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年齡的豬都可發生腹瀉,但是發生腹瀉的豬主要發生在這三個年齡群:出生后1~3日齡仔豬,7~14日齡仔豬和斷奶后年齡的仔豬。新生仔豬腹瀉的發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產仔管理的豬場。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現和普遍使用已使新生仔豬腹瀉大為減少。個別豬場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兩次免疫才能獲得滿意的預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對新生仔豬腹瀉不一定有效,控制這種年齡的腹瀉病常常是比較困難的。
雖然仔豬腹瀉的病原是比較多的,而且是比較復雜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就是針對某種病原的母源抗體消退時又同時感染的這種病原。當有大量的病原感染超過初乳或乳中抗體免疫控制力時腹瀉就會發生。產仔室的溫度、濕度、通風和衛生狀況等這些環境因素對仔豬腹瀉的嚴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預防有重大影響。
仔豬腹瀉最常見的傳染性病原是大腸桿菌、輪狀病毒、傳染性胃腸炎(TGE)和豬等孢球蟲(Isospora suis)。線蟲(如Sarongyloides ransomi)在美國東南部也常常引起豬腹瀉。據報告,美國中東部的許多州也有增加的趨勢。據設在Galeburg的伊利諾州診斷室的調查統計,在哺乳豬流行的病原有:球蟲占32%,大腸桿菌21%,TGE病毒20%,輪狀病毒10%,產氣莢膜梭菌11%,未診斷6%。從同一個豬分離鑒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個。最近幾年的觀察,發現球蟲和產氣莢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趨勢。
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作為原發性病原在仔豬要比幼年仔豬少見。伊利諾州診斷室對144頭發生腹瀉的豬作了調查分析,從6日齡到斷奶時分離到病原性大腸桿菌比例較少(14%),而1~5日齡仔豬比例較高(53%)。新生仔豬腹瀉分離到的大腸桿菌,常常可能是繼發性病原。這些大腸桿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腸毒性的。Moxley報道了大腸桿菌K88株感染哺乳豬和斷奶豬出現內毒血癥休克。他認為看到小腸充血就說明腸道感染了β溶血性大腸桿菌,這些大腸桿菌菌株表達K88菌毛抗原。用商品菌毛疫苗給母豬免疫接種對預防初生仔豬大腸桿菌并不是非常有效的。
傳染性胃腸炎(TGE):如果養豬生產者的生產計劃中每周或每月都持續有母豬產仔而中間沒有間歇的話,地方流行性TGE常常就是初生仔豬腹瀉的原因。當新生仔豬和3~4周齡的仔豬一起養在一個大的產仔房(50~100個產仔箱)內時,地方流行性TGE最為常見。年齡較大一點的感染豬會排出大量的有致病力的病毒,這些大量的有侵襲力的病毒可突破易感豬的母源抗體的保護力,大約在仔豬一周齡時初乳中IgG抗體水平已下降到一定程度,這時大量的病毒超過了母豬奶中IgG抗體的數量。母豬是部分免疫,因此很少出現臨床癥狀。由于母豬免疫程度不同,在同一產仔房內,腹瀉的嚴重程度也不一樣。一窩仔豬腹瀉很明顯,而產仔箱鄰近的另一窩仔豬可能很健康。仔豬在哺乳期內由于從母豬奶中獲得免疫力而得到保護,而斷奶后就發生腹瀉。吃前面乳房奶的仔豬,由于奶汁較多可能不發生腹瀉,吃后面乳房奶的仔豬由于奶汁較少獲得的保護力較低,就可能腹瀉。因此,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很大,這要取決于各個母豬從奶汁中提供的乳內免疫力的數量和仔豬感染的年齡。發病率可達50~100%,死亡率可在10~30%,這要取決于豬群免疫力水平和環境因素。
