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做好母牛的發情觀察
牛發情的持續時間短,約18h,25%的母牛發情征候不超過8h,而下午到翌日清晨前發情的要比白天多,發情而爬胯的時間大部分(約65%)在18時至翌日6時,特別集中在晚上20時到凌晨3時之間,爬胯活動最為頻繁。約80%母牛排卵在發情終止后7-14h,20%母牛屬早排或遲排卵。據報道,漏情母牛可達2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辨認發情征候不正確,懷孕母牛有5-7%會表現發情。
⒉適時輸精
把一定量的優質精液輸到發情母牛子宮內的適當部位,對提高母牛受胎率是非常重要的。牛一般在發情結束后排卵,卵子的壽命為6-l0h,故牛在發情期內最好的配種時間應在排卵前的6-7h。在實際生產中當母牛發情有下列情況時即可輸精,①母牛由神態不安轉向安定,即發情表現開始減弱;②外陰部腫脹開始消失,子宮頸稍有收縮,粘膜由潮紅變為粉紅或帶有紫青色;③粘液量由多到少且成混濁狀;④卵泡體積不再增大,皮變薄有彈力,泡液波動明顯,有一觸即破之感。
⒊提高輸精效果
除了適時輸精外,尚可在輸精的同時凈化子宮,以提高受胎率。其方法為在母牛配種前后用紅霉素100萬IU,蒸餾水40ml,稀釋后用于子宮凈化。也可應用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在配種前8-12h子宮注射硫酸新斯的明l0mg,并注射青霉素80萬IU和生理鹽水30-50ml混合液。
⒋注意牛的營養
加強牛的營養供給,特別是對于高產牛(如奶牛)在妊娠期的營養水平。為牛提供均衡、全面、適量的各種營養成分,以滿足牛本身維持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對初情期的牛,應注重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營養的供應,以滿足其性機能和機體發育的需要。
但過高的營養水平,常可導致公牛性欲及母牛發情的異常,應保證種牛體況不過度肥胖或消瘦。青飼料供應對于非放牧的青年牛很重要,應盡可能給初情期前后的公母牛供應優質的青飼料或牧草。
⒌加強牛的管理
在牛的繁殖管理上,要注意牛場環境的影響,盡可能避免炎熱或嚴寒,特別是前者對牛的影響。實踐和研究都證明,炎熱對牛繁殖的危害要大大高于寒冷。在炎熱季節,重點是加強防暑降溫措施。例如,可采取遮蔭、水浴等辦法降溫。
要注意母牛發情規律的記錄,加強流產母牛的檢查和治療,對于配種后的母牛,應檢查受胎情況,以便及時補配和做好保胎工作。
要做好牛的接產工作,特別注意母牛產道的保護和產后子宮的處理。給產后母牛灌服初乳或羊水,能促使胎衣排出,對母牛產后的子宮復舊有一定效果,從而縮短產犢間隔。
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率,應當保持合理的牛群結構。不同生產類型,基礎母牛占牛群的比例有所區別,乳用牛約為50-70%,肉牛與乳肉兼用牛約為40- 60%比較合理。過高的生產母牛比例,往往使牛場后備牛減少,影響牛場的長遠發展;但過低的生產母牛比例,也可影響牛場當時的生產水平,影響生產效益。
⒍防治牛的不孕癥
牛的不孕癥類型很多,病因也很復雜。必須分門別類,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對于先天性和生理性的不孕,如公、母牛生殖器官發育不正常、子宮頸狹窄、位置不正、陰道狹窄、兩性畸形、異性孿生母犢、種間雜交后代不育、幼稚病(即功能性不孕)等,應注意選擇,淘汰。異性雙胎中90%以上母犢先天不孕,應及早淘汰。老齡母牛繁殖力減退,也應及時淘汰更新。
對患傳染性疾病如布氏桿菌病牛或滴蟲病牛,應嚴格執行傳染病的防疫和檢疫規定,按規定及時處理。對懷疑因傳染病引起的難孕牛或流產牛,應盡快地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傳染病的蔓延。對于子宮或卵巢炎癥等一類非傳染性疾病,應根據發病的原因,從管理、激素治療等方面著手,做好綜合防治工作。
