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發病特點
1.1本病多發于高溫高濕季節,在規模化豬場中隨著給溫系統的完善,季節性溫差不是太明顯。在連續式生產的產房中本病經常連綿不斷,而在全進全出式生產的產房中則很少見到。
1.2臨床典型表現為 7日齡后的哺乳仔豬排出黃色黏稠的稀便。這種糞便極易粘附在乳豬體表,使乳豬看起來被包在一層黃色的糞便內,仔豬變得虛弱,喜臥在一起,并且表現出一種漠不關心的精神狀態。如無繼發感染,很少死亡,但會導致較大比例的僵豬產生。實際發病時的狀況是:經常與大腸桿菌、輪狀病毒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復雜而惡劣。
1.3有資料顯示,乳豬最初感染球蟲是從生后的第5日齡開始的,病原體為豬等孢球蟲,出現臨床癥狀多在10~15日齡前后。臨床診斷時要將此病與延續到7日齡后乳豬黃痢的病例區分開。
2預防措施
2.1首要的一點是改善產房環境,包括:降低濕度、溫度、良好的采光、保持良好的衛生。不要將日齡差距大的乳豬混在一個產房內飼養,要盡可能降低小日齡乳豬與較大仔豬接觸的機會。保持母豬體表良好的衛生有利于預防本病。將連續式生產的產房阻隔成有計劃的全進全出式產房是非常有效的。
2.2針對豬場球蟲病的消毒方案:機械清理污雜物(死角為產床邊角、底網底面、糞溝、頂棚);5%熱火堿水浸洗(注意在一定時間后要用清水徹底沖洗)、干燥、消毒。
2.3目前豬的球蟲病還沒有商品化的疫苗,豬場多采用在產房母豬飼料中添加一些抗球蟲藥的方法來預防,但效果不太確定。對于初生的乳豬,第5日齡口服百球清1~2亳升(使用時加等量清水稀釋,主要成分:三嗪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發病率。
3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可以做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鏡檢球蟲卵囊。
4發病后治療
多選用三嗪酮作為治療用藥物,配合使用磺胺類藥物效果會加強,但更重要的是控制并發癥:
4.1與大腸標菌病并發時可再配用丁胺卡那、乳酸諾氟沙星、安普霉素、硫酸新素素、頭孢唑啉鈉等。
4.2與輪狀病毒等病毒性感染合并發生時,最簡單的辦法是口服44℃~45℃的溫熱飲水,飲水中可適當加入消毒劑,如果人力允許,再配合給病豬洗熱水澡,洗后用電熱吹風機吹干,則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