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豬業是永不消失的行業
2、斷奶決勝負,出生定乾坤
3、你不喜歡吃就不要給豬吃
4、最好的“藥物”是營養平衡的飼料
5、集約化豬場總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產房及保育上,決不在生長豬上
6、“場”變“公司”是集約化豬場決勝未來的力量
7、你賣的豬就是你想要買的豬
8、后備母豬是豬場生存的命根子
9、誰把握住豬場的溫度誰就把握了豬群
一、養豬業是永不消失的行業,是精細的養豬業者永遠的艷陽天
背景: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養豬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來,養豬業保持了快速的發展。截止2003年末,全國生豬存欄達4.62億頭,比1985年的3.31億頭增長39.27%;豬肉產量達4327萬噸,比1985年1655萬噸增長1.61倍。我國人均豬肉占有量從20公斤增加到32公斤,豬肉供求矛盾基本解決,每頭母豬提供的商品豬量達到15頭,比1978年增長1.5倍,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養豬生產落后的狀況,縮短了我國養豬業與世界養豬業的差距,我國養豬業從單純的家庭副業養殖業,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產業部門。近些年來我們養豬業的發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適度規模養豬經營發展迅速。據統計,1999年全國出欄50頭以上商品豬的專業戶和豬場有81.2萬個(場戶),出欄肉豬11121.8萬頭,占當年全國生豬出欄總數的24.4%;到2003年全國發展到103.5萬個(場戶),比1999年增加了22.3個百分點。增長了27.46%,出欄商品豬達16597.88萬頭,比1999年增加5476.08萬頭,增長32.99%,占全國當年出欄總數地29.28%。
2、區域化養豬生產加速形成。我國養豬生產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中原、東北和兩廣等集中產地。據統計,2003年他們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其中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廣西的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43.8%。山東、河南、河北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21%。
3、豬肉加工體系正在形成,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從國外引進100條生豬屠宰加工成套生產線,700多條高溫火腿腸生產線和一批低溫制品的關鍵設備等肉類屠宰加工設備,消化和吸收了一些國際前沿技術和工藝。生豬屠宰加工能力和技術水平有明顯的提高,肉制品的花色品種研發能力增強。
目前全國生豬屠宰場有5萬多個,其中屠宰能力在10~50萬頭的1500余家,
年屠宰在50~100萬的300余家,年屠宰在100萬頭以上的100余家,年增售5000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500余家,年加工豬肉制品120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4%。涌現了一批以豬肉加工為主的大型肉類加工企業。
4、生豬生產水平不高。目前生豬良種普及率不到30%,生豬改良面窄,大部分養豬戶飼養的品種較差,導致生產水平低下。如豬的飼料報酬仍然為3.9~4.2,目前英國料重比為2.85。丹麥為3.2,法國為3.29,荷蘭為3.01,日本為3.26,美國中西部為3.37;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很大。母豬的繁殖性能低下,我國每頭母豬每年平均分娩胎數為1.7胎,而美國達2.28胎,北美為2.42胎,巴西為2.5胎,日本為2.43胎,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我國僅17頭,美國為20頭,北美為23.26頭,巴西為25.96頭,日本為24.92頭;仔豬存活率低,我國為84%,美國為95%,全國生豬出欄率我國為125%,世界平均為160%。
養豬業永遠不會消失,只要嚴格依靠養豬規律辦事,在飼料、管理、生物安全、環境、品種等方面精細管理,就能站穩這個行業,也會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 斷奶決勝負,出生定乾坤
俗話說:“出生多一兩,斷奶多一斤,出欄多十斤。”由此可見豬只有一個好的出生和斷奶對豬的一生影響是巨大的,如何能有一個好的出生和斷奶呢?
從生殖管理上。一頭母豬一次排卵可達到二十枚以上,但實際上,一頭母豬一胎只能提供出欄豬七頭,也就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卵子變成最終的產品——肉豬。那么多的卵子哪里去了呢?
看一下下面的數據:
母豬排卵:20枚
受精數:14枚
著床數:12枚
出生全仔:11頭
出生健仔:9頭
斷奶仔豬:8頭(斷奶合格豬可能只有7.5頭)
出欄肥豬:7頭
母豬提供出欄豬數少的原因是所排出的卵子絕大多數并沒有變成活力強的健壯仔豬,斷奶仔豬不合格比例大。
第一時期:由于配種時機把握不好或公豬精液質量差,卵子沒有受精而死亡。
第二時期:配后三天,豬采食過量的能量飼料,代謝旺盛,受精卵無法適應而死亡。
第三時期:母豬著床時期,過多的應激,母豬生理不穩定,受精卵無法著床而死亡。
第四時期:母豬妊娠期間,因疫苗不到位,或營養不平衡,或機械刺激過大,胎兒發育過程中死亡,出生時出現過多的木乃伊、死胎和弱仔。
第五時期:出生仔豬體弱,或管理不善,哺乳期間死亡或成為弱仔。據統計,初生重大于1千克者,斷奶死亡率為4%;體重小于1公斤的仔豬斷奶死亡率為60%~70%;而初生重小于0.50千克者,斷奶死亡率為97%。
第六時期:斷奶時體重小,或有病,在以后的生長過程中死亡或被迫淘汰,不能出欄。
以上的幾種情況都導致卵子沒能變成出欄豬。
生產成績不錯的豬場都有一個同樣的原因,是初生活健仔比例大,同時仔豬哺乳成績不錯。只有出生活力強的仔豬才有機會活下去,只有出生足夠多的活仔才可能多斷奶,只有斷奶時健壯的仔豬才有足夠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發生,最后變成肥豬出欄。
