可存在6~15個月?;紫x卵受陽光的照射極易死亡,但對化學藥物有—定的抵抗力,在5%甲醛溶液中仍可發育為侵襲性蟲卵。
雛雞在3~9月齡時,特別易感染雞蛔蟲,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其易感性則逐漸降低。1年以上的雞,在飼養管理良好的情況下,很少有感染性。雞蛔蟲在雞體內生存的時間為9~14個月,平均約為1年,1年以后蟲體便逐漸被排出體外。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和B時,則能降低雛雞對蛔蟲的抵抗力。
生活史 雞蛔蟲為直接發育,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落在潮濕的土壤上,在適當的溫度下便開始發育,發育至含二期幼蟲的蟲卵,具有感染力,因此稱為感染性(侵襲性)蟲卵。侵襲性蟲卵污染飼料或飲水,被雞吞食,卵在雞的消化道中孵出幼蟲,幼蟲到十二指腸后段的腸腔與腸絨毛的深處,并鉆進腸黏膜內,破壞李氏分泌腺。經1周后,幼蟲又從黏膜內逸出,自由生活于十二指腸后部的腸腔中發育為成蟲。成蟲主要寄生于雞小腸中,感染嚴重時在嗉囊、肌胃、盲腸和直腸中亦有寄生。雞食入感染性蟲卵至蛔蟲發育成熟共需50天左右。
致病作用 雞蛔蟲的成蟲和幼蟲對雞均有危害作用,成年雞輕度感染時不出現臨床癥狀,而雛雞受感染時則臨床癥狀較明顯。幼蟲鉆人腸黏膜時,損傷腸絨毛,破壞腺體分泌,引起腸黏膜出血、發炎和形成結節,引起雞消化功能紊亂;成蟲寄生于腸內時,其代謝產物能引起雞體慢性中毒,使雛雞生長發育受阻,母雞產蛋率下降。雞感染嚴重時,成蟲大量聚集在腸管內,可引起腸管的堵塞甚至破裂,而導致雞死亡。
【病理學】
【病理學圖】
【癥狀】 患病雛雞表現為生長不良,精神萎靡,常呆立不動,兩翅下垂,羽毛松亂;雞冠蒼白,食欲異常,初期食欲減退,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現,有時稀糞中帶有血液,雞體消瘦并可導致死亡。
【癥狀圖】
【診斷】 采集雞糞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蟲卵或結合剖檢病(或死)雞,在糞便中發現蟲卵或剖檢時發現蟲體可確診。
【治療】 1.左旋咪唑 雞口服量為20毫克仟克。
2.丙硫苯咪唑 按10—20毫克仟克體重投喂。
3.丙氧咪唑(Oxibendazole) 按40毫克仟克體重投喂。
4.噻嘧啶(Pyrantel) 按60毫克仟克體重投喂。
5.芬苯達唑 按20毫克仟克體重投喂。
【防治措施】 1.定期清潔禽舍,定期消毒,對雞糞進行堆積發酵處理,殺滅蟲卵。
2.對易感雞群定期驅蟲,成年雞應在冬季10~11月驅蟲一次,在春季產蛋前應再驅蟲一次;幼雞在2月齡開始,每隔一個月驅蟲一次。
3.雛雞與成年雞分開飼養,避免互相感染。
【病因/病原】 1.形態特征 蟲體淡黃色,圓筒形,體表角質層具有橫紋,口孔位于體前端,其周圍有一個背唇和兩個亞腹唇,在背唇上有一對乳突,而每個亞腹唇上各有一個乳突。
雄蟲長58.0~62.0毫米,最大寬度為1.12~1.50毫米,在泄殖孔的前方具有一個近似橢圓形的肛前吸盤,吸盤上有明顯的角質環。尾部具有性乳突10對,分成四組排列,肛前3對,肛側1對,肛后3對,尾端3對。具有等長的交合刺1對。
雌蟲長65~80毫米,最大寬度為1.46~1.50毫米。陰門位于蟲體的中部,肛門位于蟲體的亞末端。蟲卵呈橢圓形,大小為73~90微米X45~60微米。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流行病學特征] 雞蛔蟲病的流行包括病原的存在、蟲卵發育所需的外界條件、蟲卵污染飼料或飲水和宿主的易感性等四個環節。
