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豬作為瘦肉型商品豬生產的母本之一,已越來越受到我國養豬界的重視。近十年來,我國先后從不同國家引進不同品系的大白豬,這些大白種豬在我國商品肉豬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養豬育種中心根據大白豬的發展趨勢和培育中育配套系的要求,2000年底從法國伊彼得種豬優選公司引進大白種豬,進行擴群繁殖和系統選育工作。目前存欄母豬239頭,公豬12頭,含10個不同血緣。為確保引進種豬生產性能穩定提高,從引進后就組建選育核心群,其中公豬10頭,母豬123頭,采用科學的方法和先進的測定手段進行選育,結果這批法系種豬在繁殖性能和肥育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進展,現將選育情況總結如下。
選育目標繁殖性狀初產母豬產仔數10頭以上,活仔數9頭以上;經產母豬總產仔數12頭以上,產活仔數11頭以上,肥育性狀在消化能13.4兆焦/kg~13.8兆焦/kg、粗蛋白16%~18%,自由采食條件下,要求100kg體重日齡不超過150天,活體背膘15毫米以下,料肉比2.5∶1.胴體性狀100kg體重時瘦肉率65%,無PSE肉。
外型外貌符合品種特征,被毛全白,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后軀發達,四肢健壯,有效乳頭7對以上,排列均勻,選育方法選育原則(1)作為中育配套系母系大白以繁殖性狀為主選性狀,兼顧肥育性狀。注重體質外貌和肢蹄結實度。
?。?)采用BLUP法按育種值高低進行選擇與淘汰。
(3)堅持育仔轉出多留,100kg體重嚴選,加大選擇差,加快選擇進展。
(4)為提高100kg體重選種的準確性,對候選后備豬群應創造一致的飼養環境條件,以降低環境差異,采取場內小群測定與測定站測定相結合的方法。
?。?)選擇分四個階段,即育仔轉出(25kg~30kg)、50kg、100kg和配種前,25kg~30kg、100kg體重選擇為主,50kg、配種前選擇為輔。
各階段選擇依據與要求(1)育仔轉出采用窩選并兼顧家系,選留的主要依據是親代的繁殖成績,產仔數、育成仔豬數、仔豬均勻度、斷奶窩重以及有無遺傳疾病和損征等,要求盡可能多留。
(2)50kg體重主要依據個體本身生長發育進行選擇,僅淘汰生長發育差,或有遺傳疾患,體型外貌不符合選育目標要求或有嚴重損征者。
?。?)100kg體重根據個體、同胞性能測定結果,運用綜合選擇指數,并參考系譜血統和體型外貌進行選留與淘汰,組成后備豬群。
?。?)配種前淘汰生長發育差、再現遺傳疾患和繁殖障礙者,根據更新計劃補充核心群。
選擇性狀與測定方法(1)達100千克體重的日齡控制測定種豬體重在80千克~105千克范圍內,經稱重記錄日齡,并按如下校正公式換算成達100千克體重日齡。
校正日齡=測定日齡-{(實測體重-100)/CF} CF=(實測體重/測定日齡)1.826040公豬CF=(實測體重/測定日齡)1.714615母豬(2)達100千克體重的活體背膘厚控制測定種豬體重在80千克~105千克范圍內,稱重的同時使用B超測定儀測定背膘,位置在倒數第4肋骨~3肋骨間距背中線5厘米處測定,記錄背膘和體重,并按如下校正公式換算成達100千克體重的活體背膘厚。
校正背膘厚=實測背膘厚CF CF=A/{A+B(實測體重-100)}(3)總產仔數:出生時同窩的仔豬總數,包括活仔、死胎、木乃伊和畸形豬在內。
?。?)飼料轉化率:采用ACEMA48飼料報酬自動電子測定系統測定30千克~100千克期間每單位增重所消耗的飼料量,計算公式為:飼料轉化率=測定期間飼料攝入量/(結束體重-起始體重)
?。?)產活仔數:初生24小時內同窩存活的仔豬數,包括弱仔。
?。?)21天窩重:同窩存活仔豬到21日齡時的全窩重量,包括寄養進來的仔豬,寄出仔豬不記在內。
遺傳評估方法采用先測定,然后進行遺傳評估,最后現場選留的選擇方案。一頭種豬從初生到種用要經過各階段的觀察和測定,最后才能達到種用。測定的數據使用GBS軟件系統,采用多性狀動物模型BLUP法對測定的種豬進行遺傳評估,并將遺傳評估結果即性狀EBV值及指數進行排隊,據此進行選種。
選擇指數(1)公豬指數I=100-2.54(EBVage-EBV均值)-15.4(EBVfat-EBV均值)
其中:EBVage為達100千克體重日齡的估計育種值EBVfat為達100千克體重背膘厚的育種值(2)母豬指數I=100+34.9(EBVnborn-EBV均值)-2.54(EBVage-EBV均值)-10.3(EBVfat-EBV均值)
