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開始以來,從2003年到現在短短的4年間,接二連三的發生了幾場微生物對人類的突襲事件,一度給人們帶來了極度的恐慌和巨大的經濟損失:SARS、禽流感、豬鏈球菌感染人類、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藍藻等病毒、單細胞植物等有害微生物接幢而來,相繼向人類發出嚴重的挑戰。這些看來是單發事件的背后,不能不讓人深深的聯想到它的生態惡化的背景及帶來的生態災難的可能。
1 養豬生態的發展過程本文不涉足廣泛的更多的人類的一些生態問題,但是就養豬業來說,從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養豬生態在其生產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從中發現一些生態災難的蛛絲馬跡,難免引發起對養豬生態災難可能發生的憂思。
70歲左右的養過豬的老人,都可以清楚的記得,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對我國養豬業威脅最大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有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和仔豬副傷寒所謂的四大傳染病,此外還有氣喘病、豬流感、乙型腦炎、病毒性腹瀉、細小病毒感染等。還有其他威脅不大的一些傳染病,像偽狂犬病等。在當時我們關注豬的四大傳染病,其他的一些傳染病關注較少。
過去的豬瘟疫苗比較安全和有效,抗生素的應用對一些細菌性疾病有效,因此豬病的威脅沒有現在這么大。人們對豬傳染病的恐慌也不象現在這么嚴重。當時的豬內科疾病主要是胃腸病和呼吸病,外科疾病威脅不大。我們回憶當時養豬生態情況比較好,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大。主要是分散的農戶小群養豬的農牧結合的方式,豬糞作為肥料和養魚的飼料。豬種是以本地豬及雜交豬為主,飼料有青粗飼料及農家飼料為主。大型豬場很少,養豬密度也不大。
從上世紀60年代以后,外國種豬陸續開始引入(新的豬病也隨同而來),70年代后期提倡機械化規模化養豬,人們對農牧結合有所忽視,人們飲食上也對瘦豬肉提出了較多的要求,養豬污染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養豬業迅猛發展,生豬出欄量以驚人的速度快速增長,1978年我國出欄豬為1.6億頭,到2006年出欄豬達到6.5億頭,增長了4.9億頭。眾所周知,我國養豬業主要是分布在農區,除了靠近牧區的農區之外,大部分是屬于經濟較好或發達地區,中國的人口大部分是集中在這個地區,我國農田面積號稱1.2億 hm2,占全國土地的1/12.試想在這1/12的土地上,僅僅在28年時間內,增長了4.9億頭豬應該說是驚人的。根據統計,全國有13個省市占有全國51.49%的耕地,卻飼養了占全國生豬飼養量75.04%的豬,可以看出我國養豬是相當集中的。按能、氮消耗計算,每頭豬的能、氮消耗約為人的2.5倍左右,意味著在我國1/12的土地上28年內,除了人口的增長外,還增長了相當于12億人口的豬(按每頭豬的能氮代謝和消化吸收計),增長了這么大的生物量必然要和人爭奪自然空間和物質資源。這個所謂的自然空間和物質資源主要是食物、氧氣、水等物質,自然空間主要是營養物資消化代謝后排泄到體外的糞、尿、二氧化碳、其他氣體所排放的空間以及各類其他生物共存的空間,還有一些是對某些動物有特異性的有害微生物的抵抗空間和能力等。
