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看行情再投資
搞特種養殖風險很大,不吃透市場行情,人云亦云,這樣做十搞九虧。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深入細致地調查所飼養品種的市場容量,銷售狀況,同行業的競爭力以及在市場上暢銷時間的長短,何時可能出現飽和,何時出現滯銷,以此來決定養殖及轉產的時間。
應多訂些養殖方面的科技報刊,每年國內有很多養殖經驗交流會、博覽會要多參加,多與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聯系,或上網查詢有關信息。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再決定養殖項目,確保養殖成功。
二、自然環境要適宜
適宜的氣候條件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特種動物的飼養成本,提高動物的抗病力。反之,利用人造環境,不僅使飼養成本加大,而且使動物的抗病能力下降。
造成各種疾病的發生,增大了養殖風險。
如飼養毛皮動物,不適合在北緯30度以南的地區,否則會因冬季氣溫較高,所飼養的毛皮動物絨毛稀少,裘皮質量差,賣不了高價錢而導致虧損;而養牛蛙最好是在黃河以南地區,因為那里高溫時間長,適宜生長,放在稻田里飼養,成本大大降低;如果在黃河以北飼養,高溫時間短,需要建大棚溫室,成本加大。
但對一些經濟效益好、利潤高的項目,也可利用人為的辦法去解決。
三、速富心理要克服
有些人搞特種養殖都是受到高回報率的誘惑,沖著高利潤和快速致富而來的。其實特種養殖的產品都具有特定的消費人群,除了人為的暴利時期,其產品價格和需求量都會受到市場規律的約束,一旦產品過量,而又沒有綜合加工體系支撐和獨有的消費作保證,產品價格下滑是自然的。
搞特種養殖不可求富心切,當你瞄準某個項目時,最好適量投入,用比較少的投資來了解、認識市場,有把握后再大量投入,放手一搏。
四、產品要有好銷路
沒有銷路的產品不能上;雖然有銷路,但銷量有限的要少上;銷售市場尚未形成的要慢上;季節性特別強的產品要按不同季節安排生產,規模要有計劃地上。
五、選擇良種是基礎
在選優良品種時,應在專家的指導下,選用經國家有關部門鑒定的品種,這些品種多來源于科研單位、教學單位和經過國家驗收認定的育種場內。
特別要防止引進社會上魚目混珠的所謂良種,不能貪圖便宜而引進假種。同時還應指出,一個品種的培育成功需要若干年甚至數十年的科學繁育才能完成,其中對技術的要求也是較高的。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昨天剛掛牌,今天就賣種的場家,應引起警惕。因此,養殖戶在引種前應多考察幾個場家,然后到較有信譽的單位引種。引種時還要看所引品種的檔案資料、系譜記錄和《特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以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