從營養上看。我們應充分滿足種豬的營養需要,使其盡快發情,多排健康的精子和卵子,最終產出更多的有活力的健仔。在妊娠期我們的目標就是獲得最多的健仔數和理想的出生重,并為母豬哺乳期作好準備。妊娠母豬的營養特點:
a. 能量來源:妊娠母豬需要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短鏈脂肪酸(不是淀粉和糖,即玉米)—
大豆油:提供理想的亞油酸。
妊娠母豬飼料配方中亞油酸的含量為2.5%左右(妊娠母豬飼料中就需要含有2.5%的豆油或12%的全脂大豆),糖和淀粉的最大含量為39%(這樣玉米的最大用量為52%左右)。
b. 蓬松:妊娠母豬飼料必須是蓬松的(容積大,含粗纖維高),特別是在分娩前,這有助于減少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癥的發生。
c. 容積大:含有大量的纖維(優質的苜蓿草粉,甜菜渣和麥麩)有助于腸道蠕動,并使母豬產生飽充感,因為妊娠期我們采用限制飼養。
哺乳期我們的目標是獲得較高的斷奶重,同時減少母豬的體失重。哺乳母豬飼料的組成和妊娠母豬不同:
密度大:含有高度濃縮的營養成分(特別是對于炎熱夏季和寒冷冬季的地區)
能量來源:主要是糖和淀粉(大量的玉米)用來生產優質的奶和胰島素分泌。
選用進口優質魚粉,含有的脂肪酸有助于產仔對子宮造成傷害的恢復。
有的豬場在妊娠后期飼喂哺乳母豬飼料,通過上述兩種飼料的特點可以明顯的看出這樣做是不對的。
空懷期的飼料目標是使母豬更快的發情和排更多的卵子,這個階段應提高飼料中胰島素的水平,因為胰島素水平高可激活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生成激素( LH),為排卵和懷孕做好準備,因此,斷奶母豬應飼喂配制好的催情料,并自由采食。在哺乳和發情期,母豬可采食最大量的飼料,以保持其發情時的良好體型。
提高豬場生產水平,就要從出生和斷奶加大力度,在保證豬只營養需要的同時,提高排卵數,提高配種效率,提高著床數,提高出生數,提高初生仔豬活力,提高斷奶豬的斷奶重和均勻度。
管理好你的種豬,產出多而活力強的仔豬。
管理好你的產房,送出個大而均勻的仔豬。
永遠記住這句話:“斷奶決勝負,出生定乾坤”。
2.控制采購渠道
采購渠道不宜多變,一旦確定采購區或廠商,不宜經常更換廠商,以便使原料質量穩定,找一家信譽好、質量優的大型企業,建立長期業務往來,可通過合同的方式約束雙方行為,以確保飼料原料的質量。
3.原料的接收程序
較為普遍的一種是讓步接收的原則:
A 對產品質量不明顯影響,且生產又急需。
B 不超過庫存的1/3。
C 價格合理,且有搭配使用方案。
4.簽定質量保證協議
包括原料名稱、產地、規格、等級、運輸方式、運輸過程中的質量保證手段、原料質量的檢測方式及檢測結果的認可標準、質量事故的處理規定等。
原料的檢化驗方法
1.強化品控意識:強化化驗人員的品控意識,建立相關的檢化驗制度,學習國際國內最新的快速、準確的檢化驗方法。
2.常用的鑒定方法
(1)感官鑒定法
色形純正程度、均勻度、味道、氣味、觸感
(2)物理學鑒定方法
篩選法、容重測定法、比重測定法、水淘汰法。
(3)化學鑒定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4)物理化學分析鑒定法
(5)微生物學鑒定法
(6)動物實驗法
飼養試驗、生長試驗、消化、代謝試驗、適口性試驗及程度比較試驗。
原料的貯存
原料應貯存在干燥、陰涼、通風的地方,保持良好的溫、濕度。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勤打掃、勤翻料,防鼠、昆蟲、鳥害。禁止與腐蝕性易潮濕的物品放在一起,避光防止脂肪酸的氧化及對脂溶性維生素的破壞、變性。
1.油脂貯存器一定要密閉并及早加人抗氧化劑。
2.嚴格執行先進先出的原則,尤其是大豆粕、麥麩、魚粉等。
3.定期消毒。
4.原料入庫要分類垛放,下有墊板,各垛間應留有間隙。并做好原料標簽,包括品名、時間、進貨數量、來源、并按順序垛放。
5.霉菌的檢測與控制
強化員工的品控意識
整個企業都必須把重視質量看成是企業的生命,都必須認真學習質量管理手冊。
四、最好的“藥物”是營養平衡的飼料
動物營養與免疫揭示營養物質對于畜禽免疫機能的基因表達、免疫力的形成和影響機制;研究從微生物生態學、營養學方面調控畜禽體免疫力的理論基礎,為在畜禽生產中減少藥物性添加劑的使用提供方法途徑。大 量研究表明:日糧的營養水平影響畜禽的機體免疫功能,畜禽的健康狀況影響日糧的營養需要量。營養需要不僅要滿足動物最大生產性能的需要,而且要滿足機體獲得最佳免疫力的需要,以提高畜禽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研究表明,某些營養素使動物獲得最大生產性能的需要量與其使動物機體獲得最佳免疫功能的需要量并不 一致。如蛋氨酸(Met) 對雞達到最大免疫反應的需要量超過了刺激最大生長的需要量。因此研究使動物發揮最大生產性能的營養需要量和獲得最大免疫力的營養需要量,對實踐中調制最佳飼料配方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使畜禽不僅從飼料中獲得生理生產所需的全面均衡的營養供應,而且能維持機體的最佳免疫力,提高機體自身的抗病力,從根本上減 少疾病的發生。
免疫,是動物維系生命和生產的巨大內在功能。平衡營養是維持動物體免疫系統功能正常所必需,荒年伴發疫病大流行,營養因素是重要原因。某些營養素的消長與組合也會引起動物免疫功能的相應增減變化。
動物抵御傳染病和環境應激的能力取決于免疫系統的機能狀態。對動物機體而言,營養素是一個最重要和最易調控的因素。因此,根據動物免疫系統的發育規律,建立動物滿足最佳免疫水平條件下各營養需要量體系,提高動物的抗病力和抗應激能力,使機體處于免疫和生產性能的最佳狀態是可行的。
目前人們對營養與免疫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逐步認清了各種營養因素與機體免疫的關系,并發展成了一門新興的學科--營養免疫學。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在這方面的研究有著光明的前景,需要營養學家和獸醫學家共同的努力。
五、 集約化豬場總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產房及保育上,決不在生長豬上
從字面上講,這句話不合理,因為人們都知道飼料成本占養豬成本最大的比例,大約70-90%,那怎么說豬場飼養成本不在飼料上?生長豬是豬一生中生長最快的時期,又怎會長得快與慢不在生長豬上?