牛發情的持續時間短,約18h,25%的母牛發情征候不超過8h,而下午到翌日清晨前發情的要比白天多,發情而爬胯的時間大部分(約65%)在18時至翌日6時,特別集中在晚上20時到凌晨3時之間,爬胯活動最為頻繁。約80%母牛排卵在發情終止后7-14h,20%母牛屬早排或遲排卵。據報道,漏情母牛可達2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辨認發情征候不正確,懷孕母牛有5-7%會表現發情。
⒉適時輸精
把一定量的優質精液輸到發情母牛子宮內的適當部位,對提高母牛受胎率是非常重要的。牛一般在發情結束后排卵,卵子的壽命為6-l0h,故牛在發情期內最好的配種時間應在排卵前的6-7h。在實際生產中當母牛發情有下列情況時即可輸精,①母牛由神態不安轉向安定,即發情表現開始減弱;②外陰部腫脹開始消失,子宮頸稍有收縮,粘膜由潮紅變為粉紅或帶有紫青色;③粘液量由多到少且成混濁狀;④卵泡體積不再增大,皮變薄有彈力,泡液波動明顯,有一觸即破之感。
⒊提高輸精效果
除了適時輸精外,尚可在輸精的同時凈化子宮,以提高受胎率。其方法為在母牛配種前后用紅霉素100萬IU,蒸餾水40ml,稀釋后用于子宮凈化。也可應用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在配種前8-12h子宮注射硫酸新斯的明l0mg,并注射青霉素80萬IU和生理鹽水30-50ml混合液。
⒋注意牛的營養
加強牛的營養供給,特別是對于高產牛(如奶牛)在妊娠期的營養水平。為牛提供均衡、全面、適量的各種營養成分,以滿足牛本身維持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對初情期的牛,應注重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營養的供應,以滿足其性機能和機體發育的需要。
但過高的營養水平,常可導致公牛性欲及母牛發情的異常,應保證種牛體況不過度肥胖或消瘦。青飼料供應對于非放牧的青年牛很重要,應盡可能給初情期前后的公母牛供應優質的青飼料或牧草。
⒌加強牛的管理
在牛的繁殖管理上,要注意牛場環境的影響,盡可能避免炎熱或嚴寒,特別是前者對牛的影響。實踐和研究都證明,炎熱對牛繁殖的危害要大大高于寒冷。在炎熱季節,重點是加強防暑降溫措施。例如,可采取遮蔭、水浴等辦法降溫。
要注意母牛發情規律的記錄,加強流產母牛的檢查和治療,對于配種后的母牛,應檢查受胎情況,以便及時補配和做好保胎工作。
要做好牛的接產工作,特別注意母牛產道的保護和產后子宮的處理。給產后母牛灌服初乳或羊水,能促使胎衣排出,對母牛產后的子宮復舊有一定效果,從而縮短產犢間隔。
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率,應當保持合理的牛群結構。不同生產類型,基礎母牛占牛群的比例有所區別,乳用牛約為50-70%,肉牛與乳肉兼用牛約為40- 60%比較合理。過高的生產母牛比例,往往使牛場后備牛減少,影響牛場的長遠發展;但過低的生產母牛比例,也可影響牛場當時的生產水平,影響生產效益。
⒍防治牛的不孕癥
牛的不孕癥類型很多,病因也很復雜。必須分門別類,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對于先天性和生理性的不孕,如公、母牛生殖器官發育不正常、子宮頸狹窄、位置不正、陰道狹窄、兩性畸形、異性孿生母犢、種間雜交后代不育、幼稚病(即功能性不孕)等,應注意選擇,淘汰。異性雙胎中90%以上母犢先天不孕,應及早淘汰。老齡母牛繁殖力減退,也應及時淘汰更新。
對患傳染性疾病如布氏桿菌病牛或滴蟲病牛,應嚴格執行傳染病的防疫和檢疫規定,按規定及時處理。對懷疑因傳染病引起的難孕牛或流產牛,應盡快地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傳染病的蔓延。對于子宮或卵巢炎癥等一類非傳染性疾病,應根據發病的原因,從管理、激素治療等方面著手,做好綜合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