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養禽業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集約化飼養,越來越集中擴大飼養規模,這樣對禽病預防,特別是對傳染病的免疫防治就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一旦引起禽病的發生與流行,將給飼養者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能否預防好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是家禽飼養成敗的關鍵。
禽病的免疫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程,它的目的是要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保證家禽免遭疾病侵害,尤其是傳染病的感染。涉及到禽場建設、環境凈化、飼養管理、衛生保健等各個環節。家禽疾病(傳染病)的基本特點是家禽之間直接接觸傳染或間接地通過媒介物相互傳染;即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以及與疾病防治的關系。所以根據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特點,掌握流行的基本條件和影響因素,針對禽病采取綜合免疫防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禽病的發生和流行。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內容
(一)防疫的基本原則
建立健全防疫機構和疫病防治制度。樹立“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意識。搞好飼養管理、衛生防疫、預防接種、檢疫、隔離、防毒等綜合性防制措施,以達到提高家禽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的目的,杜絕和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只有做好平時的預防工作,禽病防制處于主動,才能保證養禽發展。
(二)防治措施的基本內容
在制定免疫防治措施中,要根據每個禽病的特點,對各個不同的流行環節,分別輕重緩急,找出重點采取措施,以達到在短期內以最少的人力、財力控制傳染病的流行。例如:對雞新城疫等應以預防免疫接種為重點措施,而對傳染性鼻炎則以控制病禽和帶菌禽為重點措施。但是任何一項單獨措施是不夠的,必須采取包括“養、防、檢、治”四項基本環節的綜合性措施。即分為平時的預防措施和發生疫病時的撲滅措施。
1.平時的預防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毒工作,增強家禽機體的抗病能力,如做好“三定(定飼養員、定時、定量)”、“四凈(飼料和飲水、禽舍、器具潔凈)”。貫徹自繁自養原則、減少疫病傳播;擬訂和實施定期的預防接種計劃,保證健康水平,提高抗病力;定期殺蟲、滅鼠,消除傳染源隱患。
2.發生疫病時的撲滅措施
及時發現疫病,盡快做出準確的診斷。迅速隔離病禽,對污染場舍進行緊急消毒;及時用疫苗(或抗血清)實行緊急接種,對病禽及時進行合理的處理和治療;對病亡禽和淘汰病禽進行合理處理。
以上預防措施和撲滅措施是不能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相配合和互為補充的。
二、科學的飼養管理
重視家禽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這對于培育健康雞群,增強雞的抗病能力作用很大。
1.合理配制日糧,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況
根據家禽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合理配制日糧,確保家禽獲得全面、充足的營養。健康、體壯的雞群直接影響家禽的生長發育,也是對疫苗接種產生良好免疫反應的基礎。疫苗接種后要產生高水平的抗體,不僅要注意飼料各營養成分、品種、生產階段、季節需要量等發生改變,更要注意維生素(如維生素A、E、D)與微量元素(如硒、鍺),因為它們與雞體的免疫系統發育及疫苗的應答關系最密切,同時也要防止飼料中毒素(如黃曲霉、藥物、毒物)的存在。確保家禽日糧營養全價,保證家禽機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提高機體免疫機能。
2.加強管理減少應激,創造良好的環境
理想的雞舍環境是減少疾病,培育健康雞群,提高生產性能最有效的辦法之一,而現代養禽生產中各種環境因素引起的應激,與禽病防治關系越來越密切。引起應激的環境因素常分二大類:一類靜態環境因子的變化,包括營養、溫度、濕度、密度、光照、空氣成分、飲水成分不合格,也包括有害獸、昆蟲、疾病的侵襲;另一類是生產管理措施,如轉群、斷喙、接種疫苗、選種、檢疫、運輸、更換飼料、維修設備等。而日常飼養管理是預防應激的最重要一環,日常飼養管理主要包括溫度控制、通風換氣、飼料和飲水供應、清潔衛生等項工作。冬季保溫、夏季防暑、春秋兩季注意氣溫驟變,加強通風換氣,疏通舍內有害氣體。育雛階段“五防”:防寒、防潮、防擠壓、防疫病、防臟;喂料要定時、定量、定質;飼養人員要“四勤”:勤觀察、勤檢查、勤清掃、勤消毒;光照時間、光照強度;料槽、水槽的維修與清掃等。
