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經常出現的現象
生產實踐中時常發生禽類生長受阻、疫苗免疫失敗、多種疾病并發或繼發感染的現象,導致大批禽只死亡或淘汰,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如多年來我們在臨床發現,有許多肉仔雞常在雞群飼養至中后期,出現零星死亡,陸續發病,且很難控制的現象,診斷為多種病原混合感染,雞群臨床表現為發病初期,整體狀態正常,只是個別的出現呼吸道癥狀,消化異常,發病雞只陸續增多,零星死亡,后期死亡率逐漸上升,每天約為0.1-0.3%,且病程越長,死亡率越高,投用一些藥物,死亡稍減,但藥物一停,幾天后,又開始發病,1-2個療程用藥后,再用各種藥物都顯得無能為力。經常是各種抗菌藥、抗病毒藥、營養藥、消毒藥、活菌制劑等用了個遍,有的也用過基因工程制劑,藥錢花了不少,但結果并不理想。
上述現象還在蛋雞、鴨、鵝及其它禽類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我們實驗室對全國10余個省份大型種禽場、商品場進行了病原學和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免疫抑制病的存在。禽群中出現免疫抑制病單獨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甚至五重感染的情況都有發生。因此,提醒廣大養禽業者必須高度重視禽群免疫抑制病的危害!
二、造成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
造成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和表現多種多樣,通??蓪⑵浞譃槎箢?,即原發性免疫抑制和繼發性免疫抑制。繼發性免疫抑制也稱繼發性免疫缺陷。這類免疫抑制多是在出生后不同時期,由于各種不當的飼養管理或不同的傳染性因子感染后繼發引起。一般來說,幼齡時更容易發生繼發性免疫抑制。規?;⒓s化飼養的家禽,繼發性免疫抑制造成的危害比原發性免疫抑制更大。
藥物引起的免疫抑制
臨床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學藥物、生物類制劑均能導致免疫抑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學藥物主要包括四大類,即腎上腺皮質激素、烷化劑(環磷酰胺等)、抗代謝藥物和部分抗生素。
在畜牧生產中,為了預防細菌性感染,廣泛使用著各種不同的抗菌素,有些抗菌素,如青霉素、鏈霉素等在長期喂飼或超量濫用時,也可能造成免疫抑制,這也應引起重視。
營養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
一般來說營養不良也會引起免疫抑制,由此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分別與如下幾方面功能不足相關:細胞免疫、抗體水平、吞噬細胞活性、補體活性及細胞因子的產生。這種營養不良既可能是由于食物或飼料所致,也可能進一步繼發于其它疾病。通常營養不良和傳染病往往相輔相成,但營養不良對不同傳染病的影響程度差異很大。如營養不良對呼吸道病、腹瀉的不良影響比較明顯,但對病毒性腦炎的影響就很小。
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規模化養禽業所用飼料中常含有一些霉菌毒素,這既可能來源于配合飼料的原料,如不同程度發霉的玉米或豆餅,也可能發生在配合飼料加工后的儲藏過程中。在以往,人們只注意到霉菌毒素引起的特異性病變,如發霉玉米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可能引起肝臟變性、壞死以至腫瘤。而這些毒素對機體免疫功能的不良影響卻很少被引起注意。近幾年的研究表明,有許多種霉菌毒素會引起免疫抑制。
傳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
對于規?;a的養禽業來說,由傳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最重要的一類免疫抑制,其發生的普遍性遠大于原發性免疫抑制和其它繼發性免疫抑制。相對來說,由傳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對規?;a程度和飼養密度最高的養禽業的影響最大。一般來講,所有能引起隱性感染的細菌或病毒在引發發熱及其它特異性病癥時,都同時可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但這種作用往往是一過性的,不容易顯示出來。急性感染或造成死亡,或耐過后隨著感染的消失,機體功能大多恢復正常。但一些病毒常呈持續性亞臨床感染,有的則會造成免疫抑制,但不容易識別出來。近十余年來,已發現能引起禽群免疫抑制的呈亞臨床感染狀態的病毒種類越來越多,其流行面也越來越普遍。下面簡要介紹禽的幾種主要免疫抑制性病毒。
1.網狀內皮增生病病毒(REV)
