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水中的魚類,病情隱蔽,難于發現,等發現有死魚現象時,疾病已經發展到晚期,這時再進行治療,想要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就非常困難。因此,對于魚病的防控應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指導原則,根據魚類疾病的發病規律,制訂防控方案,并嚴格按方案規定,及時投藥,要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投喂”的原則。除此之外,要做好魚類疾病的防控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給藥方法的選擇原則
1 根據疾病的病原體特性進行選擇疾病的病原體有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寄生的部位有體表寄生蟲和體內寄生蟲,我們應根據病原體的這些特性而選擇不同的給藥方法。
2 根據疾病的病程進行選擇對于病程較輕的疾病,遍灑或口服方法即可達到藥物的治療效果;而病程較重的疾病,則要采用浸浴的方式單獨處理,有的時候為了更快地發揮藥效,則采取注射、涂抹或口灌的方法。
3 根據水產動物的大小、年齡、體質等狀況進行選擇水產動物苗種一般不采取注射的方法給藥。疾病病情較重,水產動物體質太弱時,攝食能力減弱或不攝食,口服給藥就往往達不到治療的目的。
4 根據藥物的理化性質進行選擇藥物藥理、藥效與其理化性質密切相關,根據藥物理化性質選擇適當的給藥方式是發揮藥物藥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些藥物,如磺胺嘧啶,浸浴給藥則不易被吸收,無法發揮藥效。
二 給藥量的確定
◇ 外用給藥量的確定
1.根據水產動物對某種藥物的安全濃度,藥物對病原體的致死濃度而確定藥物的使用濃度。
2.準確地測量池塘水的體積或確定浸浴水體的體積。水體積的計算方法:水體積(m3)= 面積(m2)× 平均水深(m)
3.用藥量(g)=需用藥物的濃度(g /m3)× 水體積(m3)
◇ 內服藥給藥量的確定
1.用藥標準量:指每kg體重所用藥物的毫克數(mg/kg),每種市售藥均有注明。
2.池中水產動物的總體重(kg)= 單尾魚體重(kg)× 魚數量;或按投餌總重量(kg)÷ 投餌率(%)進行計算。
3.投餌率(%):指每100kg魚體重投喂的飼料重,根據魚的不同養殖階段,水質情況進行確定。
4.藥物的添加率(%):指每100kg飼料中所添加的藥物量。計算公式:用藥標準量(mg/kg)÷投餌率(%)。
5.根據以上的數據,可以從兩個方面得到內服藥的給藥量:
1)如果能估算魚的總體重,那么給藥總量(mg)= 用藥標準量 × 魚總體重。
2)如果投餌量每日相對固定,且有一定的依據,那么給藥總量(mg)=日投餌量(kg)× 藥物添加率。
三 給藥方法
1 浸洗法
采取較高的藥物濃度進行短時間的藥浴。此法通常在魚種轉池或運輸前后使用。目前,常用的容呂有二種類型,一類為固定容器,如木盆、桶、漁船、塑料箱或帆布簍等,計算好容器中的水體積后,五次放入所需藥量,然后將魚放入浸洗一定時間即可;另一類為微活水容器,通常采用密眼網箱,可根據魚的數量,靈活地計算體積,然后在網箱內加入所需濃度的藥物,將魚放入浸洗。考慮到在網箱內的藥液不斷地向外滲透而被池水所稀釋,因此必須隨時補充藥液。一般浸洗時間為10~30分鐘。
2 遍灑法
采用對某些病原體有殺滅效果而對魚體本身又安全的藥物濃度將藥物按水體積計算的用量,在魚池中遍灑,以殺滅魚的體表和鰓部以及水體中的病原體,從而使病情痊愈或好轉。使用此法,必須較精確地計算出魚池水的體積,再算出所用藥物的藥量,稱取的藥物用水均勻化開,稀釋后均勻地潑灑全池。在野外使用時對光敏感的藥物,如呋喃類含氯消毒劑等進行浸洗和遍灑時,宜在傍晚進行。同時,對藥效有影響的,如水溫、PH值、有機物各混濁度等因素,在用藥過程中均要加以注意,避免出現藥害或影響藥效。
