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系由空腸彎曲桿菌寄生在腸內引起的以腹瀉為特征的急性腸炎,不同年齡的牛均可發生。
1、臨床癥狀
潛伏期2~3d。突然發病,特征癥狀是排出水樣稀糞。傳染性強,一個牛群常在一夜里約20%牛發生腹瀉,并可在2~3d內波及80%的牛群。糞呈棕黑色,有腥臭味,糞中常伴有血液和血凝塊。除少數嚴重病例外,多數牛體溫、食欲無明顯變化。乳牛可導致產乳量明顯下降50%~95%。大多數病牛3~5d內恢復,很少死亡。腹瀉停止后1~2d,產乳量逐漸回升。犢牛病初體溫升高到40.5℃,腹瀉呈黃綠色或灰褐色,2~3d后糞便中出現大量粘液和血液,后期呼吸困難。可于發病后3~7d死亡。
2、病理變化
腸道呈不同程度壞死性及出血性腸炎病變。
3、類癥鑒別
彎曲桿菌性腹瀉應與下列疾病相區別。
3.1大腸桿菌病。主要侵害7~10日齡的犢牛。潛伏期很短,多數僅數小時。常以腹瀉、敗血癥及腸毒血癥形式出現,腹瀉糞便伴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及凝血塊。其中敗血癥型主要發生于未吮過初乳的7日齡以內的犢牛,病程短促,有的病例未見腹瀉而在數小時至1d內死亡;腸毒血癥型多發生在吮過初乳的7日齡以內的犢牛,常突然發病而死亡。病程稍長者常出現突然的腹瀉癥狀及中毒性神經癥狀(沉郁、昏迷)。這些均與彎曲桿菌性腹瀉不同。
3.2副結核病。雖然臨床上以腹瀉為其特征,但腹瀉可以從間歇性發展到持續性,由于持續性腹瀉,病牛高度貧血和消瘦,并伴有下頜、胸垂、腹部水腫。傳染性沒有彎曲桿菌性腹瀉強。此外,病理剖檢,副結核病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腸粘膜增厚為特征。對副結核病還可用副結核菌素進行皮內反應,應為陽性,此點也可加以區別。
3.3沙門氏菌病。可引起各種年齡牛發病,病理變化主要是肝、脾、腎等實質器官有壞死灶,彎曲桿菌性腹瀉以腸道呈現出血性及壞死性腸炎為主。流行范圍面沒有彎曲桿菌性腹瀉大。
3.4病毒性腹瀉—粘膜病。口腔粘膜有壞死性病變,腹瀉可呈現持續性,以此即可與彎曲桿菌性腹瀉相區別。
3.5犢牛梭菌性腸炎。以急性出血性和壞死性腸炎為特征,而且病理變化是以小腸粘膜出血、壞死為主,這些雖與彎曲桿菌性腹瀉病變無明顯差別,但彎曲桿菌性腹瀉可引起各種年齡的牛發病,并能引起急性腹瀉,不過全身癥狀輕微、病死率低,而梭菌性腸炎主要發生在犢牛,病死率高。實驗室檢查,可進行細菌分離鑒定,彎曲桿菌菌體系革蘭氏染色陰性、細長、彎曲、呈“S”形或“海鷗展翅”狀彎曲,而梭菌性腸炎病原系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陽性大桿菌,有莢膜。
3.6寄生蟲病。主要應注意與球蟲病及隱孢子蟲病的區別,這兩種寄生蟲病主要發生于犢牛.急性球蟲病以出血性腸炎為特征,病程10~15d。某些慢性型病程可延綿數月,并致使患牛極度貧血和衰竭而死亡。病理變化以大腸粘膜肥厚,有出血性炎癥為主。隱孢子蟲病主要呈現輕度至重度的腹瀉,便血,脫水,最后往往衰竭而死亡。剖檢特征為空腸絨毛層萎縮和巨噬細胞增多。雖然從癥狀及剖檢方面可以看出兩種寄生蟲病與彎曲桿菌性腹瀉不同,但要做出對球蟲病及隱孢子蟲病的診斷,尚需借助于實驗室診斷,即要從糞便和直腸刮取物中發現寄生蟲卵囊。
4、防制
4.1預防。①嚴格執行獸醫衛生防疫措施,除對病牛進行積極治療外,要控制傳染源及切斷傳播途徑,如加強對糞便、墊草的清理及無害化處理,對流行地點要嚴格消毒等。②加強對屠宰場的衛生管理,盡量防止胴體被細菌污染。
4.2治療。主要是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有復方新諾明、四環素、慶大霉素、氟哌酸等。療程3~5d,一般用藥后3d左右可見效果。對癥治療可口服腸道防腐劑及收斂藥物。為改善失水,補充電解質,可應用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注射。