理論畢竟是理論,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科學,也才能變為第一生產力;“豬場飼養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保育豬上,決不在生長豬上。”是我們生產的體會,細想也是有道理的。
豬場成本由許多組成單位,飼料成本、治療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費用、制造費用等,通俗講是飼料、藥品、工資、水電煤費、日常用品、辦公費等。每一項成本之間是有關系的,溫度合適飼料成本會降低,豬群健康飼料降低,死豬少了飼料成本會降低,而母豬年提供出欄豬數多少更是影響飼料成本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各生產場家的飼料質量差別并不是很大,它對豬場的影響只是贏多贏少或虧多虧少的問題,不會是決定贏虧的決定因素;而種豬管理不善則會讓一個豬場嚴重虧損甚至倒閉。
現在養豬生產差別最大的是一頭母豬年提供出欄豬數的多少,先進水平是二十五頭左右,我國平均水平是十四頭多,個別豬場連十頭也達不到。出欄豬少多是因為種豬管理理不善,沒有產出足夠多的活仔豬。
后備豬管理不好,會使后備母豬的利用率低于70%,大批淘汰。
哺乳母豬管理不好,會使母豬斷奶后長時間不發情,母豬年產胎次低于兩胎。
空情及配后階段管理不好,配種產仔率可能低于70%,胎產全仔低于十頭。
疫苗防疫不到位,會使出生的仔豬有20%以上是木乃伊、死胎、弱仔。
哺乳母豬管理不好,哺乳仔豬會因母豬奶水不足或質量差無法成活,無法提供斷奶仔豬。
公豬管理不好,配種效果無法把握,同樣是產仔數減少。
上面的一切都會造成母豬年出欄豬的減少。母豬年消耗飼料是固定的,提供越多出欄豬,分攤的母豬料越少,如母豬年用料為1100公斤,提供二十頭,每頭分攤 55公斤;如出欄18頭,每頭分攤61公斤;每減少一頭,多用飼料3公斤,成本增加6元。一個萬頭豬場成本增加6萬元,而這只是飼料的成本。而母豬管理不 善造成的弱仔、病仔、僵豬等,還會帶來飼養工作量加大,增加人工成本,治療費用增加,飼料利用率降低,管理費用增加等,這些成本的增加是無形的。
如果一個母豬年提供出欄豬十八頭以上,沒有不賺錢的;而只提供十二頭以下出欄豬的豬場是不可能賺錢的。種豬管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我們說:“豬場飼養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
“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保育豬上,決不在生長豬上”, 是因為生長豬生長速度的快慢也有多種原因,飼料有影響,溫度有影響,疾病也有影響,但如果一頭豬因患病 而導致呼吸系統損傷或消化系統損傷,那危害是長遠的,那將造成長時間的生長緩慢,而這個根源將要追溯到保育階段的飼養管理。
保育豬是由乳豬到生長豬的過渡期,期間變動因素多,仔豬生理結構變化大,飼料由液態的母乳變為固體飼料,環境由優越的網上有保溫系統變為地面飼養,營養落差大,環境變化大,抗病力由母源抗體變為疫苗免疫或自身抗病體系的建立,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導致仔豬的不適應,這些不適應有可能造成發病,而如發病引起體內器 官的損傷,危害將延及到生長期。
如果保育豬養好了,達到理想的“6526”,即65日齡時達體重26公斤,一個沒病的豬群會不受限制地盡大限度地生長。當然,還需要營養全面的飼料,適宜的環境,到位的管理,可靠的保健。
在保育階段疾病不斷的豬群,不可能在生長階段有高的生長速度;為達到理想的生長期日增重,請關照好保育豬,讓豬得到真正的“保育”。
同時記住一句話:“如果種豬和保育豬養好了,你想不賺錢都難”。
重視種豬管理,重視保育豬的管理,你得到的回報要遠遠超出付出。
六、 場”變“公司”是集約化豬場決勝未來的力量
1、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制度文明
要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制定公司戰略和不斷完善推進戰略實施的制度上,"制度"即規程,是指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這包括治理機構、人力資源開發、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也包括投資者關系,風險管理以及價值觀訓練等方面,制度建設則是通過組織行為改進原有規程或建立新規程,以追求一種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制定公共規則,二是保證規則執行,三是堅持公平原則。只有堅持不懈和長年累月的磨合,才能逐步建立適合我們并優于競爭對手的制度;制度是硬件,而制度執行更關鍵,故制度文明則需經過宣傳教化及重復博弈才有結果,只有融化在血液(利益)里,才能落實行動中,企業才由人治轉為法制。
2、要建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凡是贏得未來的企業,必定信奉那些念及他人的價值觀和時刻保持對社會及大眾人群高度負責的精神。
3、以“豬”為本,建立一支高效的人才隊伍,并有完善的組織形態及運行方式
