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產后大出血,是母牛在分娩過程中由于難產或助產不當引起子宮和陰道損傷致使血管破裂出現的大量失血。在臨床上發病率雖然不高,但由于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給養牛戶造成慘重的損失。
預防 控制好奶牛的初配年齡和體重:奶牛初配年齡不能低于16個月,體重要達到成年體重的70%(350公斤)后方可配種。合理飼養管理,加強運動,控制膘情:奶牛進入干乳期,應適當減少能量飼料,增加蛋白質飼料和礦物元素,既要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又要控制膘情,不能使之過肥。合理助產:在處理難產病例時,應全面檢查,制訂合理的處理方案,不能生拉硬拽。若是胎位不正,應當先校正胎位,再實行人工助產,牽拉時一定要注意用力方向,一般產科繩與母牛形成圓弧形,有利于犢牛產出。若是胎兒過大,產出困難,可以采取剖腹產術。科學選配:奶牛品種改良,選擇冷精應根據本地奶牛體型特點選配。如對南方品系的奶牛盡量選用中等體型公牛冷精,防止胎兒過大引起難產。
治療 止血的關鍵是找準出血部位。由于產道損傷大多是大面積挫傷,創口不整齊,找準出血點難度較大,臨床上可以采用壓迫止血法。具體方法:將脫脂紗布繞成圓柱狀(比產道略粗),用止血敏或腎上腺素20支淋于紗布表面,然后用手將紗布壓迫在創面上,保持10~20分鐘。如出血減慢或停止可將手退出,止血紗布保持12~24小時再取出。若損傷部位在陰門和陰道前庭,可采取止血鉗或縫合方法止血。同時,要采取局部清創和全身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措施,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