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外養豬不僅成本效益好,而且從有機農業和動物福利的角度來看,公眾對舍外養豬的印象也很好。舍外養豬可當作農田輪作的一種很好的“中斷作物”,養豬過程中可有效清除原種植作物,還能留下大量的糞肥,為下茬作物提供養分,減少了購買化肥的成本。
高密度
然而,對于全年舍外養豬的土地來說,環境影響也是一大挑戰。按目前的商業化舍外養豬的飼養密度來看,有可能造成養分排放量過高的問題。干奶母豬和妊娠母豬的飼養歷來采用單一日糧,- 為的是便于管理,- 這樣的話,每年每公頃土地上的氮、磷排放量分別可達600kg和150kg。
排水良好的土地才適于舍外養豬,而這種土地上發生養分淋溶污染地下水的風險也更高。這樣,就特別需要靠植物來吸收這些養分。然而,由于作物輪作管理和土地租賃安排的性質決定,秋天豬只常常不得不轉到殘茬地上飼養,這種情況下植被很難建立起來。即便有植被覆蓋,也會因為豬的采食、拱掘而迅速被破壞,從而植被吸收養分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裸土地上的氮在干熱天氣更容易以氣體形態揮發損失,氮和磷在高降雨量的情況下都會發生淋溶。給豬上鼻環栓養可保護植被,降低養分損失和淋溶污染的風險,但這樣又會影響動物福利,同樣存在爭議。
減少養分排放
沒有簡單的辦法能夠消除舍外養豬的環境影響。養豬生產者必須把營養、管理以及農藝學的方法結合起來,針對關鍵風險因素加以控制。
現代的營養專家可以更精確地按照豬的營養需要制作日糧配方,從而減少多余的養分排入土壤。過去,舍外養豬日糧配方的重點多放在便于管理和物理質量(耐保存)上,而沒有關注養分排放的問題。這些目標有時是矛盾的。
現在,限制因素在于飼料原料成本、商品合成氨基酸種類的缺乏,以及搞不清楚該留多大的安全余量才不會影響生長性能。不過,通過飼料原料的選擇、酶制劑的應用、按季節、繁殖階段調整日糧標準,以及對于分胎次飼養的情況下按母豬胎次調整日糧,可以顯著降低養分排放。
還可以通過減少飼料浪費來降低養分排放。
植被可降低養分淋溶,但不是總能找到有植被的土地,植被的保持也很困難。
舍外飼養條件下的飼料消耗會顯著高于舍內,典型情況下會高10-15%。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溫度變化、飼料撒在土地上造成損失以及野生動物偷食等。對于每種因素具體造成多大的浪費,目前還不清楚,但肯定可以通過改善飼喂技術來減少飼料損失。
但要想更精確地計算養分消耗量,必須知道動物的實際最大采食量是多少,這樣才能把飼料浪費降到最低。
對養過豬的土地土壤養分分布進行的測定顯示,明顯的飼料浪費出現在喂料區附近的地方。采用料槽可提高飼喂效率,但對管理要求較高,需要注意控制攻擊行為,確保每頭豬都能吃到足夠的飼料。
還可以控制其它的因素來降低環境影響。例如:
排糞行為 即便通過良好的日糧配方降低了養分排放,豬的排糞行為仍然會造成局部區域土壤當中的養分含量過高,形成污染。
理解動物天然的排糞行為,并對其加以調整,這樣可以使糞便在空間上分布更均勻,更有利于下一茬作物的利用。
植被 植被可防止養分淋溶,但不是總能找到,保持也很困難。植被可吸收無機養分,并以緩釋的形式固定有機養分,在養豬和農田輪作的情況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短期養分流失,提高長期養分利用效率。
根莖和纖維 增加日糧的纖維含量可降低干奶母豬采食牧草的欲望,從而緩解植被破壞的速度,采用根莖型牧草也可起到同樣作用。然后,還要根據豬只采食牧草所獲得的養分量對日糧進行精細調整。這方面的數據很少,但有限的數據顯示,牧草可以滿足很大的一部分營養需要。
結論
要想對舍外養豬的營養和環境影響進行有效管理,并獲得最佳的繁殖性能,就需要比過去更精細地制定營養供應目標,還要結合良好的系統管理與細心的輪作規劃。
