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劉耕陶研究員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藥研究大有可為,但中藥新藥的研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欲想取得突破,需要集思廣益,持之以恒。
劉耕陶說,新藥研究和開發在任何國家和任何時代都是維護人們健康所必需的,因而是一個永不凋謝的產業。
藥物依照其來源不同,分為化學合成藥、動植物藥和生物工程藥三大類。中草藥資源豐富,是研發新藥的重要寶庫。由于研制成功一個化學合成藥一般需要10~15年的時間,至少花費3億~5億美元,近年來國際上出現了一股從傳統藥物中尋找新藥的潮流。
劉耕陶說,在進行中藥研究時,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有效性,即與其他同類藥物相比,新藥的藥效學要有自己的特點,或是藥理活性強,或是作用機理新,這樣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復。二是安全性,不僅要藥效好,而且最好是低毒或無毒性的藥物;對于治療艾滋病或腫瘤的藥物,即使有一定毒性也可選用。三是要考慮生產成本,生產成本的評估涉及藥品銷售價格和患者利益,成本高、藥價貴,病人經濟上承受不了,廠家的效益也會降低。四是未來市場的大小,某些疾病患病人數眾多,如肝炎、糖尿病、腫瘤在我國病人多,如果能以此為目標研發出好的新藥,市場和效益會是很好的。
在談到中藥現代化創新問題時,劉耕陶說,新藥的研究貴在原始創新、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沒有專利保護的新藥研究是不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的。劉耕陶認為,有的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含量很低,又難以人工合成,可以通過合成其類似物從中發現新藥。例如,我國科學家通過對中藥五味子研究發現了聯苯雙酯,以后又以此為基礎研制成功了第二代抗肝炎新藥雙環醇,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雙環醇對乙肝病人有顯著的降低轉氨酶的作用,并兼有一定抗肝炎病毒的效果,目前已經獲得15個國家的專利保護,并完成了4期臨床觀察,2004年國家藥品管理局頒發正式生產證書,在全國廣泛使用,并出口烏克蘭,產生了相當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