輪狀病毒:在新生仔豬的最初幾周內,幾乎所有的仔豬都可被輪狀病毒感染,但大多數病例都呈亞臨床癥狀。當持續不斷的產仔房內的病毒超過了仔豬的被動免疫保護力時,就會出現感染的臨床癥狀。Benfield報告,對輪狀病毒具有免疫力的母豬在產仔前3天和產仔后2周內可經糞便排出病毒。新生仔豬感染輪狀病毒后會出現檸檬黃或奶酪樣腹瀉。年齡較大的仔豬腹瀉比較溫和,持續時間也比較短。如果仔豬缺乏被動免疫力,病毒增殖足以使6~7日齡的仔豬感染,其臨床癥狀是比較嚴重的。發病率通常為80~100%,死亡率為5~20%。如果病毒感染的同時繼發細菌感染造成的死亡率會大為增加。
球蟲病:在6~10日齡的仔豬,被診斷為球菌病的日益增多。較大規模的集約化養豬生產可能增加了球蟲病的流行。在7~8月份豬球蟲病的發生年可能增加。
感染豬開始抽拉黃褐色至灰色的糊狀糞便,一兩天后繼而變成水樣腹瀉。腹瀉持續4~8天直到嚴重脫水。在混凝土地板或板條的產仔房內,球蟲病發病率可以達100%。在木板地板的產仔房內,發病率也可以比較高。死亡率為0~20%,這要取決于是否同時有繼發感染和環境應激因素。
雖然在豬已鑒定出幾個球蟲種類,但已經知道的對年輕仔豬有致病力的種僅有豬等孢球蟲(Isosporn suis)。形成孢子的卵囊被仔豬食入后,釋放出孢子蟲,大部分滲入空腸和回腸的上皮細胞內,進行無性繁殖。大約(在食入)5天后,進入有性繁殖階段,卵囊經糞便排出。Harleman和Meyer報道了豬等孢球蟲腸道外生活史,卵囊食入后在排出的10~14天可引起第二次高峰。
在流行的豬場,可以預先知道哪一天仔豬要發生腹瀉。豬只開始通常不活潑,大部分時間躺在靠近熱源的地方,第二天就可發生腹瀉。
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雖然C型產氣莢膜梭菌通常可使3~5日齡仔豬發生急性腹瀉,但是在5~14日齡仔豬也可引起C型產氣莢膜梭菌慢性感染。這些仔豬出現臨床疾病2~3天后出現腹瀉和脫水。這種疾病常呈散發,同一窩仔豬僅3或4頭感染,而其余的仔豬可能是健康的。
蘭氏類園線蟲(Strongyloidesransomi):雖然腸道線蟲主要在美國東南部是一個問題,但是中西部州的獸醫人員對這些寄生蟲也是重視的。幼蟲可經感染母豬的初乳傳給哺乳的仔豬。食入的幼蟲可引起空腸上皮細胞脫落使6日齡仔豬發生腹瀉。可看到仔豬厭食、腹瀉、脫水和精神沉郁。
診 斷
令為遺憾的是對腹瀉仔豬進行尸體剖檢難以作出正確的診斷。病毒性感染的病變可能是腸壁變薄,呈半透明,腸系膜淋巴管內有稀薄乳糜,糞便通常的pH<7.0。然而,這些結果在仔豬不如新生仔豬明顯。類似的結果在患球蟲病的仔豬也可看到。常常也可看到壞死性腸炎,患球蟲病或亞急性梭菌感染都可出現這種腸炎。糞便pH>7.0可能是大腸桿菌病,但也不是特定的。如果母豬無乳汁,仔豬由于沒有奶消化,這些豬的糞便也不一定是堿性pH。
因為尸體剖檢結果不能確診,因此有必要采用實驗室方法確定腹瀉的病原。要想獲得最好的診斷結果,應在腹瀉發生的初期送幾頭未經治療的活豬到實驗室作診斷。如果不可能把豬送去,將病豬剖殺后采集一些組織樣品送檢。死豬或臨死豬的樣品不宜用作實驗室診斷。可采集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螺旋結腸的部分片段用福爾馬林固定后送到實驗室作組織病理學檢查。新鮮的、冷藏的空腸和回腸片段送檢作病毒熒光抗體檢查和細菌學培養(如大腸桿菌和產氣莢膜梭菌)。用回腸做5~6個壓涂片送檢作顯微鏡球蟲鑒定和大腸桿菌病熒光抗體檢查。收集幾毫升腹瀉的糞便材料送檢作電子顯微鏡病毒粒子檢查。
由于各個實驗室條件不一樣,因此在送檢病料時應與實驗室工作人員聯系,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材料及怎樣的運送方式。只有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才能研制和采用有效的治療和控制措施。
