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蒙陰縣常路鎮西北樓村的公茂娥多年來靠大棚養雞,年收入10多萬元,還帶動了40多名本村姐妹養雞致富,她們的年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
公茂娥嫁到西北樓村與農民秦立玉結婚時,婆家很窮。了解到養蛋雞市場前景好,公茂娥就跑回娘家,四處籌措資金5000元,于1993年建了養雞棚。在她的精心喂養下,400只羅曼蛋雞日產蛋30公斤,當年就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她又承包7畝荒嶺地,建起了養殖場。此后她又投資8萬元,建起大棚,飼養了3000多只肉雞。然而,由于技術管理跟不上,防疫措施不到位,3000只肉雞死亡2500多只,直接經濟損失2萬多元。
公茂娥和丈夫含著淚把死雞深埋了,對兩個雞棚進行了殺菌、消毒。為了掌握養雞技術,她參加了鎮婦聯組織的全鎮婦女綠色證書培訓班,場場學習她都不落下;在培訓班上專心聽,認真記,不懂就問。她還購買了《家禽養殖實用手冊》、《養禽與禽病防治》等科技飼養書籍進行學習;還訂閱了《山東科技報》、《農村大眾》等報刊。每次她去縣城,總要去書店買回養殖方面的書籍和光盤,邊學邊摸索經驗。她和丈夫吃住在雞棚旁邊,一邊認真觀察和掌握雞的生活習性,一邊虛心求教于養雞基地的技術人員。她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的養殖方法,掌握了雞的疫病預防、飼養配料等技術,并對2個雞棚進行了改造,她還配置了排氣扇、暖氣片、自動飲水器等設備。第二年,她養的3000只雞45天出欄,凈賺1萬元。第二茬,她喂養了8000只雞,又獲純利潤2萬元。如今她每年養肉雞5批,每批養雞8000只,年純收入10萬元左右。
公茂娥依靠科技養雞走上致富路后,村里的姐妹們也紛紛建起了養雞大棚。對前來請教的姐妹們,她不但將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她們,還把自己的飼養配方和防疫藥物,無償地提供她們,并經常把她們召集到一起,傳授飼養技術和防疫知識,還把養雞過程中常見的疾病防治方法總結成通俗易懂的口訣,傳授給姐妹們。她編的口訣雖然不大壓韻,卻很實用:“肉雞飼養效益高,進雞以前先消毒,肉雞進圈先飲水,飲水開食在當天,千萬把好溫度關。大雞管理須加強,四周防疫法氏囊,囊病四周加強免,防疫程序進行完,夏季管理不能松,預防球蟲場興旺,雞大康壯抗力強”。為解除姐妹們疫病防治的后顧之憂,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她還實施了統一引進雞苗、統一進大棚、統一雞病防治、統一飼料供應、統一肉雞銷售的一條龍服務。
公茂娥嫁到西北樓村與農民秦立玉結婚時,婆家很窮。了解到養蛋雞市場前景好,公茂娥就跑回娘家,四處籌措資金5000元,于1993年建了養雞棚。在她的精心喂養下,400只羅曼蛋雞日產蛋30公斤,當年就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她又承包7畝荒嶺地,建起了養殖場。此后她又投資8萬元,建起大棚,飼養了3000多只肉雞。然而,由于技術管理跟不上,防疫措施不到位,3000只肉雞死亡2500多只,直接經濟損失2萬多元。
公茂娥和丈夫含著淚把死雞深埋了,對兩個雞棚進行了殺菌、消毒。為了掌握養雞技術,她參加了鎮婦聯組織的全鎮婦女綠色證書培訓班,場場學習她都不落下;在培訓班上專心聽,認真記,不懂就問。她還購買了《家禽養殖實用手冊》、《養禽與禽病防治》等科技飼養書籍進行學習;還訂閱了《山東科技報》、《農村大眾》等報刊。每次她去縣城,總要去書店買回養殖方面的書籍和光盤,邊學邊摸索經驗。她和丈夫吃住在雞棚旁邊,一邊認真觀察和掌握雞的生活習性,一邊虛心求教于養雞基地的技術人員。她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的養殖方法,掌握了雞的疫病預防、飼養配料等技術,并對2個雞棚進行了改造,她還配置了排氣扇、暖氣片、自動飲水器等設備。第二年,她養的3000只雞45天出欄,凈賺1萬元。第二茬,她喂養了8000只雞,又獲純利潤2萬元。如今她每年養肉雞5批,每批養雞8000只,年純收入10萬元左右。
公茂娥依靠科技養雞走上致富路后,村里的姐妹們也紛紛建起了養雞大棚。對前來請教的姐妹們,她不但將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她們,還把自己的飼養配方和防疫藥物,無償地提供她們,并經常把她們召集到一起,傳授飼養技術和防疫知識,還把養雞過程中常見的疾病防治方法總結成通俗易懂的口訣,傳授給姐妹們。她編的口訣雖然不大壓韻,卻很實用:“肉雞飼養效益高,進雞以前先消毒,肉雞進圈先飲水,飲水開食在當天,千萬把好溫度關。大雞管理須加強,四周防疫法氏囊,囊病四周加強免,防疫程序進行完,夏季管理不能松,預防球蟲場興旺,雞大康壯抗力強”。為解除姐妹們疫病防治的后顧之憂,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她還實施了統一引進雞苗、統一進大棚、統一雞病防治、統一飼料供應、統一肉雞銷售的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