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黑龍江省雞東縣接連下了幾場雨,氣溫較低,環境潮濕。黃某此時共地面平養雛鵝2000只,為防止地面潮濕,每天在原鋪的稻殼上面再鋪一層,雛鵝1~4日齡時基本正常,5日齡時突然發病,到求診時已陸續死亡50余只。
臨床癥狀 病雛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食欲廢絕,腹瀉,糞便稀薄,呈黃綠色或白色,有的帶有血色,腿軟,不愿走動,呆立一隅,縮頸閉眼,個別眼結膜發炎,流淚,翅膀下垂,羽毛松亂,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喘氣,體溫升高,飲水增加,食后頭頸左右甩動,常從口腔內流出少量黏性分泌物,仔細聽可聽到氣管羅音,驅趕時走路蹣跚,共濟失調,后期搖頭,角弓反張,全身痙攣,在抽搐中死亡。
剖檢變化 經剖檢,死雛鵝及臨死的病雛鵝氣管有黏液,肺部有粟粒大至綠豆大的灰白色結節,切開結節見有層次的結構,有的肺部和氣囊可見到絨球狀的呈放射狀的菌絲體。肝臟腫大,有大小不等的黃色或灰白色斑點,有細小的壞死灶,肝臟顏色較淡,有的呈黃色,有的呈灰白色。肝有條紋狀出血,膽囊腫大,脾腫大呈暗紅色,胰臟有壞死灶,腸黏膜充血、出血呈卡他性腸炎表現,有點狀或塊狀出血。大多數卵黃吸收不好,甚至卵黃凝固。
實驗室診斷 取肺部病變組織置于載玻片上,加20%的氫氧化鉀溶液1滴混勻,加蓋玻片后鏡檢,可見典型的霉菌、大量的霉菌孢子,菌絲排列呈放射狀。無菌采取肝部病料直接涂片,經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直桿菌,無莢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
確診 用手觸摸其墊料可感覺發熱,并且墊料一直未清理,這樣容易引起墊料發霉。
依據實地觀察、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化驗進行綜合分析,可確診為雛鵝霉菌中毒與沙門氏菌病混合感染。
防治措施 立即清除墊料,消毒欄舍及地面后更換新的干凈墊料。用環丙沙星原粉飲水,每克環丙沙星原粉對水3公斤,每天飲2次,連飲3天。也可用1∶2000的硫酸銅溶液飲水,連飲3天。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制霉菌素。加強飼養管理,注意保溫、通風和消毒。在日常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和葡萄糖粉,給雛鵝增加營養,增強其抗病、抗應激的能力。
經采取上述措施后,第二天雛鵝的死亡數僅為12只,第三天便停止死亡,逐漸康復。
小結 在潮濕的環境下,霉菌極易滋長,因此,育雛室應注意通風換氣和衛生消毒,保持室內干燥、清潔,及時更換墊料。嚴禁使用發霉的墊料。鵝沙門氏菌病主要危害雛鵝,在缺乏維生素、營養低下、潮濕、低溫條件下,雛鵝的死亡率更高。鵝群擁擠,環境污染、潮濕,飼料和飲水的衛生不良,長途運輸等各種并發感染的誘因也能引起沙門氏菌內源性感染,并造成流行。平時應定期在雛鵝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環丙沙星、諾氟沙星等抗菌藥物,以預防一些細菌性疫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