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病是由雞支原體引起雞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其中對雞危害較大的主要包括雞慢性呼吸道疾病、傳染性滑膜炎及火雞支原體病。
二、病原
支原體,又稱霉形體,是一類缺乏細胞壁,僅由胞漿膜包裹的原核微生物,是目前所知的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細胞。
它是一種比病毒大、比細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因而細胞柔軟,形態多變,具有高度多形性。在電鏡下觀察支原體細胞,可見具有細胞膜,細胞內有核糖體、RNA和環狀DNA。
主要侵害呼吸道和生殖系統,還能引起關節炎、以及眼部感染。 從禽類分離的支原體根據其致病性的差異,可以分為三組,即明顯具有致病性,如雞毒支原體、滑液支原體、火雞支原體;
三、流行特點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國,隨著集約化養雞事業的發展,飼養方式改變,飼養密度提高,在通風不良、空氣中氨和灰塵增加或在低溫等環境中,或其它疫病混合感染,甚至接種雞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等活疫苗后,都可誘發支原體病。該病已經成為集約化養雞的重要疫病之一,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本病可通過接觸傳染和經蛋傳染。也可經過帶菌雞的咳嗽、噴嚏的飛沫傳染,也可通過支原體污染的飼料、飲水傳播。病雞所產的蛋含有病原體,帶菌蛋孵出的雛雞帶有病原體,可成為傳染源。此外,還可以通過交配傳染。此病在雞群中傳播時。可以不顯癥狀或只呈現輕微的癥狀,須借助血清學試驗才能檢查出來。
流行特點
四、雞支原體的診斷與防治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養殖場的雞群都存在著支原體的感染,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一旦有不利因素的應激,就會暴發本病,尤其是設備簡陋,飼養條件差的養殖場更易發病,如有大腸桿菌、非典型新城疫繼發或并發感染,病情則會嚴重。
1、臨床癥狀
潛伏期約為4~21天,主要呈慢性經過,發病初期,則為鼻腔及其鄰近的黏膜發炎,病雞出現漿液、或漿液一黏液性鼻漏,打噴嚏,竇炎,結膜炎及氣囊炎。中期炎癥由鼻腔蔓延到支氣管,病雞表現為咳嗽,有明顯的濕性羅音。 到了后期,炎癥進一步發展到眶下竇等處時,由于該處蓄積的滲出物引起眼瞼腫脹,向外突出如腫瘤,視覺減退,以至失明。
在上述炎癥的影響下病雞新陳代謝受到干擾和破壞,導致食欲減退,雞體因缺乏營養而消瘦,雛雞生長緩慢,產蛋量大大下降,一般為10%~40%,種蛋的孵化率降低10%~20%,弱雛增加10%。
此病常與大腸桿菌合并感染,出現發熱、下痢等癥狀。
雞傳染性滑膜炎;接觸感染后的潛伏期通常是11~21天。雞發病初期的癥狀是冠色蒼白,病雞步態改變,表現輕微八字步,羽毛無光蓬松,好離群,發育不良,貧血,縮頭閉眼。常見含有大量尿酸或尿酸鹽的綠色排泄物。由于病情發展,病雞表現明顯八字步,跛行,喜臥,羽毛逆立,發育不良,生長遲緩,冠下塌,有些病例的冠是藍白色的。關節周圍常有腫脹可達鴿卵大,常有胸部的水泡,跗關節及足掌是主要感染部位。
經呼吸道感染的雞在4~6周時可表現輕度的羅音或者是無癥狀。跛行是最明顯的癥狀,呼吸道癥狀不常見。
2、剖檢癥狀
剖檢時可見鼻腔、氣管、支氣管和氣囊中含有粘液性滲出物,特征性病變是全身氣囊特別是胸部氣囊有不同程度混濁、增厚、水腫,隨著病程發展氣囊上有大量大小不等干酪樣增生性結節,外觀呈念珠狀,少數大至雞蛋,有的出現肺部病變。在慢性病例中可見病雞眼部有黃色滲出物,結膜內有灰黃色似豆腐渣樣物質。 在呼吸道,氣管內黏液較多,鼻腔黏膜潮紅發炎,有時可見氣囊內有泡沫樣或干酪樣物,如繼發大腸桿菌,則會表現為肝周炎、心包炎等,如繼發非典型新城疫,則會表現為腺胃乳頭稍腫,腸道淋巴濾泡腫脹、出血等。
五、 影響雞支原體感染流行的因素有:
年齡:雞對支原體的抵抗力隨年齡增長而加強,因此,雞支原體感染在雛雞階段尤為明顯。
接種疫苗;在飼養管理過程中,常常會因接種ND、IB、IBD等疫苗時易暴發支原體病,因此在接種疫苗時,最好在飲水中加入不影響免疫的硫氰酸紅霉素,能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影響雞支原體感染流行的因素有:
環境因素:雞群飼養密度大,雞舍通風不良,糞便蓄積,空氣污濁,氨氣含量高,刺激呼吸道黏膜,誘發支原體
綜上,雞只在飼養過程中應嚴格做好飼養管理,注意清潔衛生,及時通風,避免各種應激因素,定期做好藥物預防工作,可有效減少本病的發生.
六、治療組方
1、支原體病: 泰力欣或支原凈,配合參芪金維素飲水
2、支原體、大腸桿菌、病毒混感: 金毒特(瘟毒康)+咳立克+氟孢桿特或腸益寧、腸痢清
3、 滑液囊炎:金方支原凈+華牧菌消(或阿莫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