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特點
豬副嗜血桿菌(Haemophi l lus parasui s,HPS)是豬體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菌群,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是以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最易發病,因為其氣候變化比較大,特別是日夜溫差較大,在保溫和通風不能同時兼顧的情況下,促使了該病的流行和蔓延。本病一般感染2周齡到4月齡的仔豬和青年豬居多,但以3周齡到8周齡的仔豬和保育豬最易感染,發病率達10~50%左右,嚴重時死亡率高達50%.本病的傳染源為病豬,亞臨床癥狀豬,臨床康復豬,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即病菌通過飛沫隨呼吸運動而進入健康的仔豬內,或通過污染飼料和飲水而經消化道侵入體內,在斷奶、運輸、注射疫苗、疲勞、天氣突變等應激造成機體抵抗能力下降,病原體就在機體內大量繁殖,產生毒素使豬只致病并出現臨床癥狀。
2臨床癥狀
急性病例中,經常發生于膘情較好的豬只,病豬發熱,體溫升至40.5~42°C,精神沉郁,反應遲鈍,食欲下降或廢絕,咳嗽,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體表皮膚發紅或蒼白,耳尖發紫,眼瞼水腫,部分病豬出現起立困難,行走緩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劃水樣;有時也會無明顯癥狀而突然死亡,如天氣驟變等。也有的豬可以耐過急性期,但會表現出慢性關節炎、腦膜炎等,耐過急性期的豬有的也可以因為腹膜粘連而引起腸梗阻等胃腸道疾病。慢性病例多見于保育豬,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亂,四肢無力或跛行,生長不良。
3病理變化
病豬活體剖解可見全身多發性漿膜炎,即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關節炎、腦膜炎,尤其以心包炎、胸膜肺炎的發生率最高(在筆者解剖的212頭病豬中,其中166頭有心包炎、胸膜肺炎,比例達78.3%),而且常以不同組合出現,較少單獨存在。剖解可見大量的心包液,胸腔液,呈淡黃色,較透明,也有的因為混有紅細胞而略帶紅色。腹腔積液,呈黃色透明狀或灰白色渾濁狀,胸腔粘連,肺臟表面和心臟表面布滿一層灰白色或黃色的纖維蛋白絨毛,肺臟出血、充血或水腫,嚴重者整個腹腔也粘連,肝臟、脾臟、腸道等各臟器也布滿黃色的纖維蛋白,關節(尤其是跗關節和腕關節)液增多,渾濁,由于有纖維蛋白滲出,而使關節液很粘稠。腦有腦膜炎病變:大量積液,有的充血,淤血或者輕度出血。全身淋巴結腫脹,尤其肺門淋巴結有充血、腫脹,甚至出血而發黑。
4實驗室診斷
本病根據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病理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借助實驗室診斷,實驗室可以通過血清學檢測方法,如乳膠凝集、間接血球凝集、瓊脂擴散、ELISA等方法,對多種病料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對確診也有很大的幫助。筆者采集處于急性期病豬(在應用抗菌藥物之前)受損漿膜面上的炎性物質如腦脊髓液,心包液及關節液等接種于含有NAD(煙酰胺酰嘌呤二核苷酸)的培養基上,經37°C恒溫培養24~48小時后,可見一些小而透明的菌落。在鮮血瓊脂培養基上培養時沒有見到溶血環。在顯微鏡下可見到單個的從球桿狀到細長,甚至絲狀等多種不同形態的菌體,通常有莢膜。該菌革蘭氏染色呈陰性。生化試驗表明,該菌脲酶陰性,氧化酶陰性,可發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D一核糖和麥芽糖等。從以上試驗結果基本可以診斷該菌為豬副嗜血桿菌。
5類癥鑒別
豬副嗜血桿菌病在鑒別診斷上應注意與豬鏈球菌、豬支原體性多發性漿膜炎一關節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病相區別。
5.1豬敗血性鏈球菌病。本病除可見纖維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和化膿性腦脊髓腦膜炎外,還可見到脾臟顯著增大,并常伴發纖維素性脾被膜炎。用病變組織進行涂片檢查或分離培養可發現鏈球菌。
5.2豬支原體性多發性漿膜炎一關節炎。
本病是由豬鼻支原體、豬關節支原體等所引起,發病比較溫和而不是呈高死亡率的急性暴發,一般缺乏腦膜炎病變;而豬副嗜血桿菌病一般有50一80%的病例伴發腦膜炎。
5.3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病程較長的慢性APP病例,也有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胸腔積液,胸膜表面履有淡黃色滲出物,心包液和胸水增多,呈粉紅色,部分患豬肺臟與胸膜粘連,肺尖區表面有結締組織化的粘連附著物。但胸膜肺炎病豬一般沒有伴發關節炎,而豬副嗜血桿菌病大多伴發關節炎。
