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機體的防御屏障機能防御屏障機能是在生物進化過程 中,為了適應外界條件而形成的一種保護性能力。它能阻止和破壞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保持和恢復機體的健康。防御機能可分為外部屏障和內部屏障。
(1)外部屏障:包括皮膚、粘膜、骨胳和肌肉。皮膚:完整的皮膚具有機械性阻擋細菌侵入的能力。皮膚的角質層不斷脫落更新,可清除皮膚表面的微生物;汗腺。皮脂腺 的分泌,具有沖洗及殺菌作用。 粘膜:和皮膚一樣,完整的粘膜除可阻擋細菌入侵外,還具 有分泌和排泄機能,其分泌物也有一定的殺菌能力。例如:呼吸道粘膜能分泌粘液,具有抑制細菌,防止粘膜干燥并粘著、沖洗 進入其中的細菌或異物,形成“痰液”,刺激呼吸道粘膜,產生纖 毛運動、咳嗽等反射性作用,使細菌或異物排出體外。骨胳和肌肉:骨胳具有支撐作用,使機體的重要器官心。肝、 腎等及神經系統有相對穩定的空間,而肌肉則起到緩沖保護作用, 共同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和各器官,免受外界致病因素刺激。
(2)內部屏障:致病因素如通過了皮膚和粘膜而侵入機體內 部,還會遇到機體內的各種屏障機構,這些機構通過吞噬、解毒及排泄等活動阻止病原在體內的蔓延和損害機體。內部屏障包括 肝臟、腎臟、脾臟、淋巴結。血腦屏障與胎盤屏障等幾個主要部 分,其中以網狀內皮系統作用最大。 網狀內皮系統:包括全身的淋巴網狀內皮組織。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或異物侵入組織后,首先在局部引起炎癥反應,使血液中的吞噬細胞自血管壁游出,進入炎癥反應區,以吞噬、清除入侵的細菌或異物等,未被吞噬的可以通過淋巴管到達淋巴結。淋巴結中的竇壁巨噬細胞,具有殺滅或限制病原菌活動的作用。一般只有毒力較強者,才能沖破淋巴結這一堅強防線進入血流。血流 中的微生物在通過肝、脾等組織時,可再一次被阻留,并被其中吞噬力強大的巨噬細胞所吞噬、消滅。 肝臟:是機體內強大的屏障器官。一方面具有豐富的網狀內 皮組織,可以吞噬細菌、異物等;另一方面還具有強大的解毒功 能,通過將刺激性物質、有毒物質發生結合、氧化分解。保護性合成等反應,使這些物質變成低毒或無毒的物質而排出體外。腎臟:一方面有濾過及分泌機能,可將體內產生的毒素、代謝產物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另一方面具有生化解毒功能,通過生化反應消除或削弱有毒物質的作用。血腦屏障:是很重要的內部防御機構,一般的細菌和病毒不 易通過,能阻止一般的細菌、病毒進入腦脊髓液及腦組織。血腦 屏障包括軟腦膜、腦絡膜及其所屬的血管內皮和腦室管膜。胎盤屏障:胎盤內的蛻膜細胞及絨毛膜內的郝保爾氏細胞,能 阻止某些細菌和毒性代謝產物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保護胎兒不受侵害。
(三)內外困的相互關系 疾病的發生,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外因是發病的條件,內因是發病的根據,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其致病作用,例如:給馬和易感豬同時注射一定量的豬瘟病毒,馬則不會發生豬瘟,而豬則會患豬瘟。豬瘟病毒只是一個發病條件,是外因,作用于馬, 由于種屬不同,馬具有天然非特異性免疫力(即內因不具備)故馬不發病;而對豬,因為它沒有這種兔疫力,所以具備發病的內 因,故發生豬瘟。所以,在疫病的防治過程中,必須貫徹“預防 為主”的方針,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進行預防注射,提高畜禽的防病、抗病能力。一旦發病,應進行綜合治療,不要只注意針對 致病因素進行治療,而忽視提高病畜禽的抗病能力,這樣療效并不好。應該在采取“對因治療”同時,結合“對癥治療”、“對癥飼養”、“對癥護理”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
三、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致病因子的蔓延途徑 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克服了機體的防御屏障機能,沿著一 定的途徑逐漸蔓延,從而引起疾病過程的發生、發展。蔓延途徑有以下幾種: 1.組織蔓延是指致病因素沿組織或組織間隙逐漸蔓延。又可分為:
(1)連續性蔓延:致病因子由病變組織擴展到鄰近組織。如皮下化膿性炎癥(蜂窩織炎)向鄰近正常組織的蔓延。
(2)管內蔓延:致病因子沿組織器官的管腔,隨著管腔內液體的移動,蔓延到其他部位。如支氣管炎的病原可隨著管腔內分泌物蔓延到肺泡而引起支氣管肺炎。
