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漁塘選擇 選擇背風向陽的深水(2米以上)漁塘自然越冬。越冬池水不應長期處于靜止狀態,通常20天~30天調換部分池水,每次換總池水的1/4~1/5,以防池水污染。
2.設置擋風墻、避寒洞 在漁塘的北面可用稻草或泥土筑成2米高的擋風屏障,東西兩面筑成向南斜的土墻,成畚箕形,減少北風襲擊,寒潮侵襲時,水溫不致明顯下降。漁塘四周要筑排水溝,防止池外積水流入池內而降低池水溫度。北面擋風墻墻壁離池底40厘米處可挖1~2個深2米、直徑0.8米的避寒洞,洞壁可用磚砌或埋陶瓷管,在寒潮侵襲時魚可入避寒洞。
3.搭建塑料薄膜防寒 大棚在設置擋風墻的基礎上,在漁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保溫。用竹或木沿塘邊搭一“人”字形頂棚,從地面到棚頂的距離約為2.5米,上蓋兩層塑料薄膜,與池邊連接成一密封罩,周圍可用泥將薄膜密封。羅非魚越冬池一般面積40平方米~1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水泥池、土池均可,放養密度可隨水溫、水質和水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15尾~25尾,或10厘米以下魚種300尾。條件較好的池子,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30尾~40尾,魚種400尾~500尾。流水池可參考流水養殖的高密度放養量,能使池水溶氧維持在2毫克/升為宜。稚鱉室外越冬,在沒有保溫措施的條件下其死亡率可達70%~80%。因此,如有條件,稚鱉最好移入室內池中越冬,或在露天池加蓋塑料大棚越冬,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若管理好,越冬成活率可達80%~90%。
利用塑料薄膜大棚越冬時,晚上或陰雨天可用厚草簾等覆蓋以保持棚內溫度;而在晴天則應掀開草簾等物,利用太陽能增溫。氣溫、水溫過高時,應通風換氣,加注部分新水。遇有寒流侵襲,水溫降低時,可采取下列加溫措施:(1)蒸汽加熱法:在越冬池旁邊增設火爐,用鐵鍋把水煮沸,使蒸汽從鍋蓋上特制的竹筒通過連接的膠管進入越冬池內,提高池水溫度。(2)紅外線燈加溫法:在上述蓋有密封塑料薄膜大棚的越冬池內,每35平方米水面裝置250瓦紅外線燈泡1個,離水面30厘米,并在燈泡上方約60厘米距離,固定一塊易干吸水的厚紙皮或其它吸水材料,防止水蒸汽在薄膜上凝聚成的水滴落在燈泡上,而使燈泡炸裂或失火。當水溫升到20℃時,關燈。利用紅外線加溫好處:紅外線燈熱量大,增溫快,用電少,安裝簡單,還有殺菌作用,可以防止魚發生霉病。
4.定時、定量、定質投放精料 魚類在越冬期間雖然代謝水平較低,但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在越冬過程,投餌仍是一項不可少的工作。越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魚體增重,而是防止魚體凍傷、死亡,并保持魚體體質健康。為防止越冬魚類體質下降,增強魚類自身抗逆能力,要在飼料的選配上下功夫。配制飼料應注意營養的搭配全面合理,不應片面追求過高的蛋白質含量和過快的生長速度,而更應注意氨基酸的平衡,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保證魚類的健康生長。如羅非魚越冬期用的飼料蛋白質含量可以低些,在20%左右,但所含能量應較高,應以細糠、麩皮、豆餅、麥芽等為主投喂,并經常搭配投喂一些綠萍、鮮嫩菜葉。為保證鱉安全越冬,尤其應通過強化培育,提高其自身的抗逆能力。鱉越冬前后需要補充營養,首先應加強能量和蛋白質的補充,可將脂肪的含量再提高3%~5%,并盡可能地多投喂一些鮮活飼料,然后還要有針對性地補充維生素和鈣、磷等。冬季陽光不足易缺鈣,為增加卵黃沉積需要更多的磷。鱉在越冬期間對B族維生素,維生素A、D、E以及膽堿等的需要量大于正常飼養期,所以應適量增加這些物質,有利于提高鱉的抗寒能力,增強其抗病力,防止脂肪代謝不良。
5.若水溫突降,應立即采取加溫措施 寒潮的侵襲往往會引起連續低溫陰雨,從而極易導致漁塘水質變劣,塘魚發病,有的“老水”池塘鰱、鳙魚易患錨頭鳋病等,除注意換水,勤開增氧機,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劑等改善水質外,還要及時施放殺蟲藥等進行有效防治,以防止病蟲害等蔓延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