其中:EBVnborn為總產仔數的估計育種值EBVage為達100千克體重日齡的估計育種值EBVfat為達100千克體重背膘厚的育種值選配方案選配原則(1)本場實行閉鎖繁殖,為控制近交程度上升過快,避免親仔、全同跑、半同跑等交配,對個別性狀突出的種豬適當加大近交系數。
?。?)對優秀的公母豬進行同質選配,在后代中鞏固其優良品質;對單項品質欠優的母豬,針對其缺點進行異質選配。
?。?)嚴格選留后備豬,后備公豬等級、質量要高于后備母豬。
選配方法(1)依據GPS系統,在控制近交程度的基礎上,完成公母豬的組合配對。
(2)選出綜合選擇指數及各項EBV符合選育目標的公母豬組合,公豬側重父系指數、EBVage、EBVfat,母豬側重母系指數、EBVnborn、EBVage、EBVfat.(3)選配公母豬進行現場體型、外貌比較,相同缺點或相反缺點者不配,以免加重缺點的發展。
選育結果繁殖性能1.繁殖性能表型值2.產仔數遺傳進展年度 產仔數EBV 2001年 -0.0362 2002年 -0.0292 2003年 -0.0813生長性能1.生長性能表型值2.生長性狀遺傳進展年度 目標體重日齡EBV 背膘厚EBV 2001年 -0.0946 0.15342 2002年 -0.526 0.18678 2003年 -0.1536 0.06994 3.胴體品質100kg體重屠宰3頭(2頭閹公、1頭母豬)大白豬,平均成績:屠宰率74%,胴體瘦肉率66.45%,三點背膘1.97cm,眼肌面積41.3cm2,腿臀比例35.50%,肉質良好。
分析1.大白豬自引進以來,由于進行擴群繁殖,產仔數從遺傳上看,進展不明顯,有下降的趨勢,這一點要在今后的選育工作中加以注意。
2.從估計育種值角度看目標體重,日齡2002年較2001年進展較大,這與對生長速度加強選擇有關。
3.從估計育種值角度看背膘和飼料轉化率進展不大,為了保持該品系豬良好的繁殖性能,背膘和飼料轉化率分別為12.50毫米和2.30較為合適,沒有對其加強選擇之必要。
結語通過一年多的選育,法系大白豬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及胴體品質表現優良,各性狀遺傳進展不一,這為今后選育工作提出新課題。
1.要注重繁殖性能的選育,確保高產種豬入選核心群;2.對100kg體重日齡要進行適中選擇,注意飼料報酬的負增長;3.100kg體重背膘較薄,僅為12mm~13mm,但有增厚的趨勢,今后選育工作要給予充分重視。
4.通過對大白豬的選育進展分析,按照中育配套系選育方案,在法系大白豬的優良繁育、生產性能的基礎上,采用先進的GBS種豬育種管理軟件,運用BLUP方法進行遺傳評估,結合現場B超測定及國際上先進的飼料自動電子測定系統ACEMA48進行個體測定,對法系大白豬進行選擇、培育,確保其優良性能穩定提高。
選育目標繁殖性狀初產母豬產仔數10頭以上,活仔數9頭以上;經產母豬總產仔數12頭以上,產活仔數11頭以上,肥育性狀在消化能13.4兆焦/kg~13.8兆焦/kg、粗蛋白16%~18%,自由采食條件下,要求100kg體重日齡不超過150天,活體背膘15毫米以下,料肉比2.5∶1.胴體性狀100kg體重時瘦肉率65%,無PSE肉。
外型外貌符合品種特征,被毛全白,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后軀發達,四肢健壯,有效乳頭7對以上,排列均勻,選育方法選育原則(1)作為中育配套系母系大白以繁殖性狀為主選性狀,兼顧肥育性狀。注重體質外貌和肢蹄結實度。
?。?)采用BLUP法按育種值高低進行選擇與淘汰。
(3)堅持育仔轉出多留,100kg體重嚴選,加大選擇差,加快選擇進展。
(4)為提高100kg體重選種的準確性,對候選后備豬群應創造一致的飼養環境條件,以降低環境差異,采取場內小群測定與測定站測定相結合的方法。
?。?)選擇分四個階段,即育仔轉出(25kg~30kg)、50kg、100kg和配種前,25kg~30kg、100kg體重選擇為主,50kg、配種前選擇為輔。
各階段選擇依據與要求(1)育仔轉出采用窩選并兼顧家系,選留的主要依據是親代的繁殖成績,產仔數、育成仔豬數、仔豬均勻度、斷奶窩重以及有無遺傳疾病和損征等,要求盡可能多留。
(2)50kg體重主要依據個體本身生長發育進行選擇,僅淘汰生長發育差,或有遺傳疾患,體型外貌不符合選育目標要求或有嚴重損征者。
?。?)100kg體重根據個體、同胞性能測定結果,運用綜合選擇指數,并參考系譜血統和體型外貌進行選留與淘汰,組成后備豬群。
?。?)配種前淘汰生長發育差、再現遺傳疾患和繁殖障礙者,根據更新計劃補充核心群。
選擇性狀與測定方法(1)達100千克體重的日齡控制測定種豬體重在80千克~105千克范圍內,經稱重記錄日齡,并按如下校正公式換算成達100千克體重日齡。
