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白痢是由某些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哺乳仔豬以下痢、排出白色或灰白色帶腥臭味糊狀稀糞為特征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在農村養殖戶中時有發生,是哺乳仔豬主要傳染病之一,輕者生長緩慢、重者嚴重脫水死亡,嚴重損害了農戶養豬積極性。筆者近年來通過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對650余例仔豬白痢進行治療,治愈636例,現將診療經驗介紹如下,供參考。
1 病因及流行特點
仔豬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導致胃腸炎而下痢,該病原菌分布極廣,在健康豬的腸道中通常不呈現致病作用,但在飼養管理失宜、圈舍衛生條件差、陰冷潮濕、氣候驟變、母乳過濃或奶質差、消化不良等情況下,哺乳仔豬抵抗力降低后時常整窩發生。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一般以嚴冬、早春及炎熱季節發病較多,主要以10~20日齡仔豬發病最多,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多能自愈,但影響生長發育。帶菌母豬和病豬為本病的傳染源,經糞便排菌,污染環境,經消化道感染。
2 臨床癥狀
本病的特征癥狀是下痢,糞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黃綠色,常混有粘液而呈糊狀,有特異腥臭味,有時夾有氣泡。尾、后肢和肛門上沾有糞便,隨著病程發展病豬體溫升高,消瘦,拱背,行動緩慢,皮毛粗亂,發育遲緩,嚴重者糞便失禁、脫水,最后衰竭而死。病程一般5~6天,長的可拖到2周以上,若不及時治療常成為僵豬,部分病豬伴有肺炎,呼吸困難。
3 防治措施
3.1 預防
加強對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以及仔豬的飼養管理。母豬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仔豬的健康狀況,妊娠后期和產后給母豬喂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飼料,防止飼料突然改變,保證母豬乳汁的質量。
在母豬分娩前后豬舍要徹底清掃消毒,并保持圈舍干燥、清潔,不積污水和糞尿,注意通風保暖。產后母豬乳頭應用0.1%高錳酸鉀液清洗,給仔豬固定乳頭。
哺乳仔豬提早開始補飼。提早開食補料可促進仔豬消化機能的發育,所補飼料要多樣化、富有營養、易于消化,防止過食,仔豬每天要有適當運動,保持清潔飲水。
因本病的發生與缺鐵性貧血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我們的提倡在仔豬1~3日齡內肌肉注射牲血素注射液1ml,7日齡后再注射1~2ml。
3.2 治療
仔豬白痢的治療原則是抑菌、收斂及促進消化,治療方法很多,都有一定的療效,我們常用的方法是:
恩諾沙星2.0ml、痢瑪停注射液2.0ml分別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1~2天;
強力豬病注射液(復方新諾明)1.5ml、清開明注射液2.0ml分別肌肉注射或口服,每日2次,連用2~3天;
硫酸慶大霉素8萬IU、維生素B12ml混合后一次肌肉或后海穴注射,每日2次,連用2~3天;
磺胺脒0.5g,次硝酸鉍0.5g,胃蛋白酶1g,龍膽末0.5g,加適量淀粉和水內服,每天3次,連服3天,有繼發肺炎時可配合使用卡那霉素、鏈霉素等;
苦參2~3g,水煎服;
大蒜5g、百草霜10g搗爛后用水拌成糊狀灌服;
母仔康(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等)30g,母豬一次喂服,連用3~5天。
4 典型病例
2003年2月15日,金沙縣劉某某飼養的母豬產仔12頭,28日發現8頭仔豬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拉灰白色、有腥臭味的糊狀糞便。筆者采用恩諾沙星2.0ml、痢瑪停注射液2.0ml分別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2天后痊愈。
2005年12月26日,鎮南鎮居委會申某某飼喂的一窩18日齡小豬發病,仔豬不食,體溫升高,被毛粗亂,拉灰白色糞便。采用強力豬病注射液(復方新諾明)1.5ml、清開明注射液2.0ml分別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2天后痊愈。
5 體會
加強飼養管理和改善衛生條件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母豬產后連續用幾天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可防發病。
本病應早發現、早治療,盡量避免仔豬嚴重脫水和酸中毒,縮短治療時間,降低治療費用,提高治愈率。同窩仔豬雖外表健康,也應和病豬同樣進行治療,預防發生白痢。
母仔同治是一種治療仔豬白痢的較理想方法。通過母體給藥后,一方面抑制母體內病原性大腸桿菌,調理乳汁,遏制乳源感染大腸桿菌。另一方面藥物的有效成分進入乳汁,仔豬食入,達到乳汁給藥的目的。仔豬給藥主要針對食欲不振、嚴重脫水者,彌補因食欲減退、食乳減少而致的母乳給藥的藥量不足,及時而有效地抑制病原性大腸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