6綜合防控措施
目前各種病毒和細菌性疾病在豬場(特別是較老的豬場)普遍存在,豬群發病時,往往是HPS與其它細菌、病毒的混合感染,特別是當HPS和藍耳病或豬溫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時,使用藥物治療的效果不理想,甚至無效。因此,對臨床上癥狀較嚴重的病豬應堅決淘汰,在防制上應樹立“防重于治、養重于防、養防相結合”的理念,采取環境的控制、管理、疫苗和藥物的預防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
6.1豬場要實行封閉式管理,保證生產區與外界環境有良好的隔離狀態。重點加強對出豬臺、人員出入口、物料出入口等易傳入疫病關鍵地點的管理,全面預防外界病原侵入豬場內。
6.2豬場盡可能實行“全進全出”制。在每批豬全部轉出后,用高壓清洗機徹底沖洗干凈,用20%石灰水加2%燒堿全面噴灑,2天后再用“復合醛”、“復合碘”或“活性氯”等全面消毒2次,空置7天后再轉入新的豬群。通過“全進全出”,防止各類豬只交叉感染及疫病在豬場內的傳播。
6.3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豬舍內外的環境衛生,保持清潔干燥和良好的通風,豬群的飼養密度不宜過大,特別在易發本病的深秋和冬春季節,要做好豬舍內保溫和通風相協調,盡量做到大環境通風、小環境保溫??稍陲暳现刑砑雍仙兀ㄈ珥n國EUNJIN公司的牧哥一l00),因合生素能分解腸道中有害物,降低糞便臭味,有效改善豬舍內環境和提高空氣質量,從而減少豬副嗜血桿菌病等豬只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6.4減少豬群應激。由于豬副嗜血桿菌病在應激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臨床癥狀。盡量減少豬只的轉欄及混群(在夏季,建議仔豬斷奶后直接轉至生長育成舍,減少保育階段的轉欄及混群),日齡相差太大的也不能同欄混養,盡量避免使用含礦物油的生物制品,以減少豬群的應激。
6.5重視和規范豬場消毒工作。豬場每周應堅持用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1~2次。消毒時應選擇新型、刺激性較小的高效消毒劑,如復合醛類、復合碘類消毒劑,定期對全場環境和豬舍進行徹底消毒。
6.6確保飼料原料質量。霉菌毒素是引起豬群免產生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目前飼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普遍超標,飼料中應添加霉菌毒素處理劑,消除霉菌毒素的危害,保證機體免疫系統的正常運轉。
6.7做好豬群各種疫苗的免疫注射。特別是豬瘟、偽狂犬、鏈球菌一Ⅱ型、巴氏桿菌A+B型、萎縮性鼻炎、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提高豬群對上述疾病的 免疫力,能有效降低繼發HPS的感染。
6.8藥物保健預防。筆者在幾個豬場使用速可生(韓國LG life science生產的注射用頭孢噻呋鈉粉劑)分別在仔豬3、7日齡和斷奶前(或發病日齡前一周)各注射1針,每次用量分別為5mg、7mg、15mg,效果非常顯著,有的豬場保育仔豬的成活率達到97.5%,恢復到發病前的生產水平。
實踐證明,要全面控制豬群發生豬副嗜血桿菌病,在母豬分娩前后和豬群在斷奶、轉群、免疫接種前后對整個豬群用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豬群零星出現并表現癥狀,也一定要早期群體性藥物防治,可在飼料中添加“加康”(10%氟甲砜霉素+免疫增強劑)+“駿安”(第二代替米考星),頭孢類+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強力霉素等有效藥物配伍進行防治。
6.9免疫接種。接種HPS商業疫苗和特異性疫苗可以有效的控制該病的發生。母豬接種疫苗后可以對四周齡內的仔豬產生保護性免疫力。再用含有相同血清型的滅活菌苗激發小豬的免疫力,對斷奶仔豬產生保護性免疫力。但也有些豬場反映使用滅活菌苗免疫后效果不佳,這可能是由于引起發病的菌株與所用疫苗菌株的血清型不同而缺乏交叉保護的結果。豬副嗜血桿菌病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傳染病原、豬群抵抗力、豬場飼養管理狀況及藥物等因素。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豬場的飼養管理水平是決定豬群發病率的主要因素。豬場只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加強和改善飼養管理,合理的免疫接種和藥物保健,不但能夠有效防止豬副嗜血桿菌病的發生,同時也是防止其他疫病發生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