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漢朝看成一個漢朝集團,漢武帝劉徹就是這個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兼CEO.象很多CEO一樣,劉徹面對的也是一堆棘手難題:諸侯獨霸,節制困難;朝廷內暗流涌動,權力紛爭;尊儒還是尊道,制度異化;匈奴侵擾,外患嚴重。
作為一種符號,強悍如漢武帝者代表了一種什么類型的領導?
“威權型領導”崇拜
在《哈佛商業評論》一篇關于“中國企業領導人素描”的調查中,研究者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將領導者分為4種類型:先進型領導、成長型領導、威權型領導、隱匿型領導。
漢武帝顯然屬于“威權型領導”——由領導者發號施令,追隨者遵照執行。“威權型領導”在“展示權威”上得分高于平均分,而在闡述遠景、監控運營、創新和冒險、聯絡溝通、體恤關懷上低于平均分。
比如,漢武帝非常強調“大賭大贏”的策略。在武帝時期,最有名的就是對匈奴的戰爭,武帝不斷地派遣兵將打擊匈奴,將匈奴往北驅趕,使之不再對漢族地區產生威脅。在對匈奴一戰上,劉徹充分顯示了其戰略、執行、創新、用人等方面的系統策略,多年謀劃,傾力一戰。
這一戰略非常類似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孤注一擲”策略。“孤注一擲”(Fustest with the Mostest)是美國內戰時期一名南部聯邦騎兵將軍連連取勝常用的戰略。
采用這種戰略,企業家的目標是領導權,或是占領新市場,或新產業。“孤注一擲”的目標并不一定是立即建立一個大企業,雖然這是它的最終目標。但是初始時它的目標是站據永久性的領導地位。杜拉克認為,“孤注一擲”的戰略必須擊中目的,否則所有努力就會付之東流。
“威權型領導”在中國企業有著很大的市場,研究者也認為,如果規則明確并且一視同仁,這樣的管理也能夠發揮效力。
漢武帝之鑒
“威權型領導”也有著不少致命的弱點。在這方面,也不妨視漢武帝為反面教材。
國際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教授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采訪時,曾借用唐代陸贄的話指出,領袖常犯的六個錯誤是:第一,我要勝過別人;第二,不愿意聽別人數落我的過失;第三,喜歡辯論;第四,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第五,逞自己的威嚴;第六,拒絕別人的建言,剛愎自用。
一個事實是,對游戲規則的藐視把喜歡冒險的領導者送上一條麻煩的斜坡。漢武帝曾經多次破壞以前制定的規則。比如,他晚年寵幸鉤弋夫人,立其子為太子,但是考慮到竇太后的前鑒,非常擔心小太子將來管不了他年輕聰明的母親,“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后來就找借口把鉤弋處死了,由此建立了殘忍的“立子殺母制”,直到南北朝才廢除。
事實上,有不少人領導者認為,打破游戲規則不僅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手段,而且事實上也是一種創造性行為。一些研究表明,這些想以打破規則以達到目的的領導者,常常對那些遵守游戲規則的人不屑一顧。
漢武帝雖然政績突出,但他也很奢侈,宮殿、苑囿建了很多,對外國的使者和來漢貿易的商人也擺大國的架子,任意賞賜。劉徹年老之后,和秦始皇一樣也想長生不老,相信鬼神,相信仙藥。這使他在晚年的時候犯了一些錯誤,主要是方士欒大之禍和江充的“巫蠱”之禍。
晚年的漢武帝逐漸有所醒悟。在公元前89年,他最后一次巡游時,在山東的海邊等了十幾天也沒有見到神仙的影子,失望地往回走時,到現在山東廣饒縣附近時,看到在地里忙春耕的農民,甚是感動,竟親自到地里去和農民一塊耕作。在路過泰山時,他在泰山的明堂向天神和大臣們檢討自己的過錯。后來,武帝又下了罪己詔。漢武帝自己就承認,雖然不打匈奴,漢政權不可能強大,可如果繼任者還延續他的政策,下場會和秦朝一樣。此后,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與民休息,任用有為的大臣,兩年之后,政治和經濟都有了較大的改善,漢朝又恢復了活力。
這就是漢武帝的自省心態。但是,現在,不管哪一類型的領導,自省正在成為最短的木板。
作為一種符號,強悍如漢武帝者代表了一種什么類型的領導?
