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豬呼吸道癥狀的疾病很多,諸如豬高致病性藍耳病、豬鏈球病、豬瘟、傳染性胸膜肺炎、流行性感冒、巴氏桿菌病等等,而且很多病種的臨床癥狀相似,都以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喘氣、咳嗽、呼吸困難,間質性、胸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癥狀出現。筆者經過臨床觀察,結合當前疾病多發的特點,將豬藍耳病和豬巴氏桿菌病混合感染的防制介紹如下。
一、流行特點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豬均能感染發病,其病原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的變異株,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毒可保持長期感染性,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發病率、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豬的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本病無明顯季節性,以秋末春初氣候劇變,陰暗潮濕時多發。特別是飼養管理不當、衛生、營養條件差及高度集中,頻繁調運等誘因引起本病發生。
二、臨床癥狀
病豬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及廢絕,體溫41℃以上,高溫稽留,眼結膜炎、嘔吐、拉稀、流涕、咳嗽、呼吸困難,耳部、口鼻以及胸腹部,四肢內側皮膚廣泛出血、紅斑,局部發紫,耳朵發紺,后軀無力,步態不穩,有時臥地不起,轉圈,抽搐或張口呼吸等神經癥狀。有的呈犬坐式并發出喘息聲,口鼻流出泡沫樣分泌物,咽喉紅腫、發熱、堅硬。個別豬突然死亡,同群豬中只要有1~2頭豬發病,即很快波及全場。母豬出現流產死胎
三、病理變化
全身淋巴結充血,肺門淋巴結出血嚴重,肺間質突變、腫脹,切面外翻呈大理石樣,質地變硬;有的豬氣管內有多量泡沫狀液體,黏膜出血、充血,心臟出血,心包積液,冠狀溝處有膠凍樣壞死;肝臟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并有灰白色圓形壞死灶,膽囊充盈。脾臟、腎臟腫大、有出血點。胃腸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出血腫脹。
四、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以初步作出診斷,但確診必須經細菌培養、病毒分離、分子生物學診斷,中和試驗和間接熒光試驗等實驗室診斷。
五、防制
1.對于本病的預防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時預防接種。目前主要使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滅活疫苗和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進行接種。藍耳病疫苗在仔豬45日齡進行首免,每頭肌肉注射2毫升。首免后一個月可用相同劑量的疫苗加強免疫一次,后備母豬在70日齡前同仔豬一樣免疫。懷孕母豬在分娩前一個月加強免疫一次,劑量為每頭4毫升。種公豬在70日齡前接種同仔豬一樣免疫,以后每隔6個月免疫一次,劑量為每頭4毫升。要注意的是已經發病的豬和屠宰前21天的豬不宜接種。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在接種藍耳病疫苗后7天給予接種。苗豬在閹割時接種,每頭1毫升,轉群或出售時再用同樣劑量免疫一次。公豬每隔6個月免疫一次,每頭3毫升。母豬在苗豬閹割時接種,每頭3毫升。
2.對混合感染的病例,建議聯合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可用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強力霉素、頭孢類藥、環丙沙星、氟苯尼考等藥物交替使用。對體溫升高的重癥病例,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可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氯化鉀、鈉等補液,以維持機體的內環境穩定。有條件的豬場可用干擾素、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等藥物進行特異性治療。也可用中藥方劑清熱敗毒散,拌料飼喂,有一定療效。
另外要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場環境衛生良好,飼料要多樣化搭配,不喂霉變腐爛飼料。同時搞好豬場環境消毒,規模豬場每周消毒2~3次,一般豬場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如果周邊地區發生疫情,消毒次數要增加,最好每天消毒一次,消毒藥物要求酸性和堿性藥物交替使用。
一、流行特點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豬均能感染發病,其病原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的變異株,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毒可保持長期感染性,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發病率、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豬的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本病無明顯季節性,以秋末春初氣候劇變,陰暗潮濕時多發。特別是飼養管理不當、衛生、營養條件差及高度集中,頻繁調運等誘因引起本病發生。
二、臨床癥狀
病豬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及廢絕,體溫41℃以上,高溫稽留,眼結膜炎、嘔吐、拉稀、流涕、咳嗽、呼吸困難,耳部、口鼻以及胸腹部,四肢內側皮膚廣泛出血、紅斑,局部發紫,耳朵發紺,后軀無力,步態不穩,有時臥地不起,轉圈,抽搐或張口呼吸等神經癥狀。有的呈犬坐式并發出喘息聲,口鼻流出泡沫樣分泌物,咽喉紅腫、發熱、堅硬。個別豬突然死亡,同群豬中只要有1~2頭豬發病,即很快波及全場。母豬出現流產死胎
三、病理變化
全身淋巴結充血,肺門淋巴結出血嚴重,肺間質突變、腫脹,切面外翻呈大理石樣,質地變硬;有的豬氣管內有多量泡沫狀液體,黏膜出血、充血,心臟出血,心包積液,冠狀溝處有膠凍樣壞死;肝臟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并有灰白色圓形壞死灶,膽囊充盈。脾臟、腎臟腫大、有出血點。胃腸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出血腫脹。
四、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以初步作出診斷,但確診必須經細菌培養、病毒分離、分子生物學診斷,中和試驗和間接熒光試驗等實驗室診斷。
五、防制
1.對于本病的預防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時預防接種。目前主要使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滅活疫苗和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進行接種。藍耳病疫苗在仔豬45日齡進行首免,每頭肌肉注射2毫升。首免后一個月可用相同劑量的疫苗加強免疫一次,后備母豬在70日齡前同仔豬一樣免疫。懷孕母豬在分娩前一個月加強免疫一次,劑量為每頭4毫升。種公豬在70日齡前接種同仔豬一樣免疫,以后每隔6個月免疫一次,劑量為每頭4毫升。要注意的是已經發病的豬和屠宰前21天的豬不宜接種。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在接種藍耳病疫苗后7天給予接種。苗豬在閹割時接種,每頭1毫升,轉群或出售時再用同樣劑量免疫一次。公豬每隔6個月免疫一次,每頭3毫升。母豬在苗豬閹割時接種,每頭3毫升。
2.對混合感染的病例,建議聯合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可用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強力霉素、頭孢類藥、環丙沙星、氟苯尼考等藥物交替使用。對體溫升高的重癥病例,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可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氯化鉀、鈉等補液,以維持機體的內環境穩定。有條件的豬場可用干擾素、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等藥物進行特異性治療。也可用中藥方劑清熱敗毒散,拌料飼喂,有一定療效。
另外要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場環境衛生良好,飼料要多樣化搭配,不喂霉變腐爛飼料。同時搞好豬場環境消毒,規模豬場每周消毒2~3次,一般豬場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如果周邊地區發生疫情,消毒次數要增加,最好每天消毒一次,消毒藥物要求酸性和堿性藥物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