如果能實現這些,舍外養豬就能與農田輪作很好地結合起來,而不會危害環境。
高密度
然而,對于全年舍外養豬的土地來說,環境影響也是一大挑戰。按目前的商業化舍外養豬的飼養密度來看,有可能造成養分排放量過高的問題。干奶母豬和妊娠母豬的飼養歷來采用單一日糧,- 為的是便于管理,- 這樣的話,每年每公頃土地上的氮、磷排放量分別可達600kg和150kg。
排水良好的土地才適于舍外養豬,而這種土地上發生養分淋溶污染地下水的風險也更高。這樣,就特別需要靠植物來吸收這些養分。然而,由于作物輪作管理和土地租賃安排的性質決定,秋天豬只常常不得不轉到殘茬地上飼養,這種情況下植被很難建立起來。即便有植被覆蓋,也會因為豬的采食、拱掘而迅速被破壞,從而植被吸收養分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裸土地上的氮在干熱天氣更容易以氣體形態揮發損失,氮和磷在高降雨量的情況下都會發生淋溶。給豬上鼻環栓養可保護植被,降低養分損失和淋溶污染的風險,但這樣又會影響動物福利,同樣存在爭議。
減少養分排放
沒有簡單的辦法能夠消除舍外養豬的環境影響。養豬生產者必須把營養、管理以及農藝學的方法結合起來,針對關鍵風險因素加以控制。
現代的營養專家可以更精確地按照豬的營養需要制作日糧配方,從而減少多余的養分排入土壤。過去,舍外養豬日糧配方的重點多放在便于管理和物理質量(耐保存)上,而沒有關注養分排放的問題。這些目標有時是矛盾的。
現在,限制因素在于飼料原料成本、商品合成氨基酸種類的缺乏,以及搞不清楚該留多大的安全余量才不會影響生長性能。不過,通過飼料原料的選擇、酶制劑的應用、按季節、繁殖階段調整日糧標準,以及對于分胎次飼養的情況下按母豬胎次調整日糧,可以顯著降低養分排放。
還可以通過減少飼料浪費來降低養分排放。
植被可降低養分淋溶,但不是總能找到有植被的土地,植被的保持也很困難。
舍外飼養條件下的飼料消耗會顯著高于舍內,典型情況下會高10-15%。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溫度變化、飼料撒在土地上造成損失以及野生動物偷食等。對于每種因素具體造成多大的浪費,目前還不清楚,但肯定可以通過改善飼喂技術來減少飼料損失。
但要想更精確地計算養分消耗量,必須知道動物的實際最大采食量是多少,這樣才能把飼料浪費降到最低。
對養過豬的土地土壤養分分布進行的測定顯示,明顯的飼料浪費出現在喂料區附近的地方。采用料槽可提高飼喂效率,但對管理要求較高,需要注意控制攻擊行為,確保每頭豬都能吃到足夠的飼料。
還可以控制其它的因素來降低環境影響。例如:
排糞行為 即便通過良好的日糧配方降低了養分排放,豬的排糞行為仍然會造成局部區域土壤當中的養分含量過高,形成污染。
理解動物天然的排糞行為,并對其加以調整,這樣可以使糞便在空間上分布更均勻,更有利于下一茬作物的利用。
植被 植被可防止養分淋溶,但不是總能找到,保持也很困難。植被可吸收無機養分,并以緩釋的形式固定有機養分,在養豬和農田輪作的情況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短期養分流失,提高長期養分利用效率。
根莖和纖維 增加日糧的纖維含量可降低干奶母豬采食牧草的欲望,從而緩解植被破壞的速度,采用根莖型牧草也可起到同樣作用。然后,還要根據豬只采食牧草所獲得的養分量對日糧進行精細調整。這方面的數據很少,但有限的數據顯示,牧草可以滿足很大的一部分營養需要。
結論
要想對舍外養豬的營養和環境影響進行有效管理,并獲得最佳的繁殖性能,就需要比過去更精細地制定營養供應目標,還要結合良好的系統管理與細心的輪作規劃。
如果能實現這些,舍外養豬就能與農田輪作很好地結合起來,而不會危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