(3)接觸性蔓延:致病因子或病理變化由患病組織與鄰接組織直接接觸而引起的蔓延。如心包炎引起心肌炎,腸炎可蔓延到腹膜引起腹膜炎。
(1)外部屏障:包括皮膚、粘膜、骨胳和肌肉。皮膚:完整的皮膚具有機械性阻擋細菌侵入的能力。皮膚的角質層不斷脫落更新,可清除皮膚表面的微生物;汗腺。皮脂腺 的分泌,具有沖洗及殺菌作用。 粘膜:和皮膚一樣,完整的粘膜除可阻擋細菌入侵外,還具 有分泌和排泄機能,其分泌物也有一定的殺菌能力。例如:呼吸道粘膜能分泌粘液,具有抑制細菌,防止粘膜干燥并粘著、沖洗 進入其中的細菌或異物,形成“痰液”,刺激呼吸道粘膜,產生纖 毛運動、咳嗽等反射性作用,使細菌或異物排出體外。骨胳和肌肉:骨胳具有支撐作用,使機體的重要器官心。肝、 腎等及神經系統有相對穩定的空間,而肌肉則起到緩沖保護作用, 共同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和各器官,免受外界致病因素刺激。
(2)內部屏障:致病因素如通過了皮膚和粘膜而侵入機體內 部,還會遇到機體內的各種屏障機構,這些機構通過吞噬、解毒及排泄等活動阻止病原在體內的蔓延和損害機體。內部屏障包括 肝臟、腎臟、脾臟、淋巴結。血腦屏障與胎盤屏障等幾個主要部 分,其中以網狀內皮系統作用最大。 網狀內皮系統:包括全身的淋巴網狀內皮組織。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或異物侵入組織后,首先在局部引起炎癥反應,使血液中的吞噬細胞自血管壁游出,進入炎癥反應區,以吞噬、清除入侵的細菌或異物等,未被吞噬的可以通過淋巴管到達淋巴結。淋巴結中的竇壁巨噬細胞,具有殺滅或限制病原菌活動的作用。一般只有毒力較強者,才能沖破淋巴結這一堅強防線進入血流。血流 中的微生物在通過肝、脾等組織時,可再一次被阻留,并被其中吞噬力強大的巨噬細胞所吞噬、消滅。 肝臟:是機體內強大的屏障器官。一方面具有豐富的網狀內 皮組織,可以吞噬細菌、異物等;另一方面還具有強大的解毒功 能,通過將刺激性物質、有毒物質發生結合、氧化分解。保護性合成等反應,使這些物質變成低毒或無毒的物質而排出體外。腎臟:一方面有濾過及分泌機能,可將體內產生的毒素、代謝產物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另一方面具有生化解毒功能,通過生化反應消除或削弱有毒物質的作用。血腦屏障:是很重要的內部防御機構,一般的細菌和病毒不 易通過,能阻止一般的細菌、病毒進入腦脊髓液及腦組織。血腦 屏障包括軟腦膜、腦絡膜及其所屬的血管內皮和腦室管膜。胎盤屏障:胎盤內的蛻膜細胞及絨毛膜內的郝保爾氏細胞,能 阻止某些細菌和毒性代謝產物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保護胎兒不受侵害。
(三)內外困的相互關系 疾病的發生,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外因是發病的條件,內因是發病的根據,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其致病作用,例如:給馬和易感豬同時注射一定量的豬瘟病毒,馬則不會發生豬瘟,而豬則會患豬瘟。豬瘟病毒只是一個發病條件,是外因,作用于馬, 由于種屬不同,馬具有天然非特異性免疫力(即內因不具備)故馬不發病;而對豬,因為它沒有這種兔疫力,所以具備發病的內 因,故發生豬瘟。所以,在疫病的防治過程中,必須貫徹“預防 為主”的方針,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進行預防注射,提高畜禽的防病、抗病能力。一旦發病,應進行綜合治療,不要只注意針對 致病因素進行治療,而忽視提高病畜禽的抗病能力,這樣療效并不好。應該在采取“對因治療”同時,結合“對癥治療”、“對癥飼養”、“對癥護理”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
三、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致病因子的蔓延途徑 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克服了機體的防御屏障機能,沿著一 定的途徑逐漸蔓延,從而引起疾病過程的發生、發展。蔓延途徑有以下幾種: 1.組織蔓延是指致病因素沿組織或組織間隙逐漸蔓延。又可分為:
(1)連續性蔓延:致病因子由病變組織擴展到鄰近組織。如皮下化膿性炎癥(蜂窩織炎)向鄰近正常組織的蔓延。
(2)管內蔓延:致病因子沿組織器官的管腔,隨著管腔內液體的移動,蔓延到其他部位。如支氣管炎的病原可隨著管腔內分泌物蔓延到肺泡而引起支氣管肺炎。
(3)接觸性蔓延:致病因子或病理變化由患病組織與鄰接組織直接接觸而引起的蔓延。如心包炎引起心肌炎,腸炎可蔓延到腹膜引起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