4、要有一個贏得未來的時間感和毅力感
七、 你賣的豬就是你想要買的豬
豬場的全體人員要樹立一種質量、精品意識,加強種豬選育工作,不斷提高種豬的整體質量。還培育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配套系和新品系,滿足養豬業對優良種豬的需要。
在種豬場要全面推行最佳線性無偏預測(BLUP)方法,對豬的育種值進行評估預測,推廣應用GBS遺傳評估軟件,提高豬的遺傳改良速度。種豬產業是養豬生產的高端產業,種豬企業應根據需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技術聯系,運用先進的技術指導種豬生產。
同時加強種豬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樹立提供不定期的現場訪問與電話咨詢;新辦豬場投資預算、設計規劃與可行性報告;全場防疫計劃、豬群保健措施、繁殖障礙分析;遺傳資源利用方案與人工授精技術應用指導;飼料營養設計與飼養管理方案的制定;Pigwin、GPS軟件應用指導。
八、 后備母豬是豬場生存的命根子
在中國,后備母豬總體狀況看起來不錯,但是經產4或4胎后它們將變得越來越瘦。母豬看上去不象一頭母豬。這種母豬產下的仔豬易發生黃白痢,母豬發情間隔延長,返情率高;導致下次產仔數降低。如果不能使后備母豬一開始就保持良好的體況。它就不可能發揮以后的生產潛能,對母豬的投資就不能獲得最好的收益。
所以,首先必須重視青年母豬的飼養。
年輕母豬在活重70kg以前必須進入種豬舍。因為它需要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同時您也必須確定在它第1次配種前得到正確的飼養、免疫和營養。
進入農場的前6周至關重要:
(1) 0~2周:把小母豬置于隔離區,即同農場原有的豬群完全隔離。小母豬需要時間安靜下來和適應新的環境。這兩周內,有必要在飼料中添加廣譜抗生素以減少疾病的威脅。
(2) 3~4周:使小母豬接觸一定數量的老母豬(感染過疾病的)和接觸斷奶仔豬的糞便。小母豬將因此建立對你農場特定微生物群的免疫功能。不要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3) 5~6周:引入農場,把小母豬置于“調情豬舍”中,即和種公豬和斷奶后母豬相同的豬舍。在此期間,它們需要大量的疫苗(豬細病毒疫苗,豬丹毒,口蹄疫,偽狂犬病,豬霍亂……)。
公豬刺激
除了把小母豬放在和公豬及經產母豬相近的豬舍內,還必須每天用公豬刺激每天使用不同的公豬,因為可能有的公豬狀態良好,而有的可能比較勞累。理想的情況是小母豬主動接近公豬。
后備母豬必須得到適當的營養和普通育肥豬相比更需要一些特定的營養成分,特別是氨基酸、鈣和磷、生物素和葉酸……,如果你注意到一些經產3胎或者4胎的母豬易患腿病,很有可能是母豬青年時缺乏一些特定的營養成分!
因此,后備母豬應該飼喂哺乳母豬料或者特制的后備母豬料,并且限制飼養(從70kg活重開始,飼喂2.5~2.8kg/天)。重要的不是長得快,而是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它必須維持生產7~8窩。
第一次配種的標準
(1)到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動情期(記錄第一次動情的日期);
(2)體重至少120~130kg;
(3)背膘至少18mm;
(4)至少7.5~8月齡。
第二次或第三次動情前10天,供給母豬盡可能多的哺乳母豬料,刺激胰島素的產生,提高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請記住這一點,胰島素能刺激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產生)。
九、 誰把握住豬場的溫度誰就把握了豬群
在豬場的生產管理中,環境和溫度是直接決定著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豬場制勝的法寶,把溫度提高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來對待是管理理念的重大提高。
各階段豬群所需要的溫度是不同的,這就需要生產管理者時刻了解溫度,控制溫度,以最大限度減小因為溫度的不適當導致的應激和對生產的影響,各階段豬群的溫度歸總如下:
種公豬的最適溫度范圍:
17-21℃;
妊娠母豬的最適溫度范圍:18-21℃;
哺乳母豬的最適溫度:
20-22℃;
哺乳仔豬的最適溫度:
29-33℃;
保育仔豬的最適溫度:
22-25℃;
育肥豬的最適溫度:
19-22℃;
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如何把握好不同豬群的溫度呢,這就是關鍵。從生產管理者的角度來說,管理者應該清楚各階段豬群所需要的溫度范圍,并想辦法提供可操作的條件,如夏季的通風、降溫設備,冬季的取暖、升溫設備,并要求飼養員能夠每天登記各自所管的豬舍和豬群的溫度,并做好檔案記錄存檔。從飼養員的角度來說,必 須控制好自己豬群的溫度,這是養好豬的最關鍵的因素。如何做到有效控制豬群的溫度呢,以下是經驗介紹:
1、畜舍盡量干清糞,能不用水盡量不用水,防止高溫高濕和低溫高濕對豬群的應激。
2、觀察豬群的具體情況——睡姿、采食情況等;
3、做好通風,升溫等工作;
4、防止俜綰拖募鏡目崛齲?
