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是知識型員工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問題。有這樣一個案例。一高校為激發員工的積極性,結合其他高校的經驗,認真研究了薪酬制度。員工工資由基礎工資加津貼兩部分組成,按照崗位和職位的重要程度與貢獻大小設置不同的津貼。非教師主要看崗位,教師則根據職稱(能力)和貢獻(業績)決定其職務的工資檔次。
此項改革措施實施后,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因為絕大多數的員工的工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大體上有兩種情況:工資相對上升較多的人感覺到工作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心態比較平衡;工資相對上升少的心態不大平衡。但年輕的覺得還有機會,畢竟兩年一調整。年紀大的比較灰心喪氣,堅定了繼續混下去的想法。
在執行中出現了一個問題,教師的津貼設計和績效考核中忽視了對集體項目(任務)完成情況的考察,結果所有的教師只做屬于個人的工作,凡是為集體做的工作都只有領導去做。許多需要團隊集體完成的項目就沒人做了。
于是有人提出要重新設計方案,學校領導也重視了這個問題。但難度很大,因為很難事先將所有可能發生的集體項目的任務計劃清楚,有些任務只是階段性的;有的是臨時性的;有的是在預期中的,這些任務的重要程度也很難分類...
這就給激勵機制的設計帶來一個問題:如何實現對員工的激勵?如何做好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
從心理學上講,人的行為是靠動機支配的,激勵是給人的動機加上一個發條,形成一種新的動力。人的人格發展往往要經歷如下階段:本我、自我、超我。教育能強化人的自我人格的強度,而超我人格則是在個體與社會接觸,在組織中通過人與人的適應實現的。激發自我人格實現的是自我動力;激發超我人格實現的是超我動力。
前述的案例的薪酬機制的設計能強化員工的自我人格,帶給他們相應的激勵。由于激勵機制的設計是有成本的,沒有一種真正可以考慮全面的方案。所以,還需要激發人的超我動力,促使一個組織中的人實現超我人格。
超我動力的啟動,主要靠組織目標的深入人心,靠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融合;靠企業精神與核心價值觀的貫徹。這個動力啟動了,人的行為就超越了自我的范疇,拋棄了自私和狹隘,自覺為實現組織的、公眾的目標去努力。
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重視理念共享、愿景共建的企業文化。而要真正使組織的文化深入人心,靠的是一如既往的對員工的尊重、理解與感化。在組織中形成一種無私和忘我的氛圍。這樣的氛圍一旦形成,就會為組織中的每個人帶來一種無形的激勵,這是任何績效考核制度所望塵莫及的。
此項改革措施實施后,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因為絕大多數的員工的工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大體上有兩種情況:工資相對上升較多的人感覺到工作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心態比較平衡;工資相對上升少的心態不大平衡。但年輕的覺得還有機會,畢竟兩年一調整。年紀大的比較灰心喪氣,堅定了繼續混下去的想法。
在執行中出現了一個問題,教師的津貼設計和績效考核中忽視了對集體項目(任務)完成情況的考察,結果所有的教師只做屬于個人的工作,凡是為集體做的工作都只有領導去做。許多需要團隊集體完成的項目就沒人做了。
于是有人提出要重新設計方案,學校領導也重視了這個問題。但難度很大,因為很難事先將所有可能發生的集體項目的任務計劃清楚,有些任務只是階段性的;有的是臨時性的;有的是在預期中的,這些任務的重要程度也很難分類...
這就給激勵機制的設計帶來一個問題:如何實現對員工的激勵?如何做好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
從心理學上講,人的行為是靠動機支配的,激勵是給人的動機加上一個發條,形成一種新的動力。人的人格發展往往要經歷如下階段:本我、自我、超我。教育能強化人的自我人格的強度,而超我人格則是在個體與社會接觸,在組織中通過人與人的適應實現的。激發自我人格實現的是自我動力;激發超我人格實現的是超我動力。
前述的案例的薪酬機制的設計能強化員工的自我人格,帶給他們相應的激勵。由于激勵機制的設計是有成本的,沒有一種真正可以考慮全面的方案。所以,還需要激發人的超我動力,促使一個組織中的人實現超我人格。
超我動力的啟動,主要靠組織目標的深入人心,靠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融合;靠企業精神與核心價值觀的貫徹。這個動力啟動了,人的行為就超越了自我的范疇,拋棄了自私和狹隘,自覺為實現組織的、公眾的目標去努力。
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重視理念共享、愿景共建的企業文化。而要真正使組織的文化深入人心,靠的是一如既往的對員工的尊重、理解與感化。在組織中形成一種無私和忘我的氛圍。這樣的氛圍一旦形成,就會為組織中的每個人帶來一種無形的激勵,這是任何績效考核制度所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