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接診一只2歲雌性病死波斯貓。經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觀察、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驗,診斷為貓傳染性腹膜炎繼發大腸桿菌感染,報告如下。
1 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癥狀 貓的主人半年前引進一只6月齡波斯貓,該貓于2個月前出現食欲差,眼睛流分泌物,角膜潰瘍、穿孔,消瘦,黃疸,抽搐等癥狀,并于一周前死亡,剖檢,肝臟萎縮,腹腔中有大量腹水。家中的其余3只貓在引進的貓發病后不久相繼出現食欲差和
消瘦等癥狀,并將其中一只病情嚴重的波斯貓(即本次剖檢的貓)送某寵物醫院就診。入院時,病貓消瘦,貧血,眼睛有大量分泌物,結膜炎,腹圍大,有腹水,生化檢查肝腎功能異常,在進行保肝、腎和輸液等對癥治療后4天死亡。
2 病理變化 病死貓極度消瘦,皮膚蒼白,可視黏膜、腹膜、腸系膜、全部黃染;腹腔中有大
量深黃色清亮液體和少量膠凍樣物;將這些腹水暴露于空氣中24 h未見其凝固;肝臟稍萎縮,表面有直徑約3 mm,突出肝臟表面并嵌入肝臟內部的黃褐色、星狀壞死結節;膽囊腫大,灰白色,膽囊壁增厚,膽汁充盈。脾臟表面有較多灰白色壞死點;腎臟皮質部呈棕黃色,散在數個蠶豆大囊腫;心臟和肺臟眼觀無明顯異常,腸道后段積較硬實糞便。
3 實驗室檢驗
寄生蟲學檢查:觸片檢查肝臟、脾臟和腎臟,未見寄生蟲及其蟲卵,也未發現鉤端螺旋體。細菌學檢查:血液和麥康凱瓊脂培養肝臟、脾臟和腎臟,于24 h時各被檢組織均長出中等數量的溶血性大腸桿菌菌落。
病毒學檢查:根據GenBank中的貓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在核衣殼蛋白(N)基因和纖突糖蛋白(S)基因區域分別設計引物,擴增片斷的預期大小分別為N:664 bp和S:712 bp。取肝臟和腎臟組織進行RTPCR檢測,結果從病料中擴增出了大量預期長度的N基因和S基因的cDNA片段。將擴增的PCR產物克隆、測序,并利用BLAST軟件同GenBank中已經登錄的N基因和S基因進行序列比對,同源率均大于89%,說明這些組織中存在冠狀病毒。
根據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驗結果,確診為貓傳染性腹膜炎繼發大腸桿菌感染。
4 討論 貓傳染性腹膜炎是由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貓科動物的一種慢性進行性傳染病,目前,尚未見國內有關該病的任何診斷和研究報告。貓冠狀病毒根據其致病特征分為兩種生物型,即貓腸炎冠狀病毒和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二者在基因結構上有很高的相似性,有研究報告指出,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可能是貓腸炎冠狀病毒的突變型。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與貓腸炎冠狀病毒又有較大的差異,貓腸炎冠狀病毒主要引起42~84日齡幼貓腸炎,熒光抗體檢測冷凍切片,病毒主要存在于小腸和腸系膜淋巴結,扁桃體和胸腺中較少,肺、脾、肝和腎中看不到病毒。而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可導致0.5~1歲貓致死性腹膜炎。病毒對組織細胞具有泛嗜性,可在肝、脾、腎等多種組織細胞中聚集。由此推測,本文檢測到的冠狀病毒是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在對寵物主人的追蹤調查中得知,另外兩只貓生化測定結果顯示肝功能也異常,在進行1個月的保肝等治療措施后,其肝功能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但其中年齡較小的1只(1歲)于4月份死亡。本案例中相繼發病的貓無血緣關系,存在明顯的水平傳播特征。
1 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癥狀 貓的主人半年前引進一只6月齡波斯貓,該貓于2個月前出現食欲差,眼睛流分泌物,角膜潰瘍、穿孔,消瘦,黃疸,抽搐等癥狀,并于一周前死亡,剖檢,肝臟萎縮,腹腔中有大量腹水。家中的其余3只貓在引進的貓發病后不久相繼出現食欲差和
消瘦等癥狀,并將其中一只病情嚴重的波斯貓(即本次剖檢的貓)送某寵物醫院就診。入院時,病貓消瘦,貧血,眼睛有大量分泌物,結膜炎,腹圍大,有腹水,生化檢查肝腎功能異常,在進行保肝、腎和輸液等對癥治療后4天死亡。
2 病理變化 病死貓極度消瘦,皮膚蒼白,可視黏膜、腹膜、腸系膜、全部黃染;腹腔中有大
量深黃色清亮液體和少量膠凍樣物;將這些腹水暴露于空氣中24 h未見其凝固;肝臟稍萎縮,表面有直徑約3 mm,突出肝臟表面并嵌入肝臟內部的黃褐色、星狀壞死結節;膽囊腫大,灰白色,膽囊壁增厚,膽汁充盈。脾臟表面有較多灰白色壞死點;腎臟皮質部呈棕黃色,散在數個蠶豆大囊腫;心臟和肺臟眼觀無明顯異常,腸道后段積較硬實糞便。
3 實驗室檢驗
寄生蟲學檢查:觸片檢查肝臟、脾臟和腎臟,未見寄生蟲及其蟲卵,也未發現鉤端螺旋體。細菌學檢查:血液和麥康凱瓊脂培養肝臟、脾臟和腎臟,于24 h時各被檢組織均長出中等數量的溶血性大腸桿菌菌落。
病毒學檢查:根據GenBank中的貓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在核衣殼蛋白(N)基因和纖突糖蛋白(S)基因區域分別設計引物,擴增片斷的預期大小分別為N:664 bp和S:712 bp。取肝臟和腎臟組織進行RTPCR檢測,結果從病料中擴增出了大量預期長度的N基因和S基因的cDNA片段。將擴增的PCR產物克隆、測序,并利用BLAST軟件同GenBank中已經登錄的N基因和S基因進行序列比對,同源率均大于89%,說明這些組織中存在冠狀病毒。
根據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驗結果,確診為貓傳染性腹膜炎繼發大腸桿菌感染。
4 討論 貓傳染性腹膜炎是由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貓科動物的一種慢性進行性傳染病,目前,尚未見國內有關該病的任何診斷和研究報告。貓冠狀病毒根據其致病特征分為兩種生物型,即貓腸炎冠狀病毒和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二者在基因結構上有很高的相似性,有研究報告指出,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可能是貓腸炎冠狀病毒的突變型。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與貓腸炎冠狀病毒又有較大的差異,貓腸炎冠狀病毒主要引起42~84日齡幼貓腸炎,熒光抗體檢測冷凍切片,病毒主要存在于小腸和腸系膜淋巴結,扁桃體和胸腺中較少,肺、脾、肝和腎中看不到病毒。而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可導致0.5~1歲貓致死性腹膜炎。病毒對組織細胞具有泛嗜性,可在肝、脾、腎等多種組織細胞中聚集。由此推測,本文檢測到的冠狀病毒是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在對寵物主人的追蹤調查中得知,另外兩只貓生化測定結果顯示肝功能也異常,在進行1個月的保肝等治療措施后,其肝功能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但其中年齡較小的1只(1歲)于4月份死亡。本案例中相繼發病的貓無血緣關系,存在明顯的水平傳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