溫度計是衡量畜舍內溫度的重要依據,可是我們也不能過多的依賴溫度計,一切要以豬為本,豬說了算,這就需要飼養員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如產房的溫度可以是21-25℃,而保溫箱的溫度是29-32℃,飼養員不能僅僅看溫度計是在這個范圍內就萬事大吉了,必須認真觀察母豬和乳豬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況來調節溫度,使豬群處于最適狀態。仔豬斷奶后,通常需要升溫,范圍是29-31℃,可是我們實際操作中,不能只看溫度計是這個范圍就行了,需要觀察仔豬的睡姿勢和采食情況,溫度高了,仔豬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覺亂跑。溫度低了,仔豬擠成一團。飼養員應該根據這些情況及時調劑溫度,以保證仔豬的最適溫度狀態。
溫度是豬群健康的基本保證,是能夠打造豬只內部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溫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屏障,所以把握住豬群的溫度就是把握豬場制勝的法寶。
2、斷奶決勝負,出生定乾坤
3、你不喜歡吃就不要給豬吃
4、最好的“藥物”是營養平衡的飼料
5、集約化豬場總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產房及保育上,決不在生長豬上
6、“場”變“公司”是集約化豬場決勝未來的力量
7、你賣的豬就是你想要買的豬
8、后備母豬是豬場生存的命根子
9、誰把握住豬場的溫度誰就把握了豬群
一、養豬業是永不消失的行業,是精細的養豬業者永遠的艷陽天
背景: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養豬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來,養豬業保持了快速的發展。截止2003年末,全國生豬存欄達4.62億頭,比1985年的3.31億頭增長39.27%;豬肉產量達4327萬噸,比1985年1655萬噸增長1.61倍。我國人均豬肉占有量從20公斤增加到32公斤,豬肉供求矛盾基本解決,每頭母豬提供的商品豬量達到15頭,比1978年增長1.5倍,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養豬生產落后的狀況,縮短了我國養豬業與世界養豬業的差距,我國養豬業從單純的家庭副業養殖業,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產業部門。近些年來我們養豬業的發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適度規模養豬經營發展迅速。據統計,1999年全國出欄50頭以上商品豬的專業戶和豬場有81.2萬個(場戶),出欄肉豬11121.8萬頭,占當年全國生豬出欄總數的24.4%;到2003年全國發展到103.5萬個(場戶),比1999年增加了22.3個百分點。增長了27.46%,出欄商品豬達16597.88萬頭,比1999年增加5476.08萬頭,增長32.99%,占全國當年出欄總數地29.28%。
2、區域化養豬生產加速形成。我國養豬生產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中原、東北和兩廣等集中產地。據統計,2003年他們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其中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廣西的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43.8%。山東、河南、河北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21%。
3、豬肉加工體系正在形成,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從國外引進100條生豬屠宰加工成套生產線,700多條高溫火腿腸生產線和一批低溫制品的關鍵設備等肉類屠宰加工設備,消化和吸收了一些國際前沿技術和工藝。生豬屠宰加工能力和技術水平有明顯的提高,肉制品的花色品種研發能力增強。
目前全國生豬屠宰場有5萬多個,其中屠宰能力在10~50萬頭的1500余家,
年屠宰在50~100萬的300余家,年屠宰在100萬頭以上的100余家,年增售5000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500余家,年加工豬肉制品120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4%。涌現了一批以豬肉加工為主的大型肉類加工企業。
4、生豬生產水平不高。目前生豬良種普及率不到30%,生豬改良面窄,大部分養豬戶飼養的品種較差,導致生產水平低下。如豬的飼料報酬仍然為3.9~4.2,目前英國料重比為2.85。丹麥為3.2,法國為3.29,荷蘭為3.01,日本為3.26,美國中西部為3.37;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很大。母豬的繁殖性能低下,我國每頭母豬每年平均分娩胎數為1.7胎,而美國達2.28胎,北美為2.42胎,巴西為2.5胎,日本為2.43胎,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我國僅17頭,美國為20頭,北美為23.26頭,巴西為25.96頭,日本為24.92頭;仔豬存活率低,我國為84%,美國為95%,全國生豬出欄率我國為125%,世界平均為160%。
養豬業永遠不會消失,只要嚴格依靠養豬規律辦事,在飼料、管理、生物安全、環境、品種等方面精細管理,就能站穩這個行業,也會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 斷奶決勝負,出生定乾坤
俗話說:“出生多一兩,斷奶多一斤,出欄多十斤。”由此可見豬只有一個好的出生和斷奶對豬的一生影響是巨大的,如何能有一個好的出生和斷奶呢?
從生殖管理上。一頭母豬一次排卵可達到二十枚以上,但實際上,一頭母豬一胎只能提供出欄豬七頭,也就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卵子變成最終的產品——肉豬。那么多的卵子哪里去了呢?
看一下下面的數據:
母豬排卵:20枚
受精數:14枚
著床數:12枚
出生全仔:11頭
出生健仔:9頭
斷奶仔豬:8頭(斷奶合格豬可能只有7.5頭)
出欄肥豬:7頭
母豬提供出欄豬數少的原因是所排出的卵子絕大多數并沒有變成活力強的健壯仔豬,斷奶仔豬不合格比例大。
第一時期:由于配種時機把握不好或公豬精液質量差,卵子沒有受精而死亡。
第二時期:配后三天,豬采食過量的能量飼料,代謝旺盛,受精卵無法適應而死亡。
第三時期:母豬著床時期,過多的應激,母豬生理不穩定,受精卵無法著床而死亡。
第四時期:母豬妊娠期間,因疫苗不到位,或營養不平衡,或機械刺激過大,胎兒發育過程中死亡,出生時出現過多的木乃伊、死胎和弱仔。