2 養豬生態環境受到威脅我們在這近30年間的養豬生產方面都積極的為了養豬業的發展做了哪些工作呢?有目共睹的我國養豬業取得了驚人的發展,保證和滿足了我國人民對豬肉豐富的需要,當然還有保證發展養豬業需要的一系列相應的工作,這些成就非常值得我們自豪。但是確實還有不少不足,并危及養豬生態之處:①在我們提倡發展養豬業和發展現代化養豬業的過程中,基本上對我國幾千年來行之有效的農豬結合的方針有所忽視,在提倡規模化養豬時,又缺乏很好進行生態養豬的規劃和進行豬糞尿及污染的凈化和資源化處理,影響、甚至惡化了生態環境。
②正在農村養豬業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國農村畜牧獸醫的防治體系卻因體制改革而削弱,在禽流感暴發以前,農村大部分的畜牧獸醫機構處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防疫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假藥的危害、更使養豬業雪上加霜。而豬農又缺乏豬病防疫的知識以及發展規模養豬的技術,而有些疫苗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影響了豬病的防治,這些問題嚴重的影響著養豬業的發展。
③大量的、有一些盲目的從國外引進種豬,將國外很多豬病都帶進來了。從偽狂犬病、豬密螺旋體病等開始,陸續的藍耳病、仔豬斷乳綜合征、圓環病毒感染、滲出性皮炎等等相繼在國內流行,像鏈球菌病本來并不是烈性的傳染病,但現在不僅嚴重的危害豬、還危及人類。
④有些地方養豬發展很快,仔豬本地區無法保證供應,結果就大量跨省的由豬販子販運仔豬供應農民養豬,為疾病的流行創造了前提條件。
⑤盲目追求高瘦肉率的豬,要求豬的瘦肉率高達66%~72%,這種要求實質是破壞了豬本身的生態平衡,豬的肉質變壞、繁殖率下降、四肢疾患增加,特別大量引入國外豬種以后, 適應本地飼養和環境條件的國內豬種受到排斥,而國外豬種適應性又差,使疾病更易侵襲。為了獲得高瘦肉率,在飼料中添加鹽酸克羅特侖(瘦肉精),危害人類安全。
⑥養豬的數量盲目的增加,使飼養密度增加,但豬場衛生和排污又不十分注意,使豬的生存條件惡化,為豬病的傳播增加了機會。
⑦盲目的照搬國外的高精料的養豬方法,大量應用精料,一切飼料全要靠人來配合,人造添加劑、合成維生素等,對天然的青粗飼料的利用卻不加重視。眾所周知目前的技術水平,還不能完全依靠人工添加劑以完全保證豬的營養需要的。
⑧不問技術,不顧條件尤其是防疫條件,盲目的發展規模養豬和養豬小區,筆者調查了一些農村養豬小區和規模豬場,有的是幾個規模場合在一個小區內,而這些豬場的仔豬不是自繁自養,卻是各養豬戶各自從不同地方購入仔豬,而這些豬場的技術力量卻極差。在這種生態條件下一旦有一個養豬戶的豬發病,必然很快的傳染到其他豬群和豬場。
⑨由于各種經濟發展因素,使農民養豬積極性降低,傳統的分散的農民家庭養豬數量大量的減少。有些養豬的投資者帶有一定的投機性,豬價高就大量投資養豬,豬價一低就馬上撤資,造成養豬業的不穩定。
⑩有些規模豬場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對豬場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缺乏認識,更不用說建立生態豬場。豬場的豬糞尿不作資源化處理,任意排放,不僅污染人類環境、影響豬的生存環境,同時浪費了豬糞尿的資源。有的地方農民為了減少損失,病死豬不作處理而是私宰了上市或自己吃了,結果使疫病傳播或自己染病,鏈球菌病的發生是典型的例子。還有在運豬時,豬發生死亡,運豬者沿途亂丟死豬,人為的傳播傳染病。
從以上10個問題我們明顯的看出來當前養豬生態環境已受到嚴重的的威脅,主要表現為豬的生活環境污染、豬的免疫機能受損、人為的傳播傳染病,為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嚴重的侵襲創造了條件,造成豬的生產水平和生殖能力下降,豬的正常生態已受到明顯的威脅,同時也對人類正常生活環境造成影響,這些問題的存在和發生大部分是人為造成的,不難看出我們養豬業的發展與科學的發展觀之距離,豬的生態災難正在迫近,此非危言聳聽。
