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是養豬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時至深秋,仍需要抓好養豬生產過程中疾病防治工作,本文對目前的養豬生產中的幾個熱點病介紹如下:
1、藍耳病-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PRRS)
豬繁殖-呼吸綜合征俗稱“藍耳病”,是由病毒引起豬發生的一種傳染病。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對養豬業的危害極大,是目前養豬業重點防范的疫病。
流行特點:該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多發生于秋冬季節,且各個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得病,但以妊娠母豬和2日齡~28日齡的仔豬最易感染。其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和帶毒豬,接觸傳染和空氣傳遞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一旦傳入可出現持續感染達16個月之久,2個月~3個月內有85%~95%的母豬血清學檢查呈陽性。
2、豬偽狂犬病
偽狂犬病是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急性傳染病。在臨床上以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為主征,多數動物于局部皮膚呈現持續性的劇烈瘙癢。病豬的年齡不同,其臨床癥也有差異。哺乳仔豬出現發熱和神經癥狀,病死率甚高;成豬呈隱性感染,懷孕母豬發生流產。病豬都無明顯的皮膚瘙癢現象。
流行病學:對偽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動物甚多,有豬、牛、羊、犬、貓及某些野生動物等,而發病最多的是哺乳仔豬,且病死率極高,成豬多為隱性感染。這些病豬和隱性感染豬可較長期地帶毒排毒,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鼠類糞尿中含大量病毒,也能傳播本病。本病的傳播途徑較多,經消化道、呼吸道、損傷的皮膚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仔豬常因吃了感染母豬的乳而發病。懷孕母豬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經胎盤而使胎兒感染,以致引起流產和死產。一般呈地方流行性發生,多發生于冬春兩季。
3、圓環病毒病
病原:豬圓環病毒病是指以PCV-2型圓環病毒為主要病原,單獨或繼發(混合)感染其他致病微生物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
本病的病原體是PCV-2型圓環病毒,圓環病毒有兩個血清型,PCV-1型沒有致病性。
發病類型和臨床癥狀主要有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繁殖障礙、先天性震顫、腸炎等。當前,應重點注意PMWS、PRDC、繁殖障礙和先天性震顫。
4、豬附紅細胞體病
豬附紅細胞體病通常發生在哺乳豬、懷孕的母豬以及受到高度應激的肥育豬身上;病原是一種寄生在豬紅血球上的立克次氏體,其可造成紅血球的改變而容易為體內的網狀內皮系統或是被吞噬細胞所破壞,因而造成紅血球數量的減少,導致貧血,發育減慢,料肉比提高。傳染途徑主要經由節肢動物叮咬以及器械的機械性傳播。
5、胸膜肺炎
本病是由胸膜炎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肺炎和胸膜炎。典型癥狀和病變,多呈最急性和急性病程而突然死亡,慢性或呈衰弱性消瘦。主要通過空氣沫傳播,在集約化飼養密度較大的條件下最易傳播,特別是運輸過程擁擠或氣候突變、通風不良等應激因素作用下更易發病,成年豬呈隱性經過或表現為呼吸障礙。本病流行日趨嚴重,已成為世界性工廠化養豬五大疫病之一。
6、豬細小病毒病
豬細小病毒病可引起豬的繁殖障礙,故又稱豬繁殖障礙病。其特征為受感染的母豬,特別是初產母豬產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豬本身無明顯癥狀。其病原體為細小病毒科的豬細小病毒。本病毒對熱、消毒藥和酸堿的抵抗力均很強。
流行特點:豬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動物。病豬和帶病毒豬是傳染源。急性感染豬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較多的病毒,子宮內感染的胎兒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帶毒排毒。一般經口、鼻和交配感染,出生前經胎盤感染。由于本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可在被污染的豬舍內生存數月之久,容易造成長期連續傳播。豬場在大鼠感染后,其糞便帶有病毒,可能也是本病的傳染源和媒介。本病發生無季節性。發生本病的豬群,1歲以上大豬的陽性率可高達80%~100%,傳播相當廣泛。許多種豬場常有本病存在。
7、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是由一些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傳染病癥的總稱。急性型常為出血性敗血癥和腦炎,慢性型則以關節炎、心內膜炎及組織化膿性炎癥為特點。而E群鏈球菌引起的淋巴結膿腫最為常見,流行最廣。C群引起敗血性鏈球菌病危害最大,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流行病學: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新生仔豬感染,多為母豬傳染所致。據報道,我國流行的敗血性鏈球菌病病愈豬,經6個月仍能從扁桃體檢出本菌。傷口(如新生仔豬臍帶傷口)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各年齡豬均易感,其中新生仔豬、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豬發病較少。本病無明顯季節性,常呈地方流行性,多表現為急性敗血型,短期內波及全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新疫區流行期2周~3周,高峰期1周左右。豬淋巴結膿腫的發病率可達90%,豬群內可連年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