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1周齡仔豬高度致死性的腸毒血癥。1955年首次發生于英國,以后世界許多國家相繼報道本病。我國1971年發現本病,據調查我國有15個省有本病的存在。
C型產氣莢膜梭菌,又稱魏氏梭菌,能產生α、β毒素,特別β毒素,可引起仔豬的腸毒敗血癥,壞死性腸炎。形成芽孢后,對外界抵抗力很強,凍干保存其毒力和抗原性10不發生變化。
本菌常存在一部分母豬腸道中,隨糞便排出而污染豬舍環境或污染哺乳母豬乳頭和墊料。當仔豬出生后不久吸吮被本菌烏日娜母豬的奶,本菌進入仔豬空腸繁殖,侵入絨毛上皮組織,沿基膜繁殖擴張并產生β毒素,使受害組織充血、出血和壞死。因此本病主要侵害1-3日齡仔豬,1周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在同一豬群各窩仔豬的發病率不同,最高可達100%,病死率一般為20%-70%。
豬場一旦生了本病,不易清除。因為成豬腸道含有本菌,而污染土壤、下水道和塵埃中,這給根除本病帶來一定難度。
仔豬紅痢最急性型在出生后1d內就可發病,癥狀多不明顯,只見仔豬后軀沾滿血樣稀糞,病程短促,很快處于瀕死狀態。急性型最常見,病豬排出紅褐色液狀稀糞,含有少量灰色組織碎片,病豬日益消瘦和虛弱,一般在2-3d死亡,致死率可達100%。
剖檢見空腸呈暗紅色,腸腔內充滿含血的液體,空腸絨毛壞死。腸系膜淋巴結鮮紅色。病程長的以壞死性腸炎為主。黏膜有黃色或灰白色壞死性假膜,容易剝離,腸腔內有壞碎片。脾邊緣有小點狀出血,腎呈灰白色。腹水多成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