3 應對措施近期,國內的豬肉市場處于緊張狀態,上市的豬減少,豬價上漲。國家為了提高農民發展養豬的生產積極性、穩定市場供應,出臺了一些鼓勵養豬發展的政策,由于養豬的生產周期最少也要有半年的時間才能初步看出效果。我們必須吸取以前的教訓,做好以下工作,防止養豬生態的繼續惡化,保證養豬業正常的發展。
①要充分重視生態養豬的發展,首先要走好農牧結合的道路,國家應出臺按農村土地的容納量及豬糞尿處理能力,確定發展養豬和其他家禽規模的法規,不能放任自流。要鼓勵農民養豬,提倡生態規模養豬、生態養豬小區和生態庭院養豬,大力推廣豬糞尿的資源化處理技術,全部充分利用好豬糞尿,盡量做到豬場污水的零排放,避免環境污染。
豬場規模要適宜,不宜過大,養豬密度不宜過密,豬要有適宜的空間,豬場要有適當的農田,樹木和池塘。為豬場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養豬的環境。
②要建立建全的獸醫防疫體系,要接受教訓,將農村的獸醫體系重新恢復。有關單位應該立即生產出效果確實的疫苗,并加強防疫工作和培訓工作。對外運的豬一定要嚴格檢疫,絕對不能帶病上路。
③各個省要建立豬的繁育體系,保證本地區的市縣能自繁自養不要跨省購買仔豬,提倡培育本省、本地區的洋×本雜交配套體系,這是當務之急國家要嚴格控制再盲目從國外引種豬,對已經引進的種豬,要加強選育工作。
④加強技術指導,各省農業部門要組織力量加強對農民養豬的技術指導。要加強養豬業的統計和信息系統的工作,杜絕假報、瞞報。
⑤提倡青粗飼料為主的養豬,充分挖掘農家飼料的潛力。
⑥要鼓勵養豬產業化的發展。充分發揮現有養豬龍頭企業的作用,扶植農民發展生態養豬經濟合作社,組織好農民走養豬產業化的道路。
⑦國家應在政策上引導和鼓勵養豬比較少的農區發展養豬業,使我國養豬業的發展逐漸趨向平衡。
以上幾條似乎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確實很難的,但應該是有益的和有效的。
1 養豬生態的發展過程本文不涉足廣泛的更多的人類的一些生態問題,但是就養豬業來說,從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養豬生態在其生產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從中發現一些生態災難的蛛絲馬跡,難免引發起對養豬生態災難可能發生的憂思。
70歲左右的養過豬的老人,都可以清楚的記得,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對我國養豬業威脅最大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有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和仔豬副傷寒所謂的四大傳染病,此外還有氣喘病、豬流感、乙型腦炎、病毒性腹瀉、細小病毒感染等。還有其他威脅不大的一些傳染病,像偽狂犬病等。在當時我們關注豬的四大傳染病,其他的一些傳染病關注較少。
過去的豬瘟疫苗比較安全和有效,抗生素的應用對一些細菌性疾病有效,因此豬病的威脅沒有現在這么大。人們對豬傳染病的恐慌也不象現在這么嚴重。當時的豬內科疾病主要是胃腸病和呼吸病,外科疾病威脅不大。我們回憶當時養豬生態情況比較好,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大。主要是分散的農戶小群養豬的農牧結合的方式,豬糞作為肥料和養魚的飼料。豬種是以本地豬及雜交豬為主,飼料有青粗飼料及農家飼料為主。大型豬場很少,養豬密度也不大。