三、及時檢查和診斷
當家禽突然死亡或懷疑發生傳染病時,應立即通知并配合獸醫人員,根據疫病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從常用的方法:臨床診斷、流行病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微生物學診斷和免疫學(血清學)診斷等中確定某一方法或幾種方法,及時作出正確的診斷。及時而正確的診斷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能否有效地組織防疫措施。
同時,為了控制傳染源,防止健康家禽繼續受到傳染,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予以就地撲滅,應用前述各種診斷方法,對家禽進行疫病檢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根據診斷結果將禽分二類:可疑感染家禽和假定健康禽群。對病禽和可疑感染禽群進行隔離,針對不同情況、不同程度進行處理、藥物治療、緊急免疫接種或預防性治療;對假定健康禽群嚴格隔離飼養,加強防疫消毒和相應的保護措施,并立即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當爆發某些重要傳染病時,除嚴格隔離外,還必須遵循“早、快、嚴、小”的原則,采取劃區封鎖措施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區擴散。
值得一提的是,對患傳染病病禽,采用特異性高免血清治療和抗生素治療結束后,還應隔離一段時間觀察療效,同時對隔離場所再進行一次徹底清掃、消毒。
四、檢疫
檢疫是指用各種診斷方法對禽類及其產品進行疫病檢查,及時發現病禽,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作為禽場,檢疫的主要任務是杜絕病禽入場,對本場禽群進行監測,及早發現疫病,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1.引進禽群和種蛋的檢疫
從外面引進雛禽或種蛋時,必須了解該種禽場或孵化場的疫情和飼養管理情況,要求無垂直傳播的疾病如白痢、霉形體病等。有條件的進行嚴格的血清學檢查,以免將病帶入場內。進場后嚴格隔離觀察,一旦發現疫情,立即進行處理。只有通過檢疫和消毒,隔離飼養20~30天確認無病才準進入統舍。
2.平時定期的檢疫與監測
危害較大的疫病,根據本場情況應定期進行監測。如常見的雞新城疫、產蛋下降綜合癥(EDS76)可采用血凝抑制試驗檢測雞群的抗體水平;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禽霍亂采用瓊脂擴散試驗檢測;雞白痢可采用平板凝集法和試管凝集法進行檢測。種禽群的檢疫更為重要,是禽群凈化的一個重要步驟,如對雞白痢的定期檢疫,發現陽性雞只立即淘汰,逐步建立無白痢的種雞群。除采血進行監測之外,有實驗室條件的,還可定期對網上糞便,墻壁灰塵抽樣進行微生物培養,檢查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與否。
3.有條件的,可對飼料、水質和舍內空氣監測
每批購進的飼料、除對飼料能量、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檢測外,還應對其含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霉菌及其有毒成分檢測;對水中含細菌指數的測定;對禽舍空氣中含氨氣、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濃度的測定等。
五、藥物預防
群體化學預防和治療是防疫的一個較新途徑,某些疫病在具有一定條件時采用此種方法可以收到顯著的效果。所謂群體是指包括沒有癥狀的動物在內的禽群單位。群體防治采用安全而價廉的化學藥物,也是綜合防治措施的內容。
六、免疫預防
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種疫(菌)苗,增強動物機體產生特異性抵抗力,這也是綜合性防治措施的一部分。
七、集約化飼養場綜合防制措施
近年來由于集約化、規模化養禽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趨向采用自動化控制和機械化大型集中飼養管理方式。由于飼養密度的增大,增加了疫病發生的可能性。在這種條件下,強調搞好衛生防疫工作,制訂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是有力保證養禽業發展的關鍵。
1.場址的選擇和衛生管理制度
場址應選擇地勢高、供電、通訊和交通方便、水源豐富、水質好,但要遠離居民點、醫院、鐵路線;同時還要周圍無污染源,防止有害氣體和城市工廠污水的侵害以及傳染性疾病的感染。養禽場生產區和生活區要嚴格分開。
2.養禽場衛生管理制度
養禽場周圍不得養畜、養鳥,搞好環境衛生,防鼠防蟲,杜絕各種傳播媒介;養禽場建成后四周用鐵絲網或圍墻圍起,并進行一次全面消毒;飼養管理人員和車輛進出口應設有消毒池,人員出入處設有消毒更衣室;獸醫室、病死雞處理場、糞便處理池應設在整個禽場的下風向;場內外車輛和工具應嚴格分開、劃區專用;禽舍內保持適當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禽群的更新采用“全進全出”制,整批出售后,禽舍要徹底消毒,間隔一段時間后方可再進。
3.養禽場衛生防疫措施
