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母牛綜合癥是奶牛由于飼養條件較好,體質過于肥胖,在產犢后出現的一系列病的總稱。臨床以消化、代謝、生殖等功能失調的綜合表現為主要特征。隨著牛奶價格的一直攀升,人們對奶牛的飼養更加重視,干奶期精料喂量過大,能量過高,產后引起本病。給奶牛的飼養構成嚴重的威脅。
衡水某牛場相繼有4頭母牛發病,均為大育成牛,臨床上以體溫升高、食欲廢絕、胃腸蠕動音停止為特征,病牛表現持續性發熱、進行性衰弱、乳房炎、子宮炎、胎衣不下、神經癥狀、臥地不起。剖檢肝臟色澤微黃,呈脂肪肝樣病變,其他器官均無異常。經綜合診斷為肥胖母牛綜合癥。
1發病特點
同一牛場的牛發病,相鄰牛場無傳染性。發病牛為大育成牛,第一胎產后發病。發病時間為產后1~7天之內。發病牛體型好,品質優良,膘肥體胖營養良好。
2病因分析
此奶牛場為新建牛場,從外地購入3~4月齡小母牛,在未產犢期間又購入肉牛以育肥(充分利用場地)。一段時間內將肉牛剩余精料喂給懷孕后期的奶牛,致使奶牛過肥,產后由于進食量下降,造成能量負平衡,導致體脂肪分解,產生大量酮體,從而引起消化機能障礙,代謝機能異常,生殖功能失調。出現一系列的消化、代謝、生殖、神經的臨床癥狀。
3癥狀
本場發生的為亞急性型,產后2~7天發病。第一頭,初表現為乳房炎。第二頭表現為胎衣不下,子宮蓄膿。第三、四頭表現為體溫升高,食欲減退廢絕,產奶量下降糞便少而干,糞球表面附有脫落的腸黏膜上皮細胞,呈白色膠胨樣,瘤胃蠕動音消失,腸音減弱。心臟聽診有間歇音,漸進性消瘦,脫水。后期臥地不起,出現神經癥狀,頭歪向一側呻吟、磨牙、衰竭死亡。對藥物治療無反應,病程7~10天,死亡率高。再四頭發病牛中僅治愈一頭,連續治療達一個月之久,治療費用頗高。
4診斷要點
品質較好的高產奶牛;奶牛的膘情較好,評分達四分以上;產后發病,以消化代謝生殖各方面機能紊亂為特征。
5防治
本病是長期的營養失調而又受產犢的影響而發生的代謝紊亂,發病后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故應在懷孕期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5.1加強飼養管理供應平衡的日糧 ①限制精料的喂量增加干草量,限制青儲喂量;②飼料品種多樣化;③根據不同的生理階段調整營養比例,避免干奶牛喂泌乳牛的飼料;④產前增強運動,以減少水腫、胎衣不下、子宮遲緩的發生。⑤產前建立酮體監測制度,提早發現病牛。
5.2治療原則,抑制體脂分解,保肝解毒,改善瘤胃功能,對癥治療 ①補糖補鹽,靜脈注射大量高糖及電解質糖鹽比例為2:1;補充適量碳酸氫鈉。②激素療法,因體脂過度分解造成持續性高燒,用抗生素和退燒藥無效,應用大量皮質激素效果良好,可用地塞米松,用量60毫克/天,用量應采取遞減法。③控制體脂的分解增強瘤胃功能,肌注含有煙酸和復合維生素B的藥物,灌服氯化膽堿和維生素E。④防止繼發感染,可使用廣譜抗生素,如金霉素、四環素等。⑤對癥治療,糞干少的,可灌服液體石蠟。糞球表面附著脫落的腸黏膜,可肌注慶大霉素。貧血病牛補充VB12,乳房炎可乳頭注射抗生素。子宮炎病例盡量不沖洗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