從上世紀60年代以后,外國種豬陸續開始引入(新的豬病也隨同而來),70年代后期提倡機械化規模化養豬,人們對農牧結合有所忽視,人們飲食上也對瘦豬肉提出了較多的要求,養豬污染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養豬業迅猛發展,生豬出欄量以驚人的速度快速增長,1978年我國出欄豬為1.6億頭,到2006年出欄豬達到6.5億頭,增長了4.9億頭。眾所周知,我國養豬業主要是分布在農區,除了靠近牧區的農區之外,大部分是屬于經濟較好或發達地區,中國的人口大部分是集中在這個地區,我國農田面積號稱1.2億 hm2,占全國土地的1/12.試想在這1/12的土地上,僅僅在28年時間內,增長了4.9億頭豬應該說是驚人的。根據統計,全國有13個省市占有全國51.49%的耕地,卻飼養了占全國生豬飼養量75.04%的豬,可以看出我國養豬是相當集中的。按能、氮消耗計算,每頭豬的能、氮消耗約為人的2.5倍左右,意味著在我國1/12的土地上28年內,除了人口的增長外,還增長了相當于12億人口的豬(按每頭豬的能氮代謝和消化吸收計),增長了這么大的生物量必然要和人爭奪自然空間和物質資源。這個所謂的自然空間和物質資源主要是食物、氧氣、水等物質,自然空間主要是營養物資消化代謝后排泄到體外的糞、尿、二氧化碳、其他氣體所排放的空間以及各類其他生物共存的空間,還有一些是對某些動物有特異性的有害微生物的抵抗空間和能力等。
2 養豬生態環境受到威脅我們在這近30年間的養豬生產方面都積極的為了養豬業的發展做了哪些工作呢?有目共睹的我國養豬業取得了驚人的發展,保證和滿足了我國人民對豬肉豐富的需要,當然還有保證發展養豬業需要的一系列相應的工作,這些成就非常值得我們自豪。但是確實還有不少不足,并危及養豬生態之處:①在我們提倡發展養豬業和發展現代化養豬業的過程中,基本上對我國幾千年來行之有效的農豬結合的方針有所忽視,在提倡規模化養豬時,又缺乏很好進行生態養豬的規劃和進行豬糞尿及污染的凈化和資源化處理,影響、甚至惡化了生態環境。
②正在農村養豬業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國農村畜牧獸醫的防治體系卻因體制改革而削弱,在禽流感暴發以前,農村大部分的畜牧獸醫機構處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防疫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假藥的危害、更使養豬業雪上加霜。而豬農又缺乏豬病防疫的知識以及發展規模養豬的技術,而有些疫苗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影響了豬病的防治,這些問題嚴重的影響著養豬業的發展。
③大量的、有一些盲目的從國外引進種豬,將國外很多豬病都帶進來了。從偽狂犬病、豬密螺旋體病等開始,陸續的藍耳病、仔豬斷乳綜合征、圓環病毒感染、滲出性皮炎等等相繼在國內流行,像鏈球菌病本來并不是烈性的傳染病,但現在不僅嚴重的危害豬、還危及人類。
④有些地方養豬發展很快,仔豬本地區無法保證供應,結果就大量跨省的由豬販子販運仔豬供應農民養豬,為疾病的流行創造了前提條件。
⑤盲目追求高瘦肉率的豬,要求豬的瘦肉率高達66%~72%,這種要求實質是破壞了豬本身的生態平衡,豬的肉質變壞、繁殖率下降、四肢疾患增加,特別大量引入國外豬種以后, 適應本地飼養和環境條件的國內豬種受到排斥,而國外豬種適應性又差,使疾病更易侵襲。為了獲得高瘦肉率,在飼料中添加鹽酸克羅特侖(瘦肉精),危害人類安全。
⑥養豬的數量盲目的增加,使飼養密度增加,但豬場衛生和排污又不十分注意,使豬的生存條件惡化,為豬病的傳播增加了機會。
⑦盲目的照搬國外的高精料的養豬方法,大量應用精料,一切飼料全要靠人來配合,人造添加劑、合成維生素等,對天然的青粗飼料的利用卻不加重視。眾所周知目前的技術水平,還不能完全依靠人工添加劑以完全保證豬的營養需要的。