REV在多種家禽和野鳥中均有自然感染。最新的試驗也證明,1日齡人工感染REV的雛雞,對新城疫弱毒疫苗的抗體反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REV的免疫抑制作用尤以垂直感染或出殼后早期感染時最為顯著。實際上,有相當比例垂直感染REV的雞,終身不產生對REV的抗體,呈現持續性或間歇性的病毒血癥,稱之為耐受性病毒血癥。這些雞免疫反應差,很容易成為雞群中其它病原感染的易感宿主。
2.馬立克氏病病毒(MDV)
MDV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禽類腫瘤病,它以外周神經、性腺、各內臟器官、虹膜、皮膚和肌肉等處組織器官出現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征,其中機體的免疫器官組織也受到影響,由于MDV以淋巴細胞為靶細胞,引起淋巴細胞發生變性壞死、溶解和轉化,從而造成感染雞發生免疫抑制。另外,MDV在法氏囊、胸腺和脾臟等免疫器官組織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靶細胞中增殖,可降低其機能活動,也是發生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
3.白血病病毒(ALV)
是一群不同于REV的逆轉錄病毒,有不同的亞型,其中經典的A、B、C、D亞型主要在蛋用型雞引發淋巴樣腫瘤。由于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細胞,因而推測ALV感染會引起免疫抑制。
4.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IAV)
CIAV感染雛雞后主要侵害骨髓造血組織和胸腺、法氏囊等淋巴組織,引起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障礙。CIAV是一種既能垂直感染又能橫向感染的病毒。經垂直感染的雛雞,在1-2周齡時可表現典型的貧血癥狀,如紅血球壓積減少及骨髓色澤變淡,進而死亡。然而,雞群中的橫向感染往往并不產生典型的貧血表現,但亞臨床感染仍可造成免疫抑制。感染雞雖然貧血癥狀不明顯,然而胸腺可能有不同程度萎縮。CIAV感染的免疫抑制作用已被普遍認識。早期感染CIAV的雞只對多種疫苗的免疫反應下降,從而降低雞群對多種傳染病的抵抗力。CIAV感染不僅顯著減弱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還會加重MDV的致腫瘤性。
5.呼腸孤病毒(REOV)
雖然REOV的一些毒株可引發雛雞的傳染性關節炎,但多數毒株可能只引起亞臨床感染。而且即使在強毒株感染的雞群中,多數雞只也只呈現亞臨床感染。然而亞臨床感染卻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特別是在垂直感染的雛雞。
6.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這種病毒感染能嚴重損害雞的中樞性免疫器官法氏囊。雞群周圍環境中不同IBDV毒株的致病性差異很大,從幾乎不引起死亡直到引起100%病雞死亡不等。但是即使致死率低的毒株也會引起法氏囊萎縮,并造成嚴重的免疫抑制。發生過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雞群,對多種傳染病的抵抗力都顯著下降。此外,許多臨床觀察和實驗資料表明,某些中等毒力偏強的弱毒疫苗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雛雞感染IBDV后對其它疫苗的免疫應答受到影響,免疫效應降低。
綜上所述,造成禽發生免疫抑制的病毒性傳染病,不僅造成禽的大批死亡,還干擾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應并使禽對其它病原的易感性增高,造成很大損失。在臨床生產實踐中應對它們的防制有足夠的重視,切實保障養禽業的健康發展。
生產實踐中時常發生禽類生長受阻、疫苗免疫失敗、多種疾病并發或繼發感染的現象,導致大批禽只死亡或淘汰,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如多年來我們在臨床發現,有許多肉仔雞常在雞群飼養至中后期,出現零星死亡,陸續發病,且很難控制的現象,診斷為多種病原混合感染,雞群臨床表現為發病初期,整體狀態正常,只是個別的出現呼吸道癥狀,消化異常,發病雞只陸續增多,零星死亡,后期死亡率逐漸上升,每天約為0.1-0.3%,且病程越長,死亡率越高,投用一些藥物,死亡稍減,但藥物一停,幾天后,又開始發病,1-2個療程用藥后,再用各種藥物都顯得無能為力。經常是各種抗菌藥、抗病毒藥、營養藥、消毒藥、活菌制劑等用了個遍,有的也用過基因工程制劑,藥錢花了不少,但結果并不理想。
上述現象還在蛋雞、鴨、鵝及其它禽類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我們實驗室對全國10余個省份大型種禽場、商品場進行了病原學和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免疫抑制病的存在。禽群中出現免疫抑制病單獨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甚至五重感染的情況都有發生。因此,提醒廣大養禽業者必須高度重視禽群免疫抑制病的危害!
