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細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屬于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主要引起初孕母豬的繁殖障礙和仔豬死亡,近年來與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發生較多,還是導致很多疾病綜合征的病原之一。
1 病毒的特點
PPV具有較強的耐熱能力,當pH在3~10其感染性無明顯變化,對酶、脂溶劑及有機溶劑具有很強的抵抗力,用0.5%漂白粉溶液、2%燒堿水溶液作用5min才可以殺死病毒。這些理化特性使得PPV可以在自然界長期、穩定、廣泛存在。PPV感染途徑多樣化(母豬通過胎盤垂直傳染、公豬通過精液傳染、豬體接觸帶毒飼養器具、發病豬相互傳染、環境污染等)、妊娠母豬感染后的亞臨床癥狀,都給該病的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2 流行的新特點和新情況
2.1 流行范圍廣
PPV病最早由Mary和Mahncel于1966年發現。Cartwright等在1967年對豬的不孕、流產、死產等進行病原學研究時,首次從病料中分離出了PPV,證明了它的致病作用。潘雪珠等于1983年在我國首次分離到PPV。病毒血清學研究表明,目前PPV只有1個血清型。近年來,PPV感染呈擴大上升趨勢,并呈現出新的流行特點,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從1986年至今,我國學者對全國很多省市進行了PPV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在全國各地均有PPV的流行。已有文獻報道的包括四川、山東、河南、河北、廣西、江西、云南和黑龍江等。
2.2 出現了多個臨床表現型
早期研究發現,由PPV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初孕母豬繁殖障礙,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PPV還能引起仔豬的皮膚炎癥和腸炎性腹瀉,這些疾病在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上各不相同。目前比較明確的是以下3個臨床表現型。
2.2.1 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死亡 自從Cartwright等在1967年對豬的不孕、流產、死產等進行病原學研究時,從病料中分離出PPV,證明了它的致病作用以來,初孕母豬繁殖障礙動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就成為了研究熱點。1975年,Bachmann等在美國選取妊娠35、48、55、72、99和105天的SPF母豬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即使病毒擴散到對照組胎豬處,也不會引起胎豬的死亡、木乃伊化或者刺激其產生抗體。同年Mengeling等將PPV注射到妊娠34~36天已經注射疫苗的母豬子宮內胎豬的尿囊腔中,結果導致胎兒的浸溶和木乃伊化。試驗發現,在攻毒1周后病毒擴散到胎豬的很多組織,并且大量復制。從組織臟器中分離的病毒量會隨著間隔時間延長逐漸減少,但是應用免疫熒光技術仍發現有大量的病毒存在于組織臟器,這可能是由臟器中死毒大量殘留造成的。母豬由于已經注射疫苗獲得免疫力,所以胎豬尿囊腔直接注射病毒,既不會導致母豬流產,也不會有病毒在母豬的組織中復制。也有PPV在子宮內胎兒之間傳遞、感染的現象,但是發生的幾率非常低。1978年,Mengeling等在加拿大選取2頭分別妊娠7天和14天的母豬,口鼻注射病毒,模仿自然感染途徑進行研究,在攻毒7周后對母豬進行剖檢。結果發現,子宮內存在被母體吸收后的死亡胎豬殘體,同時也存在正常胎豬,在死胎殘體中檢測到了大量病毒,正常胎兒體內無病毒復制,確定PPV是導致死胎的根本原因。1992年,Lager等選用Kresse和NADL-8兩株強毒進行PPV攻毒試驗。結果發現,大多數胎豬可以通過子宮注射PPV的方式感染病毒。NADL-8組感染率為75%,而Kresse組感染率為25%,就此方面而言,NADL-8株的毒力強于Kresse株。2005年,Wilhelm等選用兩個野毒株(143a和27a)和兩個疫苗株(NADL-2和MSV)進行攻毒試驗。結果證實了27a野毒株是強毒,可以在胎豬體內大量復制,進而加重母豬繁殖障礙的嚴重程度。
