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養豬大國,2007年全國生豬存欄4.39億頭,出欄肉豬5.65億頭,豬肉產量4287.8萬噸,豬肉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62.5%,豬肉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國集約化產業化養豬發展已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正面臨突飛猛進的新機遇,農村散養規模快速萎縮,而目前的集約化化養殖規模難以有效滿足豬肉供應,國家當前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鼓勵養豬業的發展。但隨著未來集約化規模化養豬的快速發展,諸如飼料成本上漲、環境保護壓力、疫病威脅、市場變化等挑戰將越來越大;如何保障豬肉質量降低成本,提高養豬綜合效益已成為豬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焦點。本文從培育養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出發,略談生產經營相關的品種配套、管理體系、生產成本、健康品牌和購銷等要素,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培育高產配套系豬突出產品優質高效
優秀品種品系的配套是集約化養豬的戰略制高點,溫氏集團不惜成本進行世界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新品系培育。發展配套系豬也是世界養豬業的發展趨勢,為了提高養豬生產的效率,國外從上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由品種選育和品種間雜交轉向專門化品系選育和配套系生產。配套系豬群體整齊,生長速度快、飼料效率高、繁殖性能好而受到廣泛的歡迎,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優勢。歐美大型養豬公司均采用多系配套組合,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都很高,尤其適合于集約化規模化飼養,并且隨著生產和市場的變化,可以進行配套新組合。
優質、高效、安全是養豬業的目標和發展方向。利用國內國外兩類基因資源,將分子育種與常規育種相結合,建立新的育種技術體系,培育出新型優質高產新品種(系)和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專門化品系并配套利用。母系種豬要求突出繁殖性能,生長速度和飼料報酬進行適當選育,如終端母本產活仔數目標為11頭以上,考慮仔豬寄養、母豬淘汰等因素母本母豬有效乳頭數目要7對才能有效哺乳,日增重和飼料報酬設定中上范圍目標即可,母系種豬培育不能過分突出父系性能,否則對繁殖性能有負面影響;終端父本則要求肌肉發達、飼料轉化效率高、生長較快、品種雜交優勢顯著,瘦肉率62-68%,不需要太高,飼料報酬和日增重目標應該定位較高,終端父本生長也要適度,不能一味追求超過1000g/d的日增重和超薄的背膘厚度,豬只生長太快或者瘦肉率過高會影響豬肉風味和肉質。
2 建立順暢的養豬管理體系有效組織集約生產
目前我國養豬機械化程度不高,人力資源成本相對經濟,一般豬場管理仍屬于勞動密集型,做好豬場管理必須構建養豬公司或現代化豬場職責清晰人員精簡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打造核心管理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創造良好管理氛圍。提高豬場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終實現良好經營效益的基礎,因此,建立以班組長以上干部為核心的管理團隊,規范、健全民主議事制度是管理的基礎。基層管理者力求作好自身定位,掌握合理的工作方法,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要求,要求對豬場管理隊伍提出指導方案可以準確理解,對現場管理的問題能敏銳發現和恰當處理;豬場領導團隊能夠熟練有效貫徹公司的經營理念和生產方針,并結合豬場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把握每周、月度、季度或年度等階段性工作重點,組織協調資源開展各項工作。
推進事務的民主討論制度,發揚集體智慧,培養團隊工作能力。可以結合豬場規模、成熟等實際情況,選擇性開好管理例會和技術例會,注重會議的實效;借助管理團隊的智慧,定期召開民主會議,研究、解決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本單位實際情況制訂、調整相關措施,切實解決本單位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落實公司的技術方案。通過管理團隊和會議制度的建設,不斷提高豬場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綜合管理能力。
健全公司的技術體系,增強公司的整體技術水平和防疫能力水平,完善制度的建設,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輔助作用,提高豬場綜合經營能力,引導以正確的思路來開展工作。建立與上級或外部技術資源的溝通和聯系渠道,適時爭取各種技術資源,解決生產疑難問題。