建立完善的檢疫制度;對禽舍及其周圍環境定期進行消毒,(消毒劑的選擇和消毒方法見下節);定期及時清除雞糞;日糧中添加一些保健添加劑(抗菌藥物)飼喂,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時合理對病禽和尸體進行處理等。
禽病的免疫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程,它的目的是要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保證家禽免遭疾病侵害,尤其是傳染病的感染。涉及到禽場建設、環境凈化、飼養管理、衛生保健等各個環節。家禽疾病(傳染病)的基本特點是家禽之間直接接觸傳染或間接地通過媒介物相互傳染;即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以及與疾病防治的關系。所以根據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特點,掌握流行的基本條件和影響因素,針對禽病采取綜合免疫防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禽病的發生和流行。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內容
(一)防疫的基本原則
建立健全防疫機構和疫病防治制度。樹立“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意識。搞好飼養管理、衛生防疫、預防接種、檢疫、隔離、防毒等綜合性防制措施,以達到提高家禽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的目的,杜絕和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只有做好平時的預防工作,禽病防制處于主動,才能保證養禽發展。
(二)防治措施的基本內容
在制定免疫防治措施中,要根據每個禽病的特點,對各個不同的流行環節,分別輕重緩急,找出重點采取措施,以達到在短期內以最少的人力、財力控制傳染病的流行。例如:對雞新城疫等應以預防免疫接種為重點措施,而對傳染性鼻炎則以控制病禽和帶菌禽為重點措施。但是任何一項單獨措施是不夠的,必須采取包括“養、防、檢、治”四項基本環節的綜合性措施。即分為平時的預防措施和發生疫病時的撲滅措施。
1.平時的預防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毒工作,增強家禽機體的抗病能力,如做好“三定(定飼養員、定時、定量)”、“四凈(飼料和飲水、禽舍、器具潔凈)”。貫徹自繁自養原則、減少疫病傳播;擬訂和實施定期的預防接種計劃,保證健康水平,提高抗病力;定期殺蟲、滅鼠,消除傳染源隱患。
2.發生疫病時的撲滅措施
及時發現疫病,盡快做出準確的診斷。迅速隔離病禽,對污染場舍進行緊急消毒;及時用疫苗(或抗血清)實行緊急接種,對病禽及時進行合理的處理和治療;對病亡禽和淘汰病禽進行合理處理。
以上預防措施和撲滅措施是不能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相配合和互為補充的。
二、科學的飼養管理
重視家禽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這對于培育健康雞群,增強雞的抗病能力作用很大。
1.合理配制日糧,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況
根據家禽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合理配制日糧,確保家禽獲得全面、充足的營養。健康、體壯的雞群直接影響家禽的生長發育,也是對疫苗接種產生良好免疫反應的基礎。疫苗接種后要產生高水平的抗體,不僅要注意飼料各營養成分、品種、生產階段、季節需要量等發生改變,更要注意維生素(如維生素A、E、D)與微量元素(如硒、鍺),因為它們與雞體的免疫系統發育及疫苗的應答關系最密切,同時也要防止飼料中毒素(如黃曲霉、藥物、毒物)的存在。確保家禽日糧營養全價,保證家禽機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提高機體免疫機能。
2.加強管理減少應激,創造良好的環境
理想的雞舍環境是減少疾病,培育健康雞群,提高生產性能最有效的辦法之一,而現代養禽生產中各種環境因素引起的應激,與禽病防治關系越來越密切。引起應激的環境因素常分二大類:一類靜態環境因子的變化,包括營養、溫度、濕度、密度、光照、空氣成分、飲水成分不合格,也包括有害獸、昆蟲、疾病的侵襲;另一類是生產管理措施,如轉群、斷喙、接種疫苗、選種、檢疫、運輸、更換飼料、維修設備等。而日常飼養管理是預防應激的最重要一環,日常飼養管理主要包括溫度控制、通風換氣、飼料和飲水供應、清潔衛生等項工作。冬季保溫、夏季防暑、春秋兩季注意氣溫驟變,加強通風換氣,疏通舍內有害氣體。育雛階段“五防”:防寒、防潮、防擠壓、防疫病、防臟;喂料要定時、定量、定質;飼養人員要“四勤”:勤觀察、勤檢查、勤清掃、勤消毒;光照時間、光照強度;料槽、水槽的維修與清掃等。
三、及時檢查和診斷
當家禽突然死亡或懷疑發生傳染病時,應立即通知并配合獸醫人員,根據疫病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從常用的方法:臨床診斷、流行病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微生物學診斷和免疫學(血清學)診斷等中確定某一方法或幾種方法,及時作出正確的診斷。及時而正確的診斷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能否有效地組織防疫措施。