二、造成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
造成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和表現多種多樣,通??蓪⑵浞譃槎箢?,即原發性免疫抑制和繼發性免疫抑制。繼發性免疫抑制也稱繼發性免疫缺陷。這類免疫抑制多是在出生后不同時期,由于各種不當的飼養管理或不同的傳染性因子感染后繼發引起。一般來說,幼齡時更容易發生繼發性免疫抑制。規?;⒓s化飼養的家禽,繼發性免疫抑制造成的危害比原發性免疫抑制更大。
藥物引起的免疫抑制
臨床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學藥物、生物類制劑均能導致免疫抑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學藥物主要包括四大類,即腎上腺皮質激素、烷化劑(環磷酰胺等)、抗代謝藥物和部分抗生素。
在畜牧生產中,為了預防細菌性感染,廣泛使用著各種不同的抗菌素,有些抗菌素,如青霉素、鏈霉素等在長期喂飼或超量濫用時,也可能造成免疫抑制,這也應引起重視。
營養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
一般來說營養不良也會引起免疫抑制,由此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分別與如下幾方面功能不足相關:細胞免疫、抗體水平、吞噬細胞活性、補體活性及細胞因子的產生。這種營養不良既可能是由于食物或飼料所致,也可能進一步繼發于其它疾病。通常營養不良和傳染病往往相輔相成,但營養不良對不同傳染病的影響程度差異很大。如營養不良對呼吸道病、腹瀉的不良影響比較明顯,但對病毒性腦炎的影響就很小。
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規模化養禽業所用飼料中常含有一些霉菌毒素,這既可能來源于配合飼料的原料,如不同程度發霉的玉米或豆餅,也可能發生在配合飼料加工后的儲藏過程中。在以往,人們只注意到霉菌毒素引起的特異性病變,如發霉玉米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可能引起肝臟變性、壞死以至腫瘤。而這些毒素對機體免疫功能的不良影響卻很少被引起注意。近幾年的研究表明,有許多種霉菌毒素會引起免疫抑制。
傳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
對于規?;a的養禽業來說,由傳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最重要的一類免疫抑制,其發生的普遍性遠大于原發性免疫抑制和其它繼發性免疫抑制。相對來說,由傳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對規?;a程度和飼養密度最高的養禽業的影響最大。一般來講,所有能引起隱性感染的細菌或病毒在引發發熱及其它特異性病癥時,都同時可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但這種作用往往是一過性的,不容易顯示出來。急性感染或造成死亡,或耐過后隨著感染的消失,機體功能大多恢復正常。但一些病毒常呈持續性亞臨床感染,有的則會造成免疫抑制,但不容易識別出來。近十余年來,已發現能引起禽群免疫抑制的呈亞臨床感染狀態的病毒種類越來越多,其流行面也越來越普遍。下面簡要介紹禽的幾種主要免疫抑制性病毒。
1.網狀內皮增生病病毒(REV)
REV在多種家禽和野鳥中均有自然感染。最新的試驗也證明,1日齡人工感染REV的雛雞,對新城疫弱毒疫苗的抗體反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REV的免疫抑制作用尤以垂直感染或出殼后早期感染時最為顯著。實際上,有相當比例垂直感染REV的雞,終身不產生對REV的抗體,呈現持續性或間歇性的病毒血癥,稱之為耐受性病毒血癥。這些雞免疫反應差,很容易成為雞群中其它病原感染的易感宿主。
2.馬立克氏病病毒(MDV)
MDV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禽類腫瘤病,它以外周神經、性腺、各內臟器官、虹膜、皮膚和肌肉等處組織器官出現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征,其中機體的免疫器官組織也受到影響,由于MDV以淋巴細胞為靶細胞,引起淋巴細胞發生變性壞死、溶解和轉化,從而造成感染雞發生免疫抑制。另外,MDV在法氏囊、胸腺和脾臟等免疫器官組織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靶細胞中增殖,可降低其機能活動,也是發生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
3.白血病病毒(ALV)
是一群不同于REV的逆轉錄病毒,有不同的亞型,其中經典的A、B、C、D亞型主要在蛋用型雞引發淋巴樣腫瘤。由于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細胞,因而推測ALV感染會引起免疫抑制。
4.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IAV)
CIAV感染雛雞后主要侵害骨髓造血組織和胸腺、法氏囊等淋巴組織,引起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障礙。CIAV是一種既能垂直感染又能橫向感染的病毒。經垂直感染的雛雞,在1-2周齡時可表現典型的貧血癥狀,如紅血球壓積減少及骨髓色澤變淡,進而死亡。然而,雞群中的橫向感染往往并不產生典型的貧血表現,但亞臨床感染仍可造成免疫抑制。感染雞雖然貧血癥狀不明顯,然而胸腺可能有不同程度萎縮。CIAV感染的免疫抑制作用已被普遍認識。早期感染CIAV的雞只對多種疫苗的免疫反應下降,從而降低雞群對多種傳染病的抵抗力。CIAV感染不僅顯著減弱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還會加重MDV的致腫瘤性。
5.呼腸孤病毒(REOV)
雖然REOV的一些毒株可引發雛雞的傳染性關節炎,但多數毒株可能只引起亞臨床感染。而且即使在強毒株感染的雞群中,多數雞只也只呈現亞臨床感染。然而亞臨床感染卻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特別是在垂直感染的雛雞。
6.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這種病毒感染能嚴重損害雞的中樞性免疫器官法氏囊。雞群周圍環境中不同IBDV毒株的致病性差異很大,從幾乎不引起死亡直到引起100%病雞死亡不等。但是即使致死率低的毒株也會引起法氏囊萎縮,并造成嚴重的免疫抑制。發生過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雞群,對多種傳染病的抵抗力都顯著下降。此外,許多臨床觀察和實驗資料表明,某些中等毒力偏強的弱毒疫苗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雛雞感染IBDV后對其它疫苗的免疫應答受到影響,免疫效應降低。
綜上所述,造成禽發生免疫抑制的病毒性傳染病,不僅造成禽的大批死亡,還干擾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應并使禽對其它病原的易感性增高,造成很大損失。在臨床生產實踐中應對它們的防制有足夠的重視,切實保障養禽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