導入ISO質量管理體系,強化干部員工全體人員的質量意識。重點抓好貫徹落實,采取各項有效措施,將質量標準的推行與執行落實到各生產班組,將質量意識貫穿到每個生產環節。組織人員對生產貫標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收集整理持續改進情況,不斷完善體系文件,使貫標工作真正與生產結合起來,持續改進管理方法,優化工作流程。充分發揮技術體系的兼顧作用,加強質量監督和各項工作的執行落實,及時發現問題,制定和落實防制措施,迅速而有效地解決生產問題。有計劃地開展年度內審工作,促進生產基本操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通過制定措施對內審中發現的不合格項及時給予糾正,保障質量管理體系在生產管理中的持續有效運作。
3 科學控制成本提高養豬經營效益
2006年養豬業處于低潮時期,溫氏明確提出了成本控制的要求。公司的綜合成本從2002年開始不斷攀升,養豬經營非常被動,因此2006年開始明確提出了比較高的成本控制要求,年底綜合成本降低0.3元/斤,取得的較為理想經營效果。與小型養殖相比,集約化養豬在品種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在原料采購上,集約化養豬以大批量購進,質量把關嚴格;而在終端產品銷售上,小規模養殖戶產量有限,依賴于中介,中間環節費用增加,銷售被動,價格偏低;集約化養豬則有穩定的市場營銷網絡。相對散養型或小規模飼養,集約化養殖在資金、技術、管理、物流、信息等方面均有很大優勢,對市場反應較迅速,總體抗風險能力較高;但是小規模養殖在成本核算上對人工、場租以及自產原料添加等方面可以忽略。科學有效降低成本,是集約化養豬的關鍵。
科學降低成本首先發揮數據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找到成本控制的分析依據和有效管理工具。依靠數字化格式化來進行管理,月初設定月度經營目標,如豬只耗料和耗藥標準、制造費用等成本目標和料肉比及上市率等生產指標,月底利用每周生產報表、每周銷售報表、每周料量報表、每月生產經營財務報表,對各項目標和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生產成本和生產費用的變化,查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明確階段工作重點。通過量化指標的實施來規范和細化各生產環節的管理,促進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和階段工作目標的實現。
其次要提高單位投資的產量,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未來飼料原料供應緊張難以緩解,飼料成本將繼續上升,要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在穩定生產的基礎上,通過超產提高效率,提高產出,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如適當增加基礎母豬存欄數;保證計劃配種數、分娩數;提高產健仔數。加強后備豬的引進和飼養管理,提高后備豬的利用率;加強斷奶豬的飼養管理,做好適時配種操作,提高配種分娩率;加強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減少死胎和木乃伊的產生;加強產房、保育舍仔豬的飼養和護理,減少中間環節的死淘;加強生長育肥豬的飼養管理,提高上市率和正品率。
再則,通過技術創新找到提高產能的重大技術和管理方法,有效降低成本。例如某公司召開的“控制成本、提高有效產出”專題研討會上,我們分析了造成綜合成本上升的部分原因:豬場投資過大,配套越來越多,標準越來越高,成本及運作費用增加;疾病影響未能有效控制,造成有效產出不足;部分技術措施走入誤區如懷孕母豬喂料不科學,造成總體成本的上升。要真正實現內涵式擴大再生產,必須研究有關提高單位產能的重大技術和管理措施,取得管理流程和技術上的創新,如分胎次、早期斷奶、提前上市和營養新技術使用。
4 重視健康安全生產創建綠色豬肉品牌
首先保障生物安全是養豬生產的生命線。建立生物安全體系就是為阻斷致病病原(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侵入豬群,為保證豬只健康安全而的綜合疫病防制措施。通過建立生物安全體系,采取嚴格的隔離消毒等防疫措施,降低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減少和依賴用疫苗和藥物來控制疫病。
大膽采用新技術新設施,創造良好養殖環境降低疫病風險,為畜禽生長提供舒適的環境,從而提高畜禽機體的抵抗力,盡可能地使畜禽遠離病原體的攻擊。目前,針對集約化飼養管理體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點,生物安全已經和藥物治療、疫苗免疫等共同組成了疫病控制的金三角,通過生物安全的有效實施,為治療和免疫提供良好的生物環境,從而獲得藥物治療和疫苗免疫的最佳效果,減少在飼養過程中藥物的使用,提升動物福利。
