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癥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疫病。它是一種豬的烈性傳染病,不會感染人,不屬人畜共患病,該病以高熱不退,皮膚發紅、耳根發紺,發病急和死亡快為特征,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80%,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育肥豬也可發病死亡。
一、 臨床癥狀。
豬藍耳病主要侵襲繁殖和呼吸系統,主要表現為母豬繁殖障礙、仔豬斷奶前高死亡率、育成豬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癥狀。
經產和初產母豬表現為高熱(40-41℃),精神沉郁、厭食、呼吸困難,少數母豬(1-5%)耳朵、乳頭、外陰、腹部、尾部發紺,以耳尖最為常見。出現這些癥狀后,大量懷孕母豬流產或早產,產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早產母豬分娩不順,少奶或無奶。
仔豬特別是吃奶豬死亡率很高,可達80%以上,臨床癥狀與日齡有關,早產的仔豬出生時或數天內死亡,大多數新生仔豬出現呼吸困難(腹式呼吸),肌肉震顫,后軀麻痹,共濟失調,打噴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斷奶仔豬感染后大多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肺炎癥狀,有些下痢,關節炎、皮膚有斑點。
育肥豬體溫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顯減少或廢絕,多數全身發紅,呼吸加快,咳嗽明顯,個別病豬流少量黏鼻液。無繼發感染的病豬死亡率較低。
二、防制措施
1、無害化處理病死豬尸體。養殖場(戶)要及時通過深埋,焚燒等無害化方法處理死胎、死豬,嚴格控制病豬的流動,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2、開展緊急免疫工作。
3、積極做好對癥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可用下列方法減少損失:母豬分娩前20天連用數天水楊酸鈉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藥物,以減少流產,母豬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凈+金霉素,以減少細菌性繼發感染。對發病母豬,應推遲一個泌乳期配種。對初生仔豬可補給電解質、葡萄糖,對仔豬斷奶前后,轉群等,按預防量適當在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藥物,及時淘汰、無害化處理無治療價值的病仔豬,對年齡較大的發病豬,可用安乃近和相應的抗菌藥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
4、加強養豬場(戶)的飼養管理。加強環境消毒,實行帶體消毒,保持飼養用具的清潔,減少飼養密度,通風、降溫、改善豬舍的環境,調整日糧,對病豬飼喂能量飼料、青綠飼料,提高維生素含量5-10%,礦物質5-10%,注意氨基酸平衡。
5、監測到位。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以及村級動物疫病觀察員要加大監測工作力度。
一、 臨床癥狀。
豬藍耳病主要侵襲繁殖和呼吸系統,主要表現為母豬繁殖障礙、仔豬斷奶前高死亡率、育成豬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癥狀。
經產和初產母豬表現為高熱(40-41℃),精神沉郁、厭食、呼吸困難,少數母豬(1-5%)耳朵、乳頭、外陰、腹部、尾部發紺,以耳尖最為常見。出現這些癥狀后,大量懷孕母豬流產或早產,產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早產母豬分娩不順,少奶或無奶。
仔豬特別是吃奶豬死亡率很高,可達80%以上,臨床癥狀與日齡有關,早產的仔豬出生時或數天內死亡,大多數新生仔豬出現呼吸困難(腹式呼吸),肌肉震顫,后軀麻痹,共濟失調,打噴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斷奶仔豬感染后大多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肺炎癥狀,有些下痢,關節炎、皮膚有斑點。
育肥豬體溫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顯減少或廢絕,多數全身發紅,呼吸加快,咳嗽明顯,個別病豬流少量黏鼻液。無繼發感染的病豬死亡率較低。
二、防制措施
1、無害化處理病死豬尸體。養殖場(戶)要及時通過深埋,焚燒等無害化方法處理死胎、死豬,嚴格控制病豬的流動,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2、開展緊急免疫工作。
3、積極做好對癥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可用下列方法減少損失:母豬分娩前20天連用數天水楊酸鈉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藥物,以減少流產,母豬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凈+金霉素,以減少細菌性繼發感染。對發病母豬,應推遲一個泌乳期配種。對初生仔豬可補給電解質、葡萄糖,對仔豬斷奶前后,轉群等,按預防量適當在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藥物,及時淘汰、無害化處理無治療價值的病仔豬,對年齡較大的發病豬,可用安乃近和相應的抗菌藥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
4、加強養豬場(戶)的飼養管理。加強環境消毒,實行帶體消毒,保持飼養用具的清潔,減少飼養密度,通風、降溫、改善豬舍的環境,調整日糧,對病豬飼喂能量飼料、青綠飼料,提高維生素含量5-10%,礦物質5-10%,注意氨基酸平衡。
5、監測到位。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以及村級動物疫病觀察員要加大監測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