校正日齡=測定日齡-{(實測體重-100)/CF} CF=(實測體重/測定日齡)1.826040公豬CF=(實測體重/測定日齡)1.714615母豬(2)達100千克體重的活體背膘厚控制測定種豬體重在80千克~105千克范圍內,稱重的同時使用B超測定儀測定背膘,位置在倒數第4肋骨~3肋骨間距背中線5厘米處測定,記錄背膘和體重,并按如下校正公式換算成達100千克體重的活體背膘厚。
校正背膘厚=實測背膘厚CF CF=A/{A+B(實測體重-100)}(3)總產仔數:出生時同窩的仔豬總數,包括活仔、死胎、木乃伊和畸形豬在內。
?。?)飼料轉化率:采用ACEMA48飼料報酬自動電子測定系統測定30千克~100千克期間每單位增重所消耗的飼料量,計算公式為:飼料轉化率=測定期間飼料攝入量/(結束體重-起始體重)
?。?)產活仔數:初生24小時內同窩存活的仔豬數,包括弱仔。
?。?)21天窩重:同窩存活仔豬到21日齡時的全窩重量,包括寄養進來的仔豬,寄出仔豬不記在內。
遺傳評估方法采用先測定,然后進行遺傳評估,最后現場選留的選擇方案。一頭種豬從初生到種用要經過各階段的觀察和測定,最后才能達到種用。測定的數據使用GBS軟件系統,采用多性狀動物模型BLUP法對測定的種豬進行遺傳評估,并將遺傳評估結果即性狀EBV值及指數進行排隊,據此進行選種。
選擇指數(1)公豬指數I=100-2.54(EBVage-EBV均值)-15.4(EBVfat-EBV均值)
其中:EBVage為達100千克體重日齡的估計育種值EBVfat為達100千克體重背膘厚的育種值(2)母豬指數I=100+34.9(EBVnborn-EBV均值)-2.54(EBVage-EBV均值)-10.3(EBVfat-EBV均值)
其中:EBVnborn為總產仔數的估計育種值EBVage為達100千克體重日齡的估計育種值EBVfat為達100千克體重背膘厚的育種值選配方案選配原則(1)本場實行閉鎖繁殖,為控制近交程度上升過快,避免親仔、全同跑、半同跑等交配,對個別性狀突出的種豬適當加大近交系數。
?。?)對優秀的公母豬進行同質選配,在后代中鞏固其優良品質;對單項品質欠優的母豬,針對其缺點進行異質選配。
?。?)嚴格選留后備豬,后備公豬等級、質量要高于后備母豬。
選配方法(1)依據GPS系統,在控制近交程度的基礎上,完成公母豬的組合配對。
(2)選出綜合選擇指數及各項EBV符合選育目標的公母豬組合,公豬側重父系指數、EBVage、EBVfat,母豬側重母系指數、EBVnborn、EBVage、EBVfat.(3)選配公母豬進行現場體型、外貌比較,相同缺點或相反缺點者不配,以免加重缺點的發展。
選育結果繁殖性能1.繁殖性能表型值2.產仔數遺傳進展年度 產仔數EBV 2001年 -0.0362 2002年 -0.0292 2003年 -0.0813生長性能1.生長性能表型值2.生長性狀遺傳進展年度 目標體重日齡EBV 背膘厚EBV 2001年 -0.0946 0.15342 2002年 -0.526 0.18678 2003年 -0.1536 0.06994 3.胴體品質100kg體重屠宰3頭(2頭閹公、1頭母豬)大白豬,平均成績:屠宰率74%,胴體瘦肉率66.45%,三點背膘1.97cm,眼肌面積41.3cm2,腿臀比例35.50%,肉質良好。
分析1.大白豬自引進以來,由于進行擴群繁殖,產仔數從遺傳上看,進展不明顯,有下降的趨勢,這一點要在今后的選育工作中加以注意。
2.從估計育種值角度看目標體重,日齡2002年較2001年進展較大,這與對生長速度加強選擇有關。
3.從估計育種值角度看背膘和飼料轉化率進展不大,為了保持該品系豬良好的繁殖性能,背膘和飼料轉化率分別為12.50毫米和2.30較為合適,沒有對其加強選擇之必要。
結語通過一年多的選育,法系大白豬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及胴體品質表現優良,各性狀遺傳進展不一,這為今后選育工作提出新課題。
1.要注重繁殖性能的選育,確保高產種豬入選核心群;2.對100kg體重日齡要進行適中選擇,注意飼料報酬的負增長;3.100kg體重背膘較薄,僅為12mm~13mm,但有增厚的趨勢,今后選育工作要給予充分重視。
4.通過對大白豬的選育進展分析,按照中育配套系選育方案,在法系大白豬的優良繁育、生產性能的基礎上,采用先進的GBS種豬育種管理軟件,運用BLUP方法進行遺傳評估,結合現場B超測定及國際上先進的飼料自動電子測定系統ACEMA48進行個體測定,對法系大白豬進行選擇、培育,確保其優良性能穩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