第五時期:出生仔豬體弱,或管理不善,哺乳期間死亡或成為弱仔。據統計,初生重大于1千克者,斷奶死亡率為4%;體重小于1公斤的仔豬斷奶死亡率為60%~70%;而初生重小于0.50千克者,斷奶死亡率為97%。
第六時期:斷奶時體重小,或有病,在以后的生長過程中死亡或被迫淘汰,不能出欄。
以上的幾種情況都導致卵子沒能變成出欄豬。
生產成績不錯的豬場都有一個同樣的原因,是初生活健仔比例大,同時仔豬哺乳成績不錯。只有出生活力強的仔豬才有機會活下去,只有出生足夠多的活仔才可能多斷奶,只有斷奶時健壯的仔豬才有足夠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發生,最后變成肥豬出欄。
從營養上看。我們應充分滿足種豬的營養需要,使其盡快發情,多排健康的精子和卵子,最終產出更多的有活力的健仔。在妊娠期我們的目標就是獲得最多的健仔數和理想的出生重,并為母豬哺乳期作好準備。妊娠母豬的營養特點:
a. 能量來源:妊娠母豬需要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短鏈脂肪酸(不是淀粉和糖,即玉米)—
大豆油:提供理想的亞油酸。
妊娠母豬飼料配方中亞油酸的含量為2.5%左右(妊娠母豬飼料中就需要含有2.5%的豆油或12%的全脂大豆),糖和淀粉的最大含量為39%(這樣玉米的最大用量為52%左右)。
b. 蓬松:妊娠母豬飼料必須是蓬松的(容積大,含粗纖維高),特別是在分娩前,這有助于減少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癥的發生。
c. 容積大:含有大量的纖維(優質的苜蓿草粉,甜菜渣和麥麩)有助于腸道蠕動,并使母豬產生飽充感,因為妊娠期我們采用限制飼養。
哺乳期我們的目標是獲得較高的斷奶重,同時減少母豬的體失重。哺乳母豬飼料的組成和妊娠母豬不同:
密度大:含有高度濃縮的營養成分(特別是對于炎熱夏季和寒冷冬季的地區)
能量來源:主要是糖和淀粉(大量的玉米)用來生產優質的奶和胰島素分泌。
選用進口優質魚粉,含有的脂肪酸有助于產仔對子宮造成傷害的恢復。
有的豬場在妊娠后期飼喂哺乳母豬飼料,通過上述兩種飼料的特點可以明顯的看出這樣做是不對的。
空懷期的飼料目標是使母豬更快的發情和排更多的卵子,這個階段應提高飼料中胰島素的水平,因為胰島素水平高可激活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生成激素( LH),為排卵和懷孕做好準備,因此,斷奶母豬應飼喂配制好的催情料,并自由采食。在哺乳和發情期,母豬可采食最大量的飼料,以保持其發情時的良好體型。
提高豬場生產水平,就要從出生和斷奶加大力度,在保證豬只營養需要的同時,提高排卵數,提高配種效率,提高著床數,提高出生數,提高初生仔豬活力,提高斷奶豬的斷奶重和均勻度。
管理好你的種豬,產出多而活力強的仔豬。
管理好你的產房,送出個大而均勻的仔豬。
永遠記住這句話:“斷奶決勝負,出生定乾坤”。
2.控制采購渠道
采購渠道不宜多變,一旦確定采購區或廠商,不宜經常更換廠商,以便使原料質量穩定,找一家信譽好、質量優的大型企業,建立長期業務往來,可通過合同的方式約束雙方行為,以確保飼料原料的質量。
3.原料的接收程序
較為普遍的一種是讓步接收的原則:
A 對產品質量不明顯影響,且生產又急需。
B 不超過庫存的1/3。
C 價格合理,且有搭配使用方案。
4.簽定質量保證協議
包括原料名稱、產地、規格、等級、運輸方式、運輸過程中的質量保證手段、原料質量的檢測方式及檢測結果的認可標準、質量事故的處理規定等。
原料的檢化驗方法
1.強化品控意識:強化化驗人員的品控意識,建立相關的檢化驗制度,學習國際國內最新的快速、準確的檢化驗方法。
2.常用的鑒定方法
(1)感官鑒定法
色形純正程度、均勻度、味道、氣味、觸感
(2)物理學鑒定方法
篩選法、容重測定法、比重測定法、水淘汰法。
(3)化學鑒定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4)物理化學分析鑒定法
(5)微生物學鑒定法
(6)動物實驗法
飼養試驗、生長試驗、消化、代謝試驗、適口性試驗及程度比較試驗。
原料的貯存
原料應貯存在干燥、陰涼、通風的地方,保持良好的溫、濕度。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勤打掃、勤翻料,防鼠、昆蟲、鳥害。禁止與腐蝕性易潮濕的物品放在一起,避光防止脂肪酸的氧化及對脂溶性維生素的破壞、變性。
1.油脂貯存器一定要密閉并及早加人抗氧化劑。
2.嚴格執行先進先出的原則,尤其是大豆粕、麥麩、魚粉等。
3.定期消毒。
4.原料入庫要分類垛放,下有墊板,各垛間應留有間隙。并做好原料標簽,包括品名、時間、進貨數量、來源、并按順序垛放。
5.霉菌的檢測與控制
強化員工的品控意識
整個企業都必須把重視質量看成是企業的生命,都必須認真學習質量管理手冊。
四、最好的“藥物”是營養平衡的飼料
動物營養與免疫揭示營養物質對于畜禽免疫機能的基因表達、免疫力的形成和影響機制;研究從微生物生態學、營養學方面調控畜禽體免疫力的理論基礎,為在畜禽生產中減少藥物性添加劑的使用提供方法途徑。大 量研究表明:日糧的營養水平影響畜禽的機體免疫功能,畜禽的健康狀況影響日糧的營養需要量。營養需要不僅要滿足動物最大生產性能的需要,而且要滿足機體獲得最佳免疫力的需要,以提高畜禽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研究表明,某些營養素使動物獲得最大生產性能的需要量與其使動物機體獲得最佳免疫功能的需要量并不 一致。如蛋氨酸(Met) 對雞達到最大免疫反應的需要量超過了刺激最大生長的需要量。因此研究使動物發揮最大生產性能的營養需要量和獲得最大免疫力的營養需要量,對實踐中調制最佳飼料配方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使畜禽不僅從飼料中獲得生理生產所需的全面均衡的營養供應,而且能維持機體的最佳免疫力,提高機體自身的抗病力,從根本上減 少疾病的發生。
免疫,是動物維系生命和生產的巨大內在功能。平衡營養是維持動物體免疫系統功能正常所必需,荒年伴發疫病大流行,營養因素是重要原因。某些營養素的消長與組合也會引起動物免疫功能的相應增減變化。
動物抵御傳染病和環境應激的能力取決于免疫系統的機能狀態。對動物機體而言,營養素是一個最重要和最易調控的因素。因此,根據動物免疫系統的發育規律,建立動物滿足最佳免疫水平條件下各營養需要量體系,提高動物的抗病力和抗應激能力,使機體處于免疫和生產性能的最佳狀態是可行的。
目前人們對營養與免疫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逐步認清了各種營養因素與機體免疫的關系,并發展成了一門新興的學科--營養免疫學。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在這方面的研究有著光明的前景,需要營養學家和獸醫學家共同的努力。
五、 集約化豬場總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產房及保育上,決不在生長豬上
從字面上講,這句話不合理,因為人們都知道飼料成本占養豬成本最大的比例,大約70-90%,那怎么說豬場飼養成本不在飼料上?生長豬是豬一生中生長最快的時期,又怎會長得快與慢不在生長豬上?