其次做好重大疾病防制管理,確保生產安全穩定。養豬業的成敗取決于公司的生產穩定,生產穩定取決于豬場的管理。因此豬場工作的重心是生產管理,穩定的生產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當前疾病威脅依然存在,防疫壓力很大,要把防控疾病工作作為規范管理的重要內容來抓,要常抓不懈,確保豬群健康。結合疾病流行規律,提前做好預防控制措施部署,使疾病發生率降至最低;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嚴格執行防疫、消毒、免疫等要求,細化管理,規范操作;領導干部更要帶頭做好工作,特別是領導班子一定要用主要時間精力去抓好豬場工作,要抓好豬場生產穩定;不斷改進消毒方法保持或增進消毒效果;確定防疫關鍵點,理順防疫流程,堅決果斷處理突發風險。
再則,應用環保節水型豬舍和進行沼氣開發利用,創造良好生物環境。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被國家和地方政府重視,節約用水、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減少污水排放已經成為環保工作的重點。探索可以減少用水量和污水的飼養模式,減輕了污水處理的壓力。改良豬舍設計,提高通風效果,降低了濕度,干燥涼爽的環境也可以降低豬肢蹄病和呼吸道病的發生。為解決豬場污水處理的環保問題,可以利用沼氣工程結合濕地、魚塘來處理污水,降低蚊蠅寄生蟲等傳播疾病概率,產生沼氣的可以作為豬場燃料,發酵的豬糞成為更加高效的有機肥,有效降低成本和減少運作費用。
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推進品牌建設,是企業發展的長遠戰略。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被國家和廣大消費者關注,要求也越來嚴格。確保產品健康、安全也是生產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推行藥物、疫苗的檢測制度,控制藥物、疫苗源頭質量,嚴把采購關;加強肉豬用藥管理與監督,強化獸藥質量和獸藥殘留檢測監督,杜絕使用違禁藥品,嚴抓使用關;做好上市檢疫工作,確保上市肉豬食品質量安全,嚴控上市關;制定合理的藥物添加方案,從飼料角度提高食品安全度,嚴把日糧關;以樹立肉豬“優質、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5 順應市場規律優化采購銷售流程
做好采購和銷售工作是爭取經營利潤最大化的關鍵之一。中國加入WTO之后,養豬業面臨著全球的競爭,隨著集約化規模化養豬的迅猛發展,正規飼料不斷大量替代非常規飼糧(如農村養豬的剩菜剩飯、潲水及青綠飼料),另外作為能源來源之一的工業用飼料原料需求不斷增長,未來飼料需求矛盾將不斷突出;飼料原料更受世界行情的影響而復雜化,養豬行情受生物安全風險、環境成本和飼養成本的影響而不斷波動。為了保障原料質量降低采購成本,爭取產品銷售價格最優化,以實現未來生產經營效益的最佳效益。
首先規模化養豬要重視飼料原料的采購管理。飼料原料的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到飼料產品的質量,而且還關系到企業成本。因此,飼料原料的采購要嚴格執行制訂的原料標準,對不達標準的原料堅決不予采購。為有效降低經營成本,降低原料行情波動帶來的風險要嚴格按生產計劃需要進行均衡采購,合理穩定地控制庫存,采購主管人員要充分利用各種市場信息和專業優勢,對市場上供應的原料的供貨商的信譽、品種、性價比等進行充分的了解,為公司采購價廉質優的原料。加強進貨原料的庫存管理,做好突發事件預案措施,加強崗位質量安全教育,明確工作流程要點;做好倉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確保原料正常使用。
規模化養豬企業可以采取飼料原料現貨采購、期貨采購相結合,流通環節采購和貨源地采購相結合,自行采購和委托采購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采購,降低采購成本。部分品種聯合其他單位結成采購聯盟,實行聯合采購,擴大采購量,爭取價格優惠。擴大直接采購原料的比例,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
其次優化產品銷售流程。銷售是公司經營活動中最后的一個環節,“賣好”了就能真正實現效益最大化。建立銷售管理體系,明確銷售領導小組職責,加強行業內部銷售協調聯動,統籌客戶資源,使銷售管理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善于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客戶資源,不斷優化客戶結構,培育扶持優秀核心客戶,合理分布市場的銷售區域,實現分散銷售,減少市場風險,掌握市場動態,及時合理進行價格定位,靈活調整銷售策略,保證銷售的暢通。重視銷售管理團隊的建設,加強銷售人員的業務能力及素質培訓,使其能密切關注客戶需求,提升經營、銷售和服務水平與質量,提高客戶對公司產品的滿意度,善于運用新方法、新措施積極開拓新市場、新客戶,積極尋求銷售開發的突破性進展。轉變銷售模式,拓展銷售渠道,實現主動銷售,如開發肉聯廠客戶群,實施合同訂單式銷售,合同訂單式銷售不僅能促進銷售的均衡性和計劃性,也非常有利于客戶群的穩定,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開發冰鮮肉等銷售新模式,拓展銷售渠道,溫氏冰鮮肉順利進入了香港市場,有效拓展了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