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河南某300頭母豬規模豬場的2月齡左右的仔豬發生了以眼瞼水腫,拉黃色或灰色稀糞,耳朵、腹下以及后肢內側出現紫斑或紫點為特征的疫病,經流行情況調查及病死豬的剖檢、動物實驗、試劑檢測等實驗室方法綜合診斷為豬瘟與產毒素性大腸桿菌的混合感染。 發病情況據該豬場主介紹,該批豬有220頭,發病100余頭,在20-30日齡已進行過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的免疫。60日齡時準備進行豬瘟細胞苗的免疫,由于雨水連綿不斷圈舍潮濕,仔豬拉稀較多而未進行。對于拉稀的仔豬也采取了積極的治療措施,但效果很不理想,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陸續死亡了10頭。確診病原后,采取了適當的措施,病情才逐漸穩定,4個月后,生產基本正常,其間又死亡了近15頭。 臨床癥狀病豬先是拉黃色或灰色稀糞,2天后耳朵發紫,體溫升高至41.5℃-42℃,繼而在腹下、后肢內側出現紫斑或黃豆大的紫點,眼瞼腫大,精神不振,扎堆、常臥地不起,最后呼吸急促,頭頸后仰,四肢呈游泳狀劃動而死亡。 病理變化主要病變是心肌、膀胱均有點狀出血;肝臟腫大,色澤變淡;脾臟腫大,部分邊緣有出血性梗死。 腎臟表面及腎乳頭都存在褐色點狀出血,個別腎臟表面出血點呈現典型的麻雀蛋樣;喉頭充血,部分有點狀或條狀出血;腸黏膜脫落,腸壁變薄并有出血,腸內容物呈紅色;胃底出血;個別腸壁呈現水腫。 防治措施(1)對病死豬及無治療價值的豬只進行深埋處理,并用生石灰覆蓋,同時對圈舍進行徹底全面的消毒。(2)癥狀較輕的豬只于頸部一側注射5%氧氟沙星注射液0.3mL/kg體重。另一側按0.5-1.0mL/kg體重注射豬瘟高免血清,同時飲水中添加適量的電解多維。也可輔助使用一些利尿的藥物以加強毒素的排泄。(3)病豬與正常豬要進行隔離,對于正常豬進行單一豬瘟細胞苗注射免疫,4-6頭份/頭。 討論與小結(1)加強豬場的飼養管理,搞好圈舍的消毒工作,特別在雨水較多的夏季,高溫、高濕,不僅要搞好降溫,而且要及時通風換氣,切斷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傳播途徑。(2)定期防疫接種是預防豬瘟的有效措施,但恰當的防疫時間是關鍵。所以對于豬場豬瘟的抗體水平每年至少要進行兩次抗體檢測,找出豬瘟抗體水平的消長規律,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3)該豬場雖已防疫過豬瘟,但是以三聯苗來預防其效果很不理想,這樣給豬瘟病毒的感染造成了很大空間,所以對于豬瘟的預防一定要用單一的細胞苗進行注射。(4)對于疫病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同時也要選好選對藥物,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在有條件的豬場需要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試驗選取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即可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