理論畢竟是理論,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科學,也才能變為第一生產力;“豬場飼養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保育豬上,決不在生長豬上。”是我們生產的體會,細想也是有道理的。
豬場成本由許多組成單位,飼料成本、治療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費用、制造費用等,通俗講是飼料、藥品、工資、水電煤費、日常用品、辦公費等。每一項成本之間是有關系的,溫度合適飼料成本會降低,豬群健康飼料降低,死豬少了飼料成本會降低,而母豬年提供出欄豬數多少更是影響飼料成本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各生產場家的飼料質量差別并不是很大,它對豬場的影響只是贏多贏少或虧多虧少的問題,不會是決定贏虧的決定因素;而種豬管理不善則會讓一個豬場嚴重虧損甚至倒閉。
現在養豬生產差別最大的是一頭母豬年提供出欄豬數的多少,先進水平是二十五頭左右,我國平均水平是十四頭多,個別豬場連十頭也達不到。出欄豬少多是因為種豬管理理不善,沒有產出足夠多的活仔豬。
后備豬管理不好,會使后備母豬的利用率低于70%,大批淘汰。
哺乳母豬管理不好,會使母豬斷奶后長時間不發情,母豬年產胎次低于兩胎。
空情及配后階段管理不好,配種產仔率可能低于70%,胎產全仔低于十頭。
疫苗防疫不到位,會使出生的仔豬有20%以上是木乃伊、死胎、弱仔。
哺乳母豬管理不好,哺乳仔豬會因母豬奶水不足或質量差無法成活,無法提供斷奶仔豬。
公豬管理不好,配種效果無法把握,同樣是產仔數減少。
上面的一切都會造成母豬年出欄豬的減少。母豬年消耗飼料是固定的,提供越多出欄豬,分攤的母豬料越少,如母豬年用料為1100公斤,提供二十頭,每頭分攤 55公斤;如出欄18頭,每頭分攤61公斤;每減少一頭,多用飼料3公斤,成本增加6元。一個萬頭豬場成本增加6萬元,而這只是飼料的成本。而母豬管理不 善造成的弱仔、病仔、僵豬等,還會帶來飼養工作量加大,增加人工成本,治療費用增加,飼料利用率降低,管理費用增加等,這些成本的增加是無形的。
如果一個母豬年提供出欄豬十八頭以上,沒有不賺錢的;而只提供十二頭以下出欄豬的豬場是不可能賺錢的。種豬管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我們說:“豬場飼養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
“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保育豬上,決不在生長豬上”, 是因為生長豬生長速度的快慢也有多種原因,飼料有影響,溫度有影響,疾病也有影響,但如果一頭豬因患病 而導致呼吸系統損傷或消化系統損傷,那危害是長遠的,那將造成長時間的生長緩慢,而這個根源將要追溯到保育階段的飼養管理。
保育豬是由乳豬到生長豬的過渡期,期間變動因素多,仔豬生理結構變化大,飼料由液態的母乳變為固體飼料,環境由優越的網上有保溫系統變為地面飼養,營養落差大,環境變化大,抗病力由母源抗體變為疫苗免疫或自身抗病體系的建立,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導致仔豬的不適應,這些不適應有可能造成發病,而如發病引起體內器 官的損傷,危害將延及到生長期。
如果保育豬養好了,達到理想的“6526”,即65日齡時達體重26公斤,一個沒病的豬群會不受限制地盡大限度地生長。當然,還需要營養全面的飼料,適宜的環境,到位的管理,可靠的保健。
在保育階段疾病不斷的豬群,不可能在生長階段有高的生長速度;為達到理想的生長期日增重,請關照好保育豬,讓豬得到真正的“保育”。
同時記住一句話:“如果種豬和保育豬養好了,你想不賺錢都難”。
重視種豬管理,重視保育豬的管理,你得到的回報要遠遠超出付出。
六、 場”變“公司”是集約化豬場決勝未來的力量
1、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制度文明
要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制定公司戰略和不斷完善推進戰略實施的制度上,"制度"即規程,是指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這包括治理機構、人力資源開發、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也包括投資者關系,風險管理以及價值觀訓練等方面,制度建設則是通過組織行為改進原有規程或建立新規程,以追求一種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制定公共規則,二是保證規則執行,三是堅持公平原則。只有堅持不懈和長年累月的磨合,才能逐步建立適合我們并優于競爭對手的制度;制度是硬件,而制度執行更關鍵,故制度文明則需經過宣傳教化及重復博弈才有結果,只有融化在血液(利益)里,才能落實行動中,企業才由人治轉為法制。
2、要建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凡是贏得未來的企業,必定信奉那些念及他人的價值觀和時刻保持對社會及大眾人群高度負責的精神。
3、以“豬”為本,建立一支高效的人才隊伍,并有完善的組織形態及運行方式
4、要有一個贏得未來的時間感和毅力感
七、 你賣的豬就是你想要買的豬
豬場的全體人員要樹立一種質量、精品意識,加強種豬選育工作,不斷提高種豬的整體質量。還培育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配套系和新品系,滿足養豬業對優良種豬的需要。
在種豬場要全面推行最佳線性無偏預測(BLUP)方法,對豬的育種值進行評估預測,推廣應用GBS遺傳評估軟件,提高豬的遺傳改良速度。種豬產業是養豬生產的高端產業,種豬企業應根據需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技術聯系,運用先進的技術指導種豬生產。