2.2.2 仔豬皮炎 1975年,Kresse等發現了PPV的一個新毒株Kresse株,確定其為皮炎型強毒株,隨后進行了相關的研究。1985年,Kresse再一次對其致病性進行了系統地研究,試驗從患有嚴重皮膚炎癥的豬體分離并培養PPV,用胎豬腎細胞系(FPK)和豬睪丸細胞系(ST)進行傳代。試驗發現,PPV作為唯一病原感染時,被感染豬拱嘴、舌和蹄部的皮膚出現了病變,臨床表現為厭食、腹瀉和結膜炎,證明PPV可以導致皮膚炎癥。1986年,Kresse等得出皮膚炎癥的發生是PPV與細菌共同作用的結論。1990年,Whitaker等在肯塔基州兩個豬場對3只典型滲出性皮炎仔豬進行病原學研究時發現,感染豬體表有肉眼可見的塊狀壞死區和結痂。病變組織用于病毒分離和直接免疫熒光檢測,結果發現,在病灶組織中同時含有PPV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得出了皮膚炎癥的產生是PPV侵入引起細菌性繼發感染的結論。1993年,Lager等選擇NADL-8和Kresse兩株PPV強毒對未攝初乳仔豬進行接毒處理,并人工造成仔豬的皮膚損傷進行觀察,目的是研究PPV在導致仔豬皮膚炎癥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兩株PPV之間的毒力差別。試驗結果表明,受傷皮膚處確實存在PPV的復制,但是并未發現明顯的皮膚炎癥和前面所述的滲出性皮炎或者口蹄處嚴重的潰爛等。
2.2.3 仔豬腸炎性腹瀉 1983年夏季,S Dea等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豬場發現大批仔豬出現腹瀉癥狀,仔豬大小集中在2~3周齡。病豬排泄量大、糞便形式為水樣或黃痢,持續時間一般為1周,無嘔吐現象,并且保持很好的食欲。試驗人員應用電鏡觀察、雙向免疫電泳和免疫熒光等技術對腹瀉豬的腸道內容物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有大量直徑為18~26納米的細小病毒樣粒子存在,除輪狀病毒外,排除了其他病毒和細菌的干擾,證明PPV與仔豬腹瀉有一定關聯,但PPV是否是腹瀉產生的原發因素并未闡明。這是有關于由PPV引起仔豬腹瀉僅有的報道。
綜上所述,以前對PPV感染主要集中在初孕母豬的繁殖障礙、仔豬皮炎和腸炎性腹瀉3個方面,目前又增加了呼吸道型等。盡管PPV基因組差異較小,然而根據其不同的致病性至少可分為5組,包括非致病性毒株(KBSH、NADL-2)、對免疫不完全胎兒致病能導致胎兒死亡的毒株(如NADL-8、IAF-76)、對免疫不完全胎兒致病并能引起皮炎的毒株(高致病性,如Kresse、IAF-A54)、腸炎型毒株和呼吸道型毒株(參與PRDC),詳見(表1)和(表2)。
2.3 季節性越來越不明顯
許多豬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豬瘟和傳染性胃腸炎多發于春季、乙型腦炎多發于夏秋季節,PPV感染無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秋兩季及母豬配種后更易感染,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2.4 持續感染
PPV病的傳染源非常廣泛??梢允歉腥玖薖PV的母豬,感染形式為PPV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形成垂直傳播;也可以是被感染的種公豬,在交配過程中通過精液將病毒傳染給母豬;另外由感染PPV的母豬產出的活的帶毒弱仔豬也是一個主要的傳染源。各品系和年齡的豬對PPV都很敏感,被感染豬在感染后3~7天開始從糞便、尿液和分泌物排毒。在豬群中可通過接觸分泌物(如鼻液、陰道分泌液)、排泄物(糞便和尿液)和污染器具等傳播;污染的豬舍是PPV主要儲藏所,鼠的傳播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PPV具備了既可以垂直傳播、又可以水平傳播,而且傳染源廣泛的特點,使被感染豬群呈現出持續感染的特點,且持續時間很久。
2.5 混合感染
可以與其他很多病毒混合感染,以前報道PPV和PCV2是PMWS(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病因,說明了PPV和PCV2混合感染發生的普遍性。
實際上,以上只是一個明顯的例子,PPV與豬瘟病毒(CSFV)、豬偽狂犬病病毒(PRV)、圓環病毒2型(PCV2)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的混合感染十分嚴重。
3 致病機理
妊娠母豬一旦感染PPV,可產生病毒血癥引起繁殖障礙,病毒經血液穿過胎盤感染胎豬,產出大量的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母豬本身無明顯癥狀。母豬在妊娠55天時第1次感染PPV,病毒可以穿過胎盤有選擇性地殺死胎豬。如果妊娠期低于35天時胚胎感染PPV,由于此時胚胎骨骼還沒有發育,胚胎死亡后被母體完全吸收,最終形成一塊很小的形似垃圾的凋落物被排出體外。PPV感染如果發生在妊娠30~55天,胚胎死亡并且木乃伊化。妊娠70天時胎豬的免疫系統已經開始形成,因此它能抵御外來病毒保護自己。初次感染PPV時,PPV從進入子宮到感染胚胎需要花費10~14天的時間,一旦進入子宮,PPV從一個胚胎擴散到另一個胚胎的速度非常慢,導致在一窩小豬中出現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
4 可能的流行趨勢
4.1 仍是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死亡的主要病原
