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偽狂犬病是豬群多種傳染病的原發性疾病之一。種豬繁殖障礙性疾病、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癥、豬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病綜合征等,一般都有著它的共同參與和危害。前兩年殃及大江南北的豬高熱綜合征,它更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本病還能導致免疫抑制。相關資料表明,我國50%左右的規模化豬場偽狂犬野毒呈陽性,中小規模豬場和散養戶感染情況也許會更糟糕。如何有效控制和凈化本病,已是養豬人士和專家學者們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現就筆者在規模化豬場的長期實踐,談談防治本病的一己之見。
1臨床癥狀 偽狂犬病臨床癥狀因豬的感染日齡不同而各有所異。初生乳豬多在產后2~3天發病,病豬震顫,精神沉郁,吮乳無力,體溫升至41℃~41.5℃,有的叫聲嘶啞,流涎,眼瞼水腫,共濟失調,頭頸歪斜,轉圈運動,有的腹瀉、嘔吐或后肢癱瘓,犬坐,繼而倒地,四肢劃動,數分鐘后恢復正常,自行站立,每隔數小時后又反復出現如上癥狀。1~2天后,病豬口吐白沫、磨牙、呆立或盲目行走,抽搐、癲癇、角弓反張,最后死亡,往往全窩無一幸免;斷乳前后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而一旦拉黃色稀糞時,常以死亡為轉歸;成年豬一般為隱性感染,主要出現咳嗽、打噴嚏、呼吸減慢等呼吸系統癥狀和發燒、厭食等,3~5天耐過,康復病豬長期帶毒和排毒,成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整體生產性能低下;懷孕母豬以流產、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增多等為主要癥狀。
2病理變化 解剖可見膜腦充血、出血、腦脊髓液增多;肺水腫、部分有出血點(斑);扁桃體腫脹、出血;腎臟布滿針尖狀出血;胃腸黏膜有炎癥,胃底部大片出血;部分喉頭黏膜出血。
3控制策略 偽狂犬病的控制與凈化需要實施綜合措施,包括規范的引種,嚴謹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血清監測與病豬的果斷淘汰,科學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飼養管理以及優質高效的基因缺失疫苗的合理應用等。
3.1陰性豬場的控制措施
3.1.1規范引種。不得從本病陽性豬場引種(包括精液),而且應于種豬啟運前對擬引進豬只采血送檢,確定無偽狂犬野毒陽性后始可啟運引進。種豬入場后,需隔離飼養觀察至少6周才能并入生產豬群。為避免因引種帶入病原的風險,提倡自繁自養。
3.1.2實施封閉式管理。加強豬場大門口來往人員、車輛的嚴格控制與消毒,把病原拒于豬場之外;控制生產一線人員外出,嚴格細化回場后的消毒凈化工作,防止把病原帶回場內或豬舍內;原則上謝絕場外人員進入生產區參觀。總之,盡最大可能把偽狂病毒拒于豬場之外。
3.1.3實行豬場單一性飼養。偽狂犬病毒可以感染多種動物,豬場內不得混養多種家畜,有些養殖場戶有養狗看門護院的習慣,但應該將狗拴住或關進籠里,不得讓其到處走動,更不可讓其進入產房叼食死仔、胎衣;嚴防野狗、野貓等動物鉆入場內。
3.1.4保護易感豬群。實踐證明,進行免疫接種,保護易感豬群是預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要建立健全符合本場實際的免疫程序,特別是要嚴格本病的免疫接種的操作規程,選用高效優質疫苗,確保易感豬群始終得到疫苗抗體的有效充分保護。一般認為,由于普通弱毒疫苗有毒力返強,基因缺失弱毒苗有重組變強的可能,而基因缺失滅活苗不但使用安全,且方便進行抗體檢測。因此,陰性豬場注射疫苗時,應該使用基因缺失滅活苗。
建議:
后備種豬種-基礎免疫后,于配種前一個月肌肉注射1頭份。
妊娠母豬-產前4周肌肉注射1頭份。
生產公豬-每6個月肌肉注射1頭份。
若采取全群“一刀切”的免疫方法,每年至少3~4次(每3~4個月一次)。妊娠母豬在產前4周加強免疫1次。
仔豬- 5~6周齡時(此時母源抗體較低)肌肉注射1頭份(若1日齡滴鼻時劑量減半)。感染壓力大的豬場應于11~12周齡加強免疫一次。
3.1.5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獸醫防疫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貫徹落實,是防止疫病暴發流行的重要保障,也是避免本病發生的重要手段。但筆者看到不少中小豬場不是防疫規章制度缺位,就是規章制度得不到貫徹落實。有的豬場大門口的消毒池沒有半滴消毒水;有的豬場任由場外車輛人員隨意進入生產場區;相當一部分中小豬場規范化、制度化的消毒工作基本缺位……,如此種種是本病入侵危害的最大隱患。 $Page_Split$
3.2陽性豬場的控制策略
3.2.1隔離消毒與治療:首先把出現臨床癥狀的病豬及時隔離,嚴格消毒被其污染的欄舍,防止病原擴散。哺乳小豬發病嚴重,死亡率高,應予淘汰。抗生素治療無濟于事,有時可用排疫肽、干擾素等制劑試治,每豬每次1毫升,每天一次,連用2~3天。成年豬或種豬,一般都能耐過,不需治療,但由于康復后病豬能長期帶毒排毒,原則上應予淘汰,不便陶汰時,需隔離專人飼養,加強消毒防止病原擴散。
據介紹,用河南省黑馬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活干肽、圓環瘟毒康注射液(0.2毫升/千克體重),分別肌注,一天一次,連用2天,第二次用藥后,間隔24小時,注射偽狂犬雙基因缺失苗1~2頭份(最好是選用福州大北農、華中農大的偽狂犬雙基因缺失疫苗),對治療和控制疫情有較好效果。