治療與控制
采用全進全出的生產方式,或者是產仔之間至少間隔3個月,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毒性腹瀉。治療地方流行性TGE或輪狀病毒的關鍵是防止和控制大腸桿菌繼發感染。應當經低乳頭飲水器或緩流水飲水槽供給仔豬新鮮的口服電解質溶液,并添加抗菌物藥物〔如壯觀霉素、慶大霉素、阿普拉霉素(Apramycin、呋喃西林(Nitrofurans)、Quinoloes和新霉素)可減少細菌繼發感染。即使幼小的患腹瀉的仔豬都會消耗相當數量的水,如果它們能接觸到水源的話。在加入藥物期間,對水的攝入量要進行監測,以評價藥物的食口性。
如果認為大腸桿菌是腹瀉的主要原因,應做一下抗生素敏感試驗以便采用適宜的抗生素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明顯,就說明可能還有并發感染,那么診斷結果就要重新評價。
地方流行性TGE是非常難以控制和預防的。目前TGE商品苗在野外應用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據報告,有些獸醫人員采用從早期感染豬得到的同源活病毒可獲得較好的結果。這種病毒取自吃初乳前被感染的新生仔豬。將小腸經過離析結凍,在母豬產仔前3周給予接種。Halterman和Harris分別報道,給整個豬群口腔接種一次活的有致病力的病毒可在豬群內消除TGE的持續流行。南斯拉夫也報道獲得同樣的消除TGE的結果。有些獸醫人員報告在母豬產仔后3~5天注射TGE商品苗僅獲得有限的成功。
輪狀病毒疫苗在預防輪狀病毒腹瀉方面還不完全滿意。Bohl和Saif已報道輪狀病毒毒株之間抗原性不一樣,異源血清型之間沒有交叉保護。
對已出現臨床癥狀的球蟲病作治療沒有什么價值。在預計要發生腹瀉前3~4天給仔豬服用球蟲藥物一般可產生效果。獸醫人員也報道了使用球蟲藥混合劑〔包括氨丙嘧吡啶(Amprolium)、癸氧喹酯(Decoquinate)和磺胺(Sulfas)〕取得各種各樣的結果,這些藥物目前在美國還沒有被批準用于豬。
控制球蟲病的中心應圍繞著懷孕與產仔設施的衛生和產仔前對母豬的治療。基本的前提是防止新生仔豬吃入蟲卵。豬等孢球蟲的接觸來源還沒有鑒定清楚。試圖從產仔室地板削下來的碎屑中找到蟲卵沒有成功。研究人員發現母豬很少排出豬等孢球蟲蟲卵,若在豬糞中檢出蟲卵,一般都是艾美爾球蟲的成員。
為了減少母豬產生蟲卵,預防幼豬可能感染,在母豬產仔前2周和產仔后2周內,在飼料中添加球蟲藥物。給母豬服用球蟲藥物后,對仔豬腹瀉的預防效果無法預測。氨丙嘧吡啶、癸氧喹酯或莫能菌素(Monensin)是一些最常使用的藥物,但是還沒有被批準。需要了解藥物使用后獸醫人員與病畜之間的適當關系。
在產仔前4~6周給母豬服用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青霉素結合劑對控制球蟲病已證明是有幫助的。如果磺胺甲基嘧啶給母豬服用,育成豬的尿液應當作磺胺甲基嘧啶檢查,以免飼料在生產和運輸系統中發生交叉污染。
對于大多數豬場來說,控制球蟲病的根本辦法是實施嚴格的衛生措施并同時控制伴隨的感染。對于某些豬場來說,采用金屬網作為產仔房的地板可能是有效控制球蟲病的唯一方法。但是如果養豬生產人員放入產仔箱內的母豬身體比較臟,或者生產人員在豬欄之間活動穿了污染的靴子,那么即使采用了金屬網地板也不會有效。有些獸醫人員有時因為違反了衛生措施而感到后悔。
對產氣莢膜梭菌慢性感染的仔豬進行治療是沒有用的,但是用C型產氣莢膜梭菌疫苗給母豬免疫可預防這種感染。在有些豬場,產仔前給母豬接種桿菌肽或弗吉尼亞霉素也可預防這種感染。治療蘭氏類園線蟲感染可在5日齡和10日齡服用兩次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產仔前所有的母豬用苯硫咪唑或依弗菌素治療。將所有種豬群和仔豬飼養在排水良好、地面干燥的豬舍內可防止活的幼蟲存在和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