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為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是豬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以呈現胸膜肺炎癥狀與病變為特征。急性型死亡率較高,慢性型常能耐過,是目前集約化養豬場的主要豬病之一,不同年齡的豬均易感,但以4-5月齡的豬死亡較多。
汕尾市陸河縣某規模養豬場發生本病,從發病、診斷、治療、控制、好轉、治愈,前后約一個月。
發病情況2006年11月初,該場從揭西縣購進2-3月齡豬苗200頭,進場一周后開始發病。初始精神沉郁,食欲廢絕,發熱畏寒,有的輕瀉、嘔吐,繼而呼吸急促乃至困難,張口伸舌,呈犬坐式,有的倒地死亡;病程稍長的,出現咳嗽,也有出現間隙性咳嗽的。發病第4天,死亡仔豬13頭,對部分病豬進行測溫,有的體溫高達41.5℃,有的在40.5℃-41℃之間。對剛死亡的3頭病死豬進行解剖,發現胸膜表面有廣泛性纖維性物附著,胸腔積液呈血色,口腔、鼻腔、喉頭氣管和支氣管有血色泡沫狀液體,氣管和支氣管有纖維性物附著,肺充血、出血,右肺葉壞死肝樣病變,心包液多,肺門淋巴結腫大,腎腫。另取氣管粘液涂片、肝樣病變肺觸片,送實驗室檢查。
臨床診斷該養豬場欄舍環境衛生較差,通風不良。據場主反映,經長途運輸后豬群整體情況較差,進場后飼養管理又跟不上。
病豬口鼻分泌泡沫狀物,鼻、耳尖、下腹部和四肢紫紅色斑,結合其他臨床表現,初步懷疑為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剖檢病死豬,胸膜表面有纖維性物附著,胸腔積液,口鼻喉頭氣管有泡沫狀血色液體,肺充血、出血,右肺葉壞死肝樣病變等的變化,進一步診斷為疑似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病變肺觸片和氣管粘液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在肺觸片中,視野可見有革蘭氏陰性、紅色小球桿菌體,也見有其他形狀的菌體。
據此,可診斷為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防治措施1、隔離病豬,對有癥狀表現的仔豬全部隔離治療。
2、對假定健康和有癥狀的豬,在飼料中按600ppm的比例添加鹽酸土霉素或新納明,交替使用,連續拌料飼喂10天。
3、加強消毒,使用菌毒敵Ⅱ按1:600的比例稀釋,進行帶豬消毒,每天1次,連續1周后,改為每周2次。
4、對病豬按每公斤體重10毫克的用量肌注乙基環丙沙星,每天2次,連用4天。
由于部分病豬轉為慢性病例,在使用上述治療方案后,轉用鹽酸土霉素注射液及青霉素,按常規治療量交替使用,肌注治療10天,當病豬癥狀消失,恢復食欲后再用藥1-2天。痊愈后的仔豬不再合群飼養,避免帶菌引起復發。
5、改善飼養環境,加強欄舍的清潔衛生,適當通風透光,同時,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安靜及營養均衡,提高豬群的抵抗力。
總結1、本病的病原為豬副嗜血桿菌和支原體,其癥狀與豬瘟、豬弓形體病、豬附紅細胞體病、慢性溶血性鏈球菌病、豬肺疫等疫病有相似之處,應予鑒別診斷。
⑴豬瘟呈稽留熱,且眼結膜炎癥,眼瞼浮腫,有膿性分泌物,怕冷發抖,剖檢淋巴結大理石病變,腎臟針狀出血點。無口鼻泡沫狀分泌物,剖檢無肺肝樣病變。
⑵豬弓形體病也呈稽留熱,其它癥狀與本病十分相似,但臨床上無口鼻泡沫狀分泌物,剖檢未見肺肝樣病變。
?、秦i附紅細胞體病有皮膚發紅和黃疸,尤其黃疸是其特征癥狀之一,而本病無。
?、嚷匀苎枣溓蚓o口鼻泡沫狀分泌物。
?、杀静∨c豬肺疫的癥狀和肺部的病變都相似,急性豬肺疫常見咽喉部腫脹,皮膚、皮下組織、漿膜以及淋巴結有出血點,而本病的病變往往局限于肺和胸腔。
2、本病以口鼻分泌泡沫狀物,鼻、耳尖、下腹部和四肢紫紅斑等癥狀為特征,臨床疑似本病時,應迅速選用新諾明、鹽酸土霉素等拌料飼喂假定健康的豬群和病豬,對有癥狀的豬只肌注土霉素、強力霉素、青霉素、914注射液,可防止出現新病例,并治愈病豬。
3、在環境、氣候突變或季節變換時期,應控制飼養密度,搞好欄舍通風和清潔衛生,保持安靜,減少應激因素;長途運輸后要加強管理和營養。