“威權型領導”崇拜
在《哈佛商業評論》一篇關于“中國企業領導人素描”的調查中,研究者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將領導者分為4種類型:先進型領導、成長型領導、威權型領導、隱匿型領導。
漢武帝顯然屬于“威權型領導”——由領導者發號施令,追隨者遵照執行。“威權型領導”在“展示權威”上得分高于平均分,而在闡述遠景、監控運營、創新和冒險、聯絡溝通、體恤關懷上低于平均分。
比如,漢武帝非常強調“大賭大贏”的策略。在武帝時期,最有名的就是對匈奴的戰爭,武帝不斷地派遣兵將打擊匈奴,將匈奴往北驅趕,使之不再對漢族地區產生威脅。在對匈奴一戰上,劉徹充分顯示了其戰略、執行、創新、用人等方面的系統策略,多年謀劃,傾力一戰。
這一戰略非常類似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孤注一擲”策略。“孤注一擲”(Fustest with the Mostest)是美國內戰時期一名南部聯邦騎兵將軍連連取勝常用的戰略。
采用這種戰略,企業家的目標是領導權,或是占領新市場,或新產業。“孤注一擲”的目標并不一定是立即建立一個大企業,雖然這是它的最終目標。但是初始時它的目標是站據永久性的領導地位。杜拉克認為,“孤注一擲”的戰略必須擊中目的,否則所有努力就會付之東流。
“威權型領導”在中國企業有著很大的市場,研究者也認為,如果規則明確并且一視同仁,這樣的管理也能夠發揮效力。
漢武帝之鑒
“威權型領導”也有著不少致命的弱點。在這方面,也不妨視漢武帝為反面教材。
國際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教授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采訪時,曾借用唐代陸贄的話指出,領袖常犯的六個錯誤是:第一,我要勝過別人;第二,不愿意聽別人數落我的過失;第三,喜歡辯論;第四,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第五,逞自己的威嚴;第六,拒絕別人的建言,剛愎自用。
一個事實是,對游戲規則的藐視把喜歡冒險的領導者送上一條麻煩的斜坡。漢武帝曾經多次破壞以前制定的規則。比如,他晚年寵幸鉤弋夫人,立其子為太子,但是考慮到竇太后的前鑒,非常擔心小太子將來管不了他年輕聰明的母親,“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后來就找借口把鉤弋處死了,由此建立了殘忍的“立子殺母制”,直到南北朝才廢除。
事實上,有不少人領導者認為,打破游戲規則不僅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手段,而且事實上也是一種創造性行為。一些研究表明,這些想以打破規則以達到目的的領導者,常常對那些遵守游戲規則的人不屑一顧。
漢武帝雖然政績突出,但他也很奢侈,宮殿、苑囿建了很多,對外國的使者和來漢貿易的商人也擺大國的架子,任意賞賜。劉徹年老之后,和秦始皇一樣也想長生不老,相信鬼神,相信仙藥。這使他在晚年的時候犯了一些錯誤,主要是方士欒大之禍和江充的“巫蠱”之禍。
晚年的漢武帝逐漸有所醒悟。在公元前89年,他最后一次巡游時,在山東的海邊等了十幾天也沒有見到神仙的影子,失望地往回走時,到現在山東廣饒縣附近時,看到在地里忙春耕的農民,甚是感動,竟親自到地里去和農民一塊耕作。在路過泰山時,他在泰山的明堂向天神和大臣們檢討自己的過錯。后來,武帝又下了罪己詔。漢武帝自己就承認,雖然不打匈奴,漢政權不可能強大,可如果繼任者還延續他的政策,下場會和秦朝一樣。此后,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與民休息,任用有為的大臣,兩年之后,政治和經濟都有了較大的改善,漢朝又恢復了活力。
這就是漢武帝的自省心態。但是,現在,不管哪一類型的領導,自省正在成為最短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