同時,為了控制傳染源,防止健康家禽繼續受到傳染,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予以就地撲滅,應用前述各種診斷方法,對家禽進行疫病檢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根據診斷結果將禽分二類:可疑感染家禽和假定健康禽群。對病禽和可疑感染禽群進行隔離,針對不同情況、不同程度進行處理、藥物治療、緊急免疫接種或預防性治療;對假定健康禽群嚴格隔離飼養,加強防疫消毒和相應的保護措施,并立即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當爆發某些重要傳染病時,除嚴格隔離外,還必須遵循“早、快、嚴、小”的原則,采取劃區封鎖措施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區擴散。
值得一提的是,對患傳染病病禽,采用特異性高免血清治療和抗生素治療結束后,還應隔離一段時間觀察療效,同時對隔離場所再進行一次徹底清掃、消毒。
四、檢疫
檢疫是指用各種診斷方法對禽類及其產品進行疫病檢查,及時發現病禽,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作為禽場,檢疫的主要任務是杜絕病禽入場,對本場禽群進行監測,及早發現疫病,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1.引進禽群和種蛋的檢疫
從外面引進雛禽或種蛋時,必須了解該種禽場或孵化場的疫情和飼養管理情況,要求無垂直傳播的疾病如白痢、霉形體病等。有條件的進行嚴格的血清學檢查,以免將病帶入場內。進場后嚴格隔離觀察,一旦發現疫情,立即進行處理。只有通過檢疫和消毒,隔離飼養20~30天確認無病才準進入統舍。
2.平時定期的檢疫與監測
危害較大的疫病,根據本場情況應定期進行監測。如常見的雞新城疫、產蛋下降綜合癥(EDS76)可采用血凝抑制試驗檢測雞群的抗體水平;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禽霍亂采用瓊脂擴散試驗檢測;雞白痢可采用平板凝集法和試管凝集法進行檢測。種禽群的檢疫更為重要,是禽群凈化的一個重要步驟,如對雞白痢的定期檢疫,發現陽性雞只立即淘汰,逐步建立無白痢的種雞群。除采血進行監測之外,有實驗室條件的,還可定期對網上糞便,墻壁灰塵抽樣進行微生物培養,檢查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與否。
3.有條件的,可對飼料、水質和舍內空氣監測
每批購進的飼料、除對飼料能量、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檢測外,還應對其含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霉菌及其有毒成分檢測;對水中含細菌指數的測定;對禽舍空氣中含氨氣、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濃度的測定等。
五、藥物預防
群體化學預防和治療是防疫的一個較新途徑,某些疫病在具有一定條件時采用此種方法可以收到顯著的效果。所謂群體是指包括沒有癥狀的動物在內的禽群單位。群體防治采用安全而價廉的化學藥物,也是綜合防治措施的內容。
六、免疫預防
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種疫(菌)苗,增強動物機體產生特異性抵抗力,這也是綜合性防治措施的一部分。
七、集約化飼養場綜合防制措施
近年來由于集約化、規模化養禽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趨向采用自動化控制和機械化大型集中飼養管理方式。由于飼養密度的增大,增加了疫病發生的可能性。在這種條件下,強調搞好衛生防疫工作,制訂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是有力保證養禽業發展的關鍵。
1.場址的選擇和衛生管理制度
場址應選擇地勢高、供電、通訊和交通方便、水源豐富、水質好,但要遠離居民點、醫院、鐵路線;同時還要周圍無污染源,防止有害氣體和城市工廠污水的侵害以及傳染性疾病的感染。養禽場生產區和生活區要嚴格分開。
2.養禽場衛生管理制度
養禽場周圍不得養畜、養鳥,搞好環境衛生,防鼠防蟲,杜絕各種傳播媒介;養禽場建成后四周用鐵絲網或圍墻圍起,并進行一次全面消毒;飼養管理人員和車輛進出口應設有消毒池,人員出入處設有消毒更衣室;獸醫室、病死雞處理場、糞便處理池應設在整個禽場的下風向;場內外車輛和工具應嚴格分開、劃區專用;禽舍內保持適當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禽群的更新采用“全進全出”制,整批出售后,禽舍要徹底消毒,間隔一段時間后方可再進。
3.養禽場衛生防疫措施
建立完善的檢疫制度;對禽舍及其周圍環境定期進行消毒,(消毒劑的選擇和消毒方法見下節);定期及時清除雞糞;日糧中添加一些保健添加劑(抗菌藥物)飼喂,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時合理對病禽和尸體進行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