以前認為,PPV感染是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仔豬死亡的主要病原;但隨著PRRSV在全世界的流行,使得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主要病原變為PRRSV,全國成為一片藍,人們更多想到的是研究、防治PRRSV,PPV這個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前元兇已經被很多人遺忘或者忽略;隨著PCV2的出現和興風作浪,引起仔豬死亡的主要病原變成了PRRSV和PCV2,更多的人在研究防治的是PRRSV和PCV2,忘記了或者忽略了PPV這個引起仔豬死亡的前元兇。實際上,PPV仍然是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死亡的主要病原,雖然不是第1位了,但其危害并沒有降低,只是被掩蓋了。PPV今后的發展趨勢只會證明其不安分,會想辦法嶄露頭角,發揮其破壞作用。
4.2 混合感染和其他臨床型
如前文所述,PPV是不安分的,會想辦法嶄露頭角,發揮其破壞作用,那么與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今后PPV和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會加劇,而且會采取很多不同的形式,并不僅僅局限于以前的認識—只是造成母豬的繁殖障礙和仔豬死亡,目前已經知道的是參與腸炎、皮炎、呼吸道癥狀、PMWS、PRDC等,以后會有更多的新情況出現。
4.3 病毒對機體的破壞
有的文章說PPV和PCV2引起的癥狀越來越相似,也有的說PCV2是PPV的變種,這倒有點相似,有的文章說PPV也引起一定的免疫抑制。筆者最近對動物進行了攻毒試驗發現,病毒主要在心臟、肺臟、脾臟和性腺中復制;在母豬臟器中主要攻擊子宮,子宮內病毒含量最高可達到1012拷貝/毫升;就胎豬情況而言,病毒主要在心臟、肺臟、脾臟和性腺中復制,以性腺含量最高。由此可見,病毒對母豬的破壞,還是以繁殖障礙為主,也破壞肺臟等呼吸器官和脾臟等免疫器官;而對小豬來說,破壞脾臟、性腺等,同時破壞心臟等核心器官,所以能造成死亡。這可以進一步說明PPV病毒的臨床表現機理和造成母豬繁殖障礙與仔豬死亡的原因,且此現象今后會進一步加強。
4.4 基因變異,毒力越來越強
筆者對收集到的毒株進行了序列測定,并對GenBank中收錄的PPV毒株的序列進行分析,結果發現,VPl/VP2終止密碼子處存在重復序列,對此序列進行分析發現了一個規律:從疫苗株到疫苗前毒株、中等毒力毒株、古典型毒株、皮膚型毒株、高致病力毒株,堿基缺失從0到44、45、63、127、128,缺失數目有越來越多的趨勢,由此推斷,豬細小病毒毒力變化可能與此有關。這需要相關試驗證實。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所有弱毒疫苗株都存在127的重復序列,據此可以區分弱毒疫苗株和其他流行病毒株。
5 預防策略
PPV感染,目前無法進行治療。為避免該病的發生,只能采取預防措施,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環境消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滅活苗和弱毒疫苗,這都可以和流行毒株進行鑒別。
5.1 滅活苗和弱毒疫苗與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
豬細小病毒NSl基因編碼非結構蛋白,該蛋白主要在病毒的復制期產生,而在成熟的病毒粒子中不表達。所以滅活疫苗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主要是針對結構蛋白的抗體,而針對非結構蛋白NSl蛋白的抗體水平很低。因此,用體外表達的NSl蛋白可以區分豬細小病毒自然感染豬的血清和滅活疫苗免疫豬的血清。根據上面所述,從病毒VP1/VP2終止密碼子處是否存在完整的127重復序列,可以區分弱毒疫苗株和其他流行病毒株。
5.2 種群管理
從未發生過PPV病的豬場和地區,應該杜絕引進病豬和帶毒豬,對公豬精液進行檢查,PPV陰性者方可使用。發病豬場應特別防止小母豬在第1胎受孕時被感染,或把其配種期拖延到9月齡,此時母源抗體己消失,自動免疫力已經產生。
5.3 疫苗免疫
目前對易感豬進行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F主要使用滅活苗。滅活苗分為組織滅活苗和細胞培養滅活苗,以油佐劑細胞滅活苗最為常用。1976年國外就有關于PPV滅活疫苗的研究報道,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普遍應用。國內自潘雪珠等研制成功PPV滅活疫苗后,相繼有學者也研制出PPV滅活疫苗。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正在進行滅活苗和弱毒疫苗的臨床試驗。
5.4 免疫程序
新生仔豬PPV疫苗的免疫接種可以選擇在20周齡左右進行,后備種豬要在配種前20天以前接種,經產母豬應在產后15天進行,每年接種2次,連續3年即可;種公豬每年春秋兩季分別進行;對于曾發生過PPV病的豬,大多數豬感染后獲得免疫力,體內已產生持續時間長、滴度較高的抗體,可以獲得良好的保護,這些豬不需再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