⑧不問技術,不顧條件尤其是防疫條件,盲目的發展規模養豬和養豬小區,筆者調查了一些農村養豬小區和規模豬場,有的是幾個規模場合在一個小區內,而這些豬場的仔豬不是自繁自養,卻是各養豬戶各自從不同地方購入仔豬,而這些豬場的技術力量卻極差。在這種生態條件下一旦有一個養豬戶的豬發病,必然很快的傳染到其他豬群和豬場。
⑨由于各種經濟發展因素,使農民養豬積極性降低,傳統的分散的農民家庭養豬數量大量的減少。有些養豬的投資者帶有一定的投機性,豬價高就大量投資養豬,豬價一低就馬上撤資,造成養豬業的不穩定。
⑩有些規模豬場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對豬場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缺乏認識,更不用說建立生態豬場。豬場的豬糞尿不作資源化處理,任意排放,不僅污染人類環境、影響豬的生存環境,同時浪費了豬糞尿的資源。有的地方農民為了減少損失,病死豬不作處理而是私宰了上市或自己吃了,結果使疫病傳播或自己染病,鏈球菌病的發生是典型的例子。還有在運豬時,豬發生死亡,運豬者沿途亂丟死豬,人為的傳播傳染病。
從以上10個問題我們明顯的看出來當前養豬生態環境已受到嚴重的的威脅,主要表現為豬的生活環境污染、豬的免疫機能受損、人為的傳播傳染病,為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嚴重的侵襲創造了條件,造成豬的生產水平和生殖能力下降,豬的正常生態已受到明顯的威脅,同時也對人類正常生活環境造成影響,這些問題的存在和發生大部分是人為造成的,不難看出我們養豬業的發展與科學的發展觀之距離,豬的生態災難正在迫近,此非危言聳聽。
3 應對措施近期,國內的豬肉市場處于緊張狀態,上市的豬減少,豬價上漲。國家為了提高農民發展養豬的生產積極性、穩定市場供應,出臺了一些鼓勵養豬發展的政策,由于養豬的生產周期最少也要有半年的時間才能初步看出效果。我們必須吸取以前的教訓,做好以下工作,防止養豬生態的繼續惡化,保證養豬業正常的發展。
①要充分重視生態養豬的發展,首先要走好農牧結合的道路,國家應出臺按農村土地的容納量及豬糞尿處理能力,確定發展養豬和其他家禽規模的法規,不能放任自流。要鼓勵農民養豬,提倡生態規模養豬、生態養豬小區和生態庭院養豬,大力推廣豬糞尿的資源化處理技術,全部充分利用好豬糞尿,盡量做到豬場污水的零排放,避免環境污染。
豬場規模要適宜,不宜過大,養豬密度不宜過密,豬要有適宜的空間,豬場要有適當的農田,樹木和池塘。為豬場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養豬的環境。
②要建立建全的獸醫防疫體系,要接受教訓,將農村的獸醫體系重新恢復。有關單位應該立即生產出效果確實的疫苗,并加強防疫工作和培訓工作。對外運的豬一定要嚴格檢疫,絕對不能帶病上路。
③各個省要建立豬的繁育體系,保證本地區的市縣能自繁自養不要跨省購買仔豬,提倡培育本省、本地區的洋×本雜交配套體系,這是當務之急國家要嚴格控制再盲目從國外引種豬,對已經引進的種豬,要加強選育工作。
④加強技術指導,各省農業部門要組織力量加強對農民養豬的技術指導。要加強養豬業的統計和信息系統的工作,杜絕假報、瞞報。
⑤提倡青粗飼料為主的養豬,充分挖掘農家飼料的潛力。
⑥要鼓勵養豬產業化的發展。充分發揮現有養豬龍頭企業的作用,扶植農民發展生態養豬經濟合作社,組織好農民走養豬產業化的道路。
⑦國家應在政策上引導和鼓勵養豬比較少的農區發展養豬業,使我國養豬業的發展逐漸趨向平衡。
以上幾條似乎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確實很難的,但應該是有益的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