3.2.2改善飼養管理:對全群實施優飼,為各個生產階段的豬群提供優質、合理和充足的營養物質,滿足機體營需求;加強保健,用廣東中山市動物營養保健有限公司生產的加強保易多按0.2%~0.3%實施混飲或混飼;用河南黑馬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圓藍重癥康散(600千克料/500克)拌料混飼,連用5天,同時注射疫苗。對控制疫情有顯著效果;生產管理上應實行早期(3周齡)斷奶,隔離飼養和全進全出的管理方法,為豬群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減少環境應激。總之,通過改善管理提高豬群整體健康狀況,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3.2.3緊急免疫接種:進行疫苗免疫接種是控制疫情乃至凈化本病的重要措施。疫情發生后,給豬群接種疫苗可預防由本病導致的流產死胎和仔豬死亡,降低排毒量和縮短排毒持續時間,對于防止疫情擴散蔓延,減少經濟損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滅活疫苗不能在靶組織定植,因此難以阻止或降低潛伏感染;而活疫苗可在短期內產生保護抗體,有效阻止或降低潛伏感染。對于感染壓力較大的陽性場的易感豬群,應用活疫苗可以提供更迅速、更充分的保護力。因此,陽性場不宜使用滅活苗,而往往注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活疫苗)。
具體做法是:將病豬隔離后,立即給全場未發病豬只(尤其是種豬和仔豬)一律進行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緊急接種,盡快為易感豬只提供保護。3日齡內仔豬每頭注射1頭份,種豬每頭注射2頭份。在疫情基本平息后,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基因缺失疫苗的常規免疫接種。
每季度或半年進行一次疫苗抗體水平檢測,對疫苗抗體水平低下的個體或滴度參差不齊的群體予以補針或普注,以確保豬群保持較理想的疫苗抗體水平,避免本病發生,有效控制疫情。
3.2.4檢測淘汰病豬:病豬和隱性帶毒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它們的存在是陽性場病原凈化的最大障礙,應予特別關注。通常的做法是在疫情流行期間果斷淘汰有臨床癥狀的病豬,疫情平息后,則通過抽血檢測來發現隱性帶毒者。
(1)種豬場每年監測2次。種公豬(包括后備種公豬)應全部檢測;種母豬(包括后備種母豬)按10~20%的比例抽檢;商品豬不定期進行抽檢。
(2)留作種用的仔豬在100日齡時檢測。
(3)對有流產、產死胎、產木乃伊胎等癥狀的種母豬全部進行檢測。
通過檢測,掌握豬群野毒感染狀況,對于野毒感染陽性豬隱性帶毒者要堅決淘汰,種用仔豬,陰性留種,陽性一律淘汰;陽性公豬絕對禁止用以采精或配種,發現一頭淘汰一頭,決不姑息;母豬一時無法淘汰的,也要嚴格限制其活動,防止豬豬接觸和人為傳播。然后逐步進行淘汰,最終將所有陽性豬與帶毒者統統清除出場,建立無偽狂犬病的種豬群,以至最終根除凈化。
但有些豬場業主錯誤認為,母豬發病不死,有了免疫力,不予淘汰;也有的單從經濟上考慮,覺得淘汰一頭種豬不合算。因此,對發病種豬持姑息態度,結果導致本病在場內對豬群的持續危害,招致經濟上的巨大損失。
3.2.5清除傳播媒介:進入生產區域人員和車輛嚴格消毒;一線生產人員嚴禁串欄串舍;生產工具不得混用;全場開展一次徹底的殺蟲、滅蠅、滅鼠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滅鼠問題,因為疫情一旦發生,鼠類就是本病毒的主要帶毒者和傳染媒介,是豬場控制偽狂犬病工作中絕對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應予高度重視。同時,要加強飼料保管,嚴防鼠害,被老鼠糞尿污染的飼料切勿用來喂豬。
3.2.6加強消毒滅原:消毒是殺滅病原、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隔離病豬后,應嚴格消毒豬舍和周圍環境,病豬舍可用2%~3%燒堿液或20%新鮮石灰乳消毒,并將消毒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糞便、污染物和生產污水,經消毒液嚴格處理后才可排放;病死豬尸及流產胎兒、胎衣等,應及時收集,用密封袋裝好,深埋處理,防止病原擴散。總之,只要扎扎實實地抓好以上各項措施,偽狂犬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終根除凈化的。
注:(1) 由于一般弱毒疫苗有毒力返強和基因缺失弱毒苗有重組變強的可能,因此,當陰性豬場注射疫苗時,建議使用基因缺失滅活苗,既安全,又便于鑒別野毒感染抗體和疫苗抗體;而發生疫情后,為使受威脅的易感豬群盡快得到疫苗抗體的有效保護,應選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免疫接種時, 一個豬場只能使用同一種基因缺失弱毒苗,不能使用兩種或多種基因缺失弱毒苗,以防發生基因重組現象。
(3)感染后的母豬能長期帶毒與排毒,對其實施免疫接種能有效降低其排毒量、縮短其排毒持續時間,對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義。
(4)稀釋疫苗須用專用稀釋液,不得以生理鹽水或純凈水代替。
(5) 病豬和隱性帶毒者以及鼠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要根除病原、凈化豬場,必須定期進行抽樣檢測,發現病豬和隱性帶毒者,并果斷淘汰;還需加強常年滅鼠。
(6)本病對初生哺乳仔豬危害極大,為確保仔豬渡過這一難關,應特別關注妊娠母豬產前4周的免疫注射,以使母豬初乳中具有較高的母源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