1、臨床癥狀
潛伏期2~3d。突然發病,特征癥狀是排出水樣稀糞。傳染性強,一個牛群常在一夜里約20%牛發生腹瀉,并可在2~3d內波及80%的牛群。糞呈棕黑色,有腥臭味,糞中常伴有血液和血凝塊。除少數嚴重病例外,多數牛體溫、食欲無明顯變化。乳牛可導致產乳量明顯下降50%~95%。大多數病牛3~5d內恢復,很少死亡。腹瀉停止后1~2d,產乳量逐漸回升。犢牛病初體溫升高到40.5℃,腹瀉呈黃綠色或灰褐色,2~3d后糞便中出現大量粘液和血液,后期呼吸困難。可于發病后3~7d死亡。
2、病理變化
腸道呈不同程度壞死性及出血性腸炎病變。
3、類癥鑒別
彎曲桿菌性腹瀉應與下列疾病相區別。
3.1大腸桿菌病。主要侵害7~10日齡的犢牛。潛伏期很短,多數僅數小時。常以腹瀉、敗血癥及腸毒血癥形式出現,腹瀉糞便伴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及凝血塊。其中敗血癥型主要發生于未吮過初乳的7日齡以內的犢牛,病程短促,有的病例未見腹瀉而在數小時至1d內死亡;腸毒血癥型多發生在吮過初乳的7日齡以內的犢牛,常突然發病而死亡。病程稍長者常出現突然的腹瀉癥狀及中毒性神經癥狀(沉郁、昏迷)。這些均與彎曲桿菌性腹瀉不同。
3.2副結核病。雖然臨床上以腹瀉為其特征,但腹瀉可以從間歇性發展到持續性,由于持續性腹瀉,病牛高度貧血和消瘦,并伴有下頜、胸垂、腹部水腫。傳染性沒有彎曲桿菌性腹瀉強。此外,病理剖檢,副結核病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腸粘膜增厚為特征。對副結核病還可用副結核菌素進行皮內反應,應為陽性,此點也可加以區別。
3.3沙門氏菌病。可引起各種年齡牛發病,病理變化主要是肝、脾、腎等實質器官有壞死灶,彎曲桿菌性腹瀉以腸道呈現出血性及壞死性腸炎為主。流行范圍面沒有彎曲桿菌性腹瀉大。
3.4病毒性腹瀉—粘膜病。口腔粘膜有壞死性病變,腹瀉可呈現持續性,以此即可與彎曲桿菌性腹瀉相區別。
3.5犢牛梭菌性腸炎。以急性出血性和壞死性腸炎為特征,而且病理變化是以小腸粘膜出血、壞死為主,這些雖與彎曲桿菌性腹瀉病變無明顯差別,但彎曲桿菌性腹瀉可引起各種年齡的牛發病,并能引起急性腹瀉,不過全身癥狀輕微、病死率低,而梭菌性腸炎主要發生在犢牛,病死率高。實驗室檢查,可進行細菌分離鑒定,彎曲桿菌菌體系革蘭氏染色陰性、細長、彎曲、呈“S”形或“海鷗展翅”狀彎曲,而梭菌性腸炎病原系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陽性大桿菌,有莢膜。
3.6寄生蟲病。主要應注意與球蟲病及隱孢子蟲病的區別,這兩種寄生蟲病主要發生于犢牛.急性球蟲病以出血性腸炎為特征,病程10~15d。某些慢性型病程可延綿數月,并致使患牛極度貧血和衰竭而死亡。病理變化以大腸粘膜肥厚,有出血性炎癥為主。隱孢子蟲病主要呈現輕度至重度的腹瀉,便血,脫水,最后往往衰竭而死亡。剖檢特征為空腸絨毛層萎縮和巨噬細胞增多。雖然從癥狀及剖檢方面可以看出兩種寄生蟲病與彎曲桿菌性腹瀉不同,但要做出對球蟲病及隱孢子蟲病的診斷,尚需借助于實驗室診斷,即要從糞便和直腸刮取物中發現寄生蟲卵囊。
4、防制
4.1預防。①嚴格執行獸醫衛生防疫措施,除對病牛進行積極治療外,要控制傳染源及切斷傳播途徑,如加強對糞便、墊草的清理及無害化處理,對流行地點要嚴格消毒等。②加強對屠宰場的衛生管理,盡量防止胴體被細菌污染。
4.2治療。主要是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有復方新諾明、四環素、慶大霉素、氟哌酸等。療程3~5d,一般用藥后3d左右可見效果。對癥治療可口服腸道防腐劑及收斂藥物。為改善失水,補充電解質,可應用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