同時加強種豬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樹立提供不定期的現場訪問與電話咨詢;新辦豬場投資預算、設計規劃與可行性報告;全場防疫計劃、豬群保健措施、繁殖障礙分析;遺傳資源利用方案與人工授精技術應用指導;飼料營養設計與飼養管理方案的制定;Pigwin、GPS軟件應用指導。
八、 后備母豬是豬場生存的命根子
在中國,后備母豬總體狀況看起來不錯,但是經產4或4胎后它們將變得越來越瘦。母豬看上去不象一頭母豬。這種母豬產下的仔豬易發生黃白痢,母豬發情間隔延長,返情率高;導致下次產仔數降低。如果不能使后備母豬一開始就保持良好的體況。它就不可能發揮以后的生產潛能,對母豬的投資就不能獲得最好的收益。
所以,首先必須重視青年母豬的飼養。
年輕母豬在活重70kg以前必須進入種豬舍。因為它需要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同時您也必須確定在它第1次配種前得到正確的飼養、免疫和營養。
進入農場的前6周至關重要:
(1) 0~2周:把小母豬置于隔離區,即同農場原有的豬群完全隔離。小母豬需要時間安靜下來和適應新的環境。這兩周內,有必要在飼料中添加廣譜抗生素以減少疾病的威脅。
(2) 3~4周:使小母豬接觸一定數量的老母豬(感染過疾病的)和接觸斷奶仔豬的糞便。小母豬將因此建立對你農場特定微生物群的免疫功能。不要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3) 5~6周:引入農場,把小母豬置于“調情豬舍”中,即和種公豬和斷奶后母豬相同的豬舍。在此期間,它們需要大量的疫苗(豬細病毒疫苗,豬丹毒,口蹄疫,偽狂犬病,豬霍亂……)。
公豬刺激
除了把小母豬放在和公豬及經產母豬相近的豬舍內,還必須每天用公豬刺激每天使用不同的公豬,因為可能有的公豬狀態良好,而有的可能比較勞累。理想的情況是小母豬主動接近公豬。
后備母豬必須得到適當的營養和普通育肥豬相比更需要一些特定的營養成分,特別是氨基酸、鈣和磷、生物素和葉酸……,如果你注意到一些經產3胎或者4胎的母豬易患腿病,很有可能是母豬青年時缺乏一些特定的營養成分!
因此,后備母豬應該飼喂哺乳母豬料或者特制的后備母豬料,并且限制飼養(從70kg活重開始,飼喂2.5~2.8kg/天)。重要的不是長得快,而是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它必須維持生產7~8窩。
第一次配種的標準
(1)到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動情期(記錄第一次動情的日期);
(2)體重至少120~130kg;
(3)背膘至少18mm;
(4)至少7.5~8月齡。
第二次或第三次動情前10天,供給母豬盡可能多的哺乳母豬料,刺激胰島素的產生,提高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請記住這一點,胰島素能刺激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產生)。
九、 誰把握住豬場的溫度誰就把握了豬群
在豬場的生產管理中,環境和溫度是直接決定著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豬場制勝的法寶,把溫度提高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來對待是管理理念的重大提高。
各階段豬群所需要的溫度是不同的,這就需要生產管理者時刻了解溫度,控制溫度,以最大限度減小因為溫度的不適當導致的應激和對生產的影響,各階段豬群的溫度歸總如下:
種公豬的最適溫度范圍:
17-21℃;
妊娠母豬的最適溫度范圍:18-21℃;
哺乳母豬的最適溫度:
20-22℃;
哺乳仔豬的最適溫度:
29-33℃;
保育仔豬的最適溫度:
22-25℃;
育肥豬的最適溫度:
19-22℃;
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如何把握好不同豬群的溫度呢,這就是關鍵。從生產管理者的角度來說,管理者應該清楚各階段豬群所需要的溫度范圍,并想辦法提供可操作的條件,如夏季的通風、降溫設備,冬季的取暖、升溫設備,并要求飼養員能夠每天登記各自所管的豬舍和豬群的溫度,并做好檔案記錄存檔。從飼養員的角度來說,必 須控制好自己豬群的溫度,這是養好豬的最關鍵的因素。如何做到有效控制豬群的溫度呢,以下是經驗介紹:
1、畜舍盡量干清糞,能不用水盡量不用水,防止高溫高濕和低溫高濕對豬群的應激。
2、觀察豬群的具體情況——睡姿、采食情況等;
3、做好通風,升溫等工作;
4、防止俜綰拖募鏡目崛齲?
溫度計是衡量畜舍內溫度的重要依據,可是我們也不能過多的依賴溫度計,一切要以豬為本,豬說了算,這就需要飼養員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如產房的溫度可以是21-25℃,而保溫箱的溫度是29-32℃,飼養員不能僅僅看溫度計是在這個范圍內就萬事大吉了,必須認真觀察母豬和乳豬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況來調節溫度,使豬群處于最適狀態。仔豬斷奶后,通常需要升溫,范圍是29-31℃,可是我們實際操作中,不能只看溫度計是這個范圍就行了,需要觀察仔豬的睡姿勢和采食情況,溫度高了,仔豬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覺亂跑。溫度低了,仔豬擠成一團。飼養員應該根據這些情況及時調劑溫度,以保證仔豬的最適溫度狀態。
溫度是豬群健康的基本保證,是能夠打造豬只內部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溫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屏障,所以把握住豬群的溫度就是把握豬場制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