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病情況 臨沂市某養鴨戶于2005年6月26日購進1日齡綠頭鴨雛1 000只,平養育雛,于14日齡時突然發病,當日死亡8只,以后每天均有10~20只鴨死亡,曾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飲水治療,未見明顯好轉,于16日齡時飼料中添加7%的魚粉,第2天死亡突然增多,達30只,以后死亡率逐日升高,病情不斷加重。
2 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沉郁,兩翅下垂,離群獨處,兩腳無力,臥地不愿走動,頸縮呆立,閉目昏睡。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水增加,常有下痢,糞呈灰褐色、黃白色。呼吸困難,氣喘,伸頸張口呼吸,發出沙啞聲。眼流淚,結膜潮紅。有的病鴨運動失調,抽風轉圈,倒地,單腿或雙腿成劃船狀,全身抽搐,部分病鴨有角弓反張病狀。
3 病理變化
3.1 剖檢變化 頸部皮下組織水腫,肺瘀血、水腫,肺表面及組織中散布灰白色或黃白色結節,結節一般呈圓形,有粟粒大至綠豆粒大,有些結節融合成片,形成較大的硬性肉芽腫結節,質地堅硬,切開結節呈輪層狀結構,中心為干酪樣壞死組織,內含大量菌絲體。氣囊壁上有局部混濁,呈云霧狀,有的有大小不一的圓形灰白色結節。氣管和支氣管內有黏性及膿性分泌物和干酪樣物,有的可見到結節和菌絲體,成絨球狀。腺胃黏膜充血,小腸黏膜充血、有出血點。肝臟瘀血、腫大,膽囊充盈。心臟有出血點,心冠脂肪周圍有膠凍樣的滲出物。腦膜充血、水腫。
3.2 病理組織學變化 肺組織內可見到多個典型的霉菌性肉芽腫,肉芽腫內有大量霉菌菌絲,菌絲體粗細均勻有分枝;肉芽腫的中心為嗜伊紅的壞死組織碎片,其周圍有大量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上皮細胞、纖維細胞和漿細胞等,外周為數層纖維結締細胞包裹;肉芽腫附近的肺組織瘀血、出血,肺泡腔內充滿大量漿液性或纖維素性滲出物,有較多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病變區的細支氣管充血,管壁上皮變性、壞死,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細胞、黏液和滲出的紅細胞。
4 實驗室檢驗 (1)取病死鴨的肝、脾等病料涂片,經革蘭氏、瑞氏染色后,鏡檢未發現細菌。(2)取病死鴨的肝、脾等病料分別接種普通瓊脂培養基
和鮮血瓊脂培養基,置37℃溫箱培養24 h,未見細菌生長。(3)取病死鴨的肺組織結節或氣囊壁上的結節,放入滅菌平皿內,按常規無菌技術要求,用剪刀盡量剪碎。將剪碎的組織少量放在載玻片上,滴加10%~20%氫氧化鉀液1~2滴,加蓋玻片后,在酒精燈上微微加熱,然后輕壓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見到短的分枝狀有隔菌絲,菌絲直徑約4~6 μm。用墨汁和氫氧化鉀液混合后染色,再置高倍鏡下觀察,可清晰的見到被墨汁染成藍色的菌絲。(4)無菌采取肺結節部一片組織,直接涂布于沙堡勞氏葡萄糖瓊脂平板上,24℃環境中培養,逐日觀察,24 h后可見有小菌落出現,培養至4天后,可見菌落表面有皺紋,中心帶呈暗綠色,稍突起,周遍呈散射纖毛樣無色結構,背面為奶油色,直徑約6 mm,有霉味。用解剖針或接種針挑取少許培養物,置于載玻片上,滴加乳酸苯酚液少量(乳酸苯酚液配方:乳酸20 ml、石炭酸20 g、甘油40 ml、棉藍0.05 g、蒸餾水20 ml),用針將菌絲體分開,切勿成團,加蓋玻片后,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典型霉菌樣結構,分生孢子頭呈典型致密的柱狀排列,頂囊呈倒立燒瓶狀,直徑15.0~18.0 μm,孢子小梗單層,覆蓋頂囊的3/4面積,大小約5.0~2.0 μm;菌絲分枝、有橫隔,孢子梗管壁光滑,近囊段漸粗,大小為130.0~270.0 μm×
2.0~7.0 μm,孢子呈圓形或近圓形、成串、呈綠色或淡綠色,直徑為1.5~2.0 μm,有細刺。(5)取鴨舍內的墊草檢驗,發現有暗綠色云霧狀霉變、有霉味。(6)原料檢查發現魚粉(從一鄉鎮個體飼料經營門市購買)有咸味,隨對其鹽分進行分析,結果魚粉的含鹽量達到
11.01%,飼料中魚粉占7%的比例;配合飼料取樣分析,結果含鹽量在1.01%,超過標準3倍以上,其他原料合格。
5 防治措施 (1)撤掉發霉的墊料,清掃并用百毒殺消毒鴨舍及用具,更換清潔、干燥、無霉變的墊料。(2)停喂該飼料,配制含鹽量標準的飼料。(3)
加強通風,保持舍內清潔、干燥,降低空氣中的霉菌含量。(4)在飼料中添加制霉菌素,每只100 000 IU,同時按常用量加入土霉素、維生素A、維生素C,連用3~5天;在飲水中加入5%白糖連飲2天。經采取上述措施后,除少數重癥雛鴨死亡外,輕癥者癥狀逐漸消失,1周后鴨群中不再出現新病例,疫情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