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是毛皮動物一種病毒病。主要發生于北極狐、狐貍和水貂的幼子,其特點是爪和軀干皮下結締組織浮腫和潰瘍壞死性病變。
病原體病原體為大型的脫氧核糖核酸病毒,為痘病毒科成員。
流行特點銀黑狐對痘病毒敏感,水貂敏感性低。潛伏的帶毒狐貍是主要傳染源,特別是疫情常發生的一些狐貍場的老齡狐貍。痘病常在子宮內感染,寒冷季節死亡增加。
臨床癥狀感染的胚胎可能死亡或被吸收。子狐生后虛弱或發病,部分子狐在生后1天~2天患病,重癥子狐不能吸吮母乳,無目的爬行,全身皮下結締組織、尾和四肢浮腫,進一步轉為血腫,出現潰瘍壞死性病變。銀黑狐感染痘病后常空懷。
剖檢變化病變初期在四肢,逐漸到全身皮下結締組織,同時內臟器官也有變化,如心肌弛緩、肝臟出血、腸黏膜卡他性炎癥等
防治措施本病尚未解決免疫問題。治療可肌注抗壞血酸(5%溶液1毫升)和維生素B12(100毫升~300毫升),藥品分別注入兩側后肢腳掌。重癥病例按療程隔2天~3天重復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