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病情況 我市一養雞場2005年1月8日出雛3 000只當地土雞。采用的免疫程序是雞新城疫Ⅳ系弱毒凍干苗10日齡、28日齡飲水和雞法氏囊弱毒凍干苗14日齡、30日齡飲水。雛雞于35日齡開始出現拉稀、打呼嚕癥狀,夜間更為明顯。糞便呈白色、黃白色,并出現死亡。先后用痢特靈、氨芐青霉素、復方新諾明等抗菌性藥物及添加營養性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42日齡時,雛雞表現張嘴呼吸、腫頸、發出氣管啰音,有的鼻流黏液,頭、眼水腫,發出特殊的嘶啞叫聲,每天死亡50~60只。發病率為75%,病死率為65%。
2 剖檢病變 病雞消瘦,肛門周圍有白色或黃白色糞便污染。腎、脾臟均腫大2~3倍。呈灰白色斑駁的花腎,腎小管和輸尿管擴張,內充滿白色尿酸鹽。氣管呈現明顯出血,內有較多黏液,肺出血或瘀血,有的喉頭、鼻腔有淡黃色黏液,氣囊混濁。肝周炎,腹膜炎,有的呈纖維素性心包炎,心肌水腫,個別心包積液,心尖有出血點。小腸黏膜充血、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
3 實驗室檢驗 (1)無菌取心血、肝、脾等病料抹片,經革蘭氏染色鏡檢,見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多數單個散在,也有成對連接。(2)取病
死雞的肝、脾、心血、氣囊上的干酪樣物等病料分別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麥康凱培養基,經37℃ 24 h培養。普通瓊脂培養基:透明圓形邊緣整齊的菌落,鉤取菌落涂片,用革蘭氏染色鏡檢,均為兩端鈍圓的陰性小桿菌。麥康凱培養基:紅色菌落,挑取該菌落純化后作生化鑒定,結果與大腸桿菌生化特性一致,確定為大腸桿菌。(3)取24 h純培養物,腹腔注射小鼠,0.2 ml/只(菌數2×105個),18 h內全部死亡;注射20日齡雛雞4只,在12 h內全部死亡。從兩種死亡的實驗動物心血中均回收到接種菌。(4)藥敏試驗用紙片法進行。以抑菌圈直徑20 mm以上為極敏;15~20 mm為高敏;10~14 mm為中敏;10 mm以下為不敏,結果如下: 氟哌酸、氯霉素極敏;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高敏;痢特靈、四環素、鏈霉素、土霉
素中敏;新諾明、麥迪霉素、潔霉素、青霉素等不敏感。(5)病毒分離無菌取氣管研磨制成1∶10懸液加雙抗后接種10日齡SPF雞胚,0.2 ml/胚,置37℃孵化。棄24 h前死亡胚,36 h收胚,再取收獲的尿囊液盲傳1代后測血凝價。血凝價測定方法:取尿囊液與等量的1%胰酶混勻置37℃作用3 h后用微量法測病毒的血凝價(HA),同時對不經胰酶處理的尿囊液測其血凝價。結果,不經胰酶處理其血凝價為0,經胰酶處理的其血凝價為24,由此判定該分離病毒為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6)取9日齡雞胚20枚,10枚于尿囊腔接種第5代胚液分離物,每胚接種0.1 ml;孵育6 h后再接種B1系新城疫病毒,每胚接種0.1 ml,10枚對照胚僅接種B1系新城疫病毒。均置37℃孵化48 h,經冷蛋后逐個收獲雞胚尿囊液,并分別測定其血凝效價。結果試驗組80%的雞胚尿囊液血凝價在1∶20以下,而對照組全部雞胚尿囊液血凝價均在1∶40以上。這種干擾是特異的。根據病毒干擾試驗的結果,證明病料分離物中有傳染性腎型支氣管炎病毒的存在。
根據以上綜合檢查,可確診該雞群為傳染性支氣管炎合并大腸桿菌感染。
4 治療 (1)對發病雞群用傳支H52滴鼻點眼。免疫2天后死亡雞只數量增加,到第7天基本沒有死亡,其間共死亡雛雞700余只。(2)按治療劑量氟哌酸拌料,慶大霉素飲水,連用5天。第6天改為新霉素拌料,卡那霉素飲水,連用5天。每次用藥的同時,在飲水中加超強多維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和用藥效果。加強舍內外消毒。(3)同時采用以下中藥治療5天:黃連5 g,白頭翁5 g,穿心蓮4 g,蒼術3 g,黨參3 g,白術3 g,紫河車1 g(此方為200只雛雞用量)。經以上治療1周后,雞群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