4、本病無特效的疫苗,且隱性感染率較高,在引進豬苗或種豬時,應先了解當地的疫情,引進后注意隔離觀察和檢疫,以防引進帶菌豬只。而對經治療痊愈的病豬,不要再合群,應分開飼養,這樣可避免因帶菌引起本病在豬群中復發。
汕尾市陸河縣某規模養豬場發生本病,從發病、診斷、治療、控制、好轉、治愈,前后約一個月。
發病情況2006年11月初,該場從揭西縣購進2-3月齡豬苗200頭,進場一周后開始發病。初始精神沉郁,食欲廢絕,發熱畏寒,有的輕瀉、嘔吐,繼而呼吸急促乃至困難,張口伸舌,呈犬坐式,有的倒地死亡;病程稍長的,出現咳嗽,也有出現間隙性咳嗽的。發病第4天,死亡仔豬13頭,對部分病豬進行測溫,有的體溫高達41.5℃,有的在40.5℃-41℃之間。對剛死亡的3頭病死豬進行解剖,發現胸膜表面有廣泛性纖維性物附著,胸腔積液呈血色,口腔、鼻腔、喉頭氣管和支氣管有血色泡沫狀液體,氣管和支氣管有纖維性物附著,肺充血、出血,右肺葉壞死肝樣病變,心包液多,肺門淋巴結腫大,腎腫。另取氣管粘液涂片、肝樣病變肺觸片,送實驗室檢查。
臨床診斷該養豬場欄舍環境衛生較差,通風不良。據場主反映,經長途運輸后豬群整體情況較差,進場后飼養管理又跟不上。
病豬口鼻分泌泡沫狀物,鼻、耳尖、下腹部和四肢紫紅色斑,結合其他臨床表現,初步懷疑為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剖檢病死豬,胸膜表面有纖維性物附著,胸腔積液,口鼻喉頭氣管有泡沫狀血色液體,肺充血、出血,右肺葉壞死肝樣病變等的變化,進一步診斷為疑似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病變肺觸片和氣管粘液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在肺觸片中,視野可見有革蘭氏陰性、紅色小球桿菌體,也見有其他形狀的菌體。
據此,可診斷為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防治措施1、隔離病豬,對有癥狀表現的仔豬全部隔離治療。
2、對假定健康和有癥狀的豬,在飼料中按600ppm的比例添加鹽酸土霉素或新納明,交替使用,連續拌料飼喂10天。
3、加強消毒,使用菌毒敵Ⅱ按1:600的比例稀釋,進行帶豬消毒,每天1次,連續1周后,改為每周2次。
4、對病豬按每公斤體重10毫克的用量肌注乙基環丙沙星,每天2次,連用4天。
由于部分病豬轉為慢性病例,在使用上述治療方案后,轉用鹽酸土霉素注射液及青霉素,按常規治療量交替使用,肌注治療10天,當病豬癥狀消失,恢復食欲后再用藥1-2天。痊愈后的仔豬不再合群飼養,避免帶菌引起復發。
5、改善飼養環境,加強欄舍的清潔衛生,適當通風透光,同時,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安靜及營養均衡,提高豬群的抵抗力。
總結1、本病的病原為豬副嗜血桿菌和支原體,其癥狀與豬瘟、豬弓形體病、豬附紅細胞體病、慢性溶血性鏈球菌病、豬肺疫等疫病有相似之處,應予鑒別診斷。
⑴豬瘟呈稽留熱,且眼結膜炎癥,眼瞼浮腫,有膿性分泌物,怕冷發抖,剖檢淋巴結大理石病變,腎臟針狀出血點。無口鼻泡沫狀分泌物,剖檢無肺肝樣病變。
⑵豬弓形體病也呈稽留熱,其它癥狀與本病十分相似,但臨床上無口鼻泡沫狀分泌物,剖檢未見肺肝樣病變。
?、秦i附紅細胞體病有皮膚發紅和黃疸,尤其黃疸是其特征癥狀之一,而本病無。
?、嚷匀苎枣溓蚓o口鼻泡沫狀分泌物。
?、杀静∨c豬肺疫的癥狀和肺部的病變都相似,急性豬肺疫常見咽喉部腫脹,皮膚、皮下組織、漿膜以及淋巴結有出血點,而本病的病變往往局限于肺和胸腔。
2、本病以口鼻分泌泡沫狀物,鼻、耳尖、下腹部和四肢紫紅斑等癥狀為特征,臨床疑似本病時,應迅速選用新諾明、鹽酸土霉素等拌料飼喂假定健康的豬群和病豬,對有癥狀的豬只肌注土霉素、強力霉素、青霉素、914注射液,可防止出現新病例,并治愈病豬。
3、在環境、氣候突變或季節變換時期,應控制飼養密度,搞好欄舍通風和清潔衛生,保持安靜,減少應激因素;長途運輸后要加強管理和營養。
4、本病無特效的疫苗,且隱性感染率較高,在引進豬苗或種豬時,應先了解當地的疫情,引進后注意隔離觀察和檢疫,以防引進帶菌豬只。而對經治療痊愈的病豬,不要再合群,應分開飼養,這樣可避免因帶菌引起本病在豬群中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