雞蛔蟲產卵量大,一條雌蟲一天可產72500個蟲卵,對環境污染嚴重。雞蛔蟲卵在外界環境中的發育與溫度、濕度、陽光等自然因素密切相關。蟲卵發育所需的溫度界限為10~39℃之間,在10℃下,蟲卵不能發育,但在0℃中可以持續2個月不死亡。在適宜溫度范圍內,蟲卵發育時間與溫度的高低成正比例關系。雞蛔蟲卵需在潮濕的土壤中才能發育,在相對濕度低于80%時則不能發育為侵襲性蟲卵。侵襲性蟲卵在潮濕的土壤中可存在6~15個月?;紫x卵受陽光的照射極易死亡,但對化學藥物有—定的抵抗力,在5%甲醛溶液中仍可發育為侵襲性蟲卵。
雛雞在3~9月齡時,特別易感染雞蛔蟲,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其易感性則逐漸降低。1年以上的雞,在飼養管理良好的情況下,很少有感染性。雞蛔蟲在雞體內生存的時間為9~14個月,平均約為1年,1年以后蟲體便逐漸被排出體外。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和B時,則能降低雛雞對蛔蟲的抵抗力。
生活史 雞蛔蟲為直接發育,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落在潮濕的土壤上,在適當的溫度下便開始發育,發育至含二期幼蟲的蟲卵,具有感染力,因此稱為感染性(侵襲性)蟲卵。侵襲性蟲卵污染飼料或飲水,被雞吞食,卵在雞的消化道中孵出幼蟲,幼蟲到十二指腸后段的腸腔與腸絨毛的深處,并鉆進腸黏膜內,破壞李氏分泌腺。經1周后,幼蟲又從黏膜內逸出,自由生活于十二指腸后部的腸腔中發育為成蟲。成蟲主要寄生于雞小腸中,感染嚴重時在嗉囊、肌胃、盲腸和直腸中亦有寄生。雞食入感染性蟲卵至蛔蟲發育成熟共需50天左右。
致病作用 雞蛔蟲的成蟲和幼蟲對雞均有危害作用,成年雞輕度感染時不出現臨床癥狀,而雛雞受感染時則臨床癥狀較明顯。幼蟲鉆人腸黏膜時,損傷腸絨毛,破壞腺體分泌,引起腸黏膜出血、發炎和形成結節,引起雞消化功能紊亂;成蟲寄生于腸內時,其代謝產物能引起雞體慢性中毒,使雛雞生長發育受阻,母雞產蛋率下降。雞感染嚴重時,成蟲大量聚集在腸管內,可引起腸管的堵塞甚至破裂,而導致雞死亡。
【病理學】
【病理學圖】
【癥狀】 患病雛雞表現為生長不良,精神萎靡,常呆立不動,兩翅下垂,羽毛松亂;雞冠蒼白,食欲異常,初期食欲減退,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現,有時稀糞中帶有血液,雞體消瘦并可導致死亡。
【癥狀圖】
【診斷】 采集雞糞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蟲卵或結合剖檢病(或死)雞,在糞便中發現蟲卵或剖檢時發現蟲體可確診。
【治療】 1.左旋咪唑 雞口服量為20毫克仟克。
2.丙硫苯咪唑 按10—20毫克仟克體重投喂。
3.丙氧咪唑(Oxibendazole) 按40毫克仟克體重投喂。
4.噻嘧啶(Pyrantel) 按60毫克仟克體重投喂。
5.芬苯達唑 按20毫克仟克體重投喂。
【防治措施】 1.定期清潔禽舍,定期消毒,對雞糞進行堆積發酵處理,殺滅蟲卵。
2.對易感雞群定期驅蟲,成年雞應在冬季10~11月驅蟲一次,在春季產蛋前應再驅蟲一次;幼雞在2月齡開始,每隔一個月驅蟲一次。
3.雛雞與成年雞分開飼養,避免互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