3 藥袋、藥簍懸掛法
此法通常在未發病或初發病,病情較輕時使用。養殖水體中必須預先設置食場和食臺,并且已養成到食場或食臺攝食習慣,將盛裝藥物的容器懸掛在食臺或食場。懸掛簍或袋的數量一般為3~6只,劑量一般為每簍或袋100克左右。每次掛袋掛簍后,應在池邊觀察魚是否來攝食,如果不來攝食,說明濃度太大,則應減少所掛的袋數至魚能來吃食為度。在魚病流行季節,掛袋與掛簍應交替進行,對預防疾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4 口服法
此法是將藥物與飼料充分混合做成藥餌。對不溶于水的藥物,應根據情況,先將飼料總量的5~10%的油(如植物油、魚肝油等)和藥劑混合好,然后加入顆粒飼料混合,使藥物吸附在飼料的表面。對水溶性藥物,飼料可用藥物水溶液調制,使藥物滲入飼料內;與新鮮肉質飼料混合時,要使用粘合劑:如面粉、三合粉等,用以防止藥物流失。有硬顆粒飼料機的用戶直接將藥物與飼料充分混合做成藥餌,但不能使用膨化機,對膨化飼料做成的藥餌應先將藥物溶解,再用噴霧器把藥均勻噴灑到膨化飼料上。
4.1 鯉魚、鯽魚、羅非魚、鰻魚等吞食商品飼料的魚類可用固體型藥餌。制作固體型藥餌時,先將一定量的藥物與商品飼料(如豆餅、菜籽餅、魚粉、米糠、大麥粉等)經粉碎后過篩,再與粘合劑(α-淀粉羥基纖維素面粉、山芋粉等)均勻混合、加水拌勻,然后根據魚體大小,用飼料機或手工制成圓形或短稈狀的顆粒直接投喂或曬干后投喂。
4.2 鯉鳙等濾食性魚類可用粉末型藥餌。將藥物與浮性商品飼料如米糠、麩皮等均勻攪拌成粉狀,潑灑在水面,投喂時間最好是中午。網箱養殖魚類投喂藥餌時,可在網箱內側圍貼塑料薄膜,以防藥餌漂浮到網箱外。
4.3 草、鳊、魴等草食性魚類可用粘附型藥餌。制作粘附型藥餌應選擇魚愛吃的嫩草,根據魚體大小,切成小段,然后將粘合劑,如面粉、山芋粉、米粥,用熱水調成糊狀,待冷卻后將所需藥物加入其中,攪拌均勻后,粘附于草料上,晾干后直接投喂。
4.4 有些名特優水產經濟動物如鱖魚、黃鱔、加州鱸等魚類只攝食活體或半活體藥餌。防治疾病時,無法直接采用非活體或半活體藥餌。因此,只能采用藥物浸泡注射或投喂活餌或將藥物與適量的粘合劑混合,用水調成糊狀,然后用活餌粘上藥物,稍待晾干后再投喂。鱖魚只捕食活的餌料魚,可先以較大劑量藥餌投喂餌料魚,再用服用過藥餌的餌料魚投喂鱖魚。如防治鱖魚暴發性流行病,平時可用大黃蘇打片、大蒜(或大蒜素)等投喂餌料魚,喂完餌料魚后0.5~1小時內將餌料魚捕撈后,立即飼喂鱖魚,連續5~7天。鱖魚較大時,也可將藥物注射于餌料魚體內,立即轉投到鱖魚池中。黃鱔、加州鱸魚可攝食活魚,也可攝食死魚,除用活體藥餌外,也可將藥物粉與粘合劑攪拌后,再與魚、蚯蚓、螺蜆肉等粘合后,直接投喂。
5 涂抹法
在魚體表患病處涂較濃的藥液以殺滅病原體。此法適用親魚檢查及注射催產后的預防感染。此法用藥量少、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用藥時,魚頭一定要向上,以防藥液流入魚鰓、魚眼發生危險
四 配制藥餌技巧
配制藥餌要掌握以下技巧:
1.巧選基料
基料就是魚飼料,將藥物拌入其中即成藥餌。作為基料,必須是魚所喜愛的餌料,一般最適宜的基料是玉米、黃豆、小麥、花生粉、米糠、麩皮等漿糊狀物。如草魚可用新鮮嫩草,鯉魚可用餅粕、糠麩等,青魚可用鮮螺肉,鰻鱺可用魚粉,鯰魚類可用雜魚、畜禽下腳料等。
2.巧添誘食劑
魚類對食鹽和糖類的味覺比較敏感,為了激發魚類攝食欲望,可以在藥餌中添加適量的誘食劑。一般將具有濃烈香味的中草藥如八角、丁香、大蒜輔以部分食鹽做成誘食劑,添加濃度以10~20%為宜。
3.巧用粘合劑
粘合劑宜選用粘性強的小麥粉、木茨粉、糯米粉等。粘合劑用量應占藥餌飼料的40~50%。粘合凝固藥物的作用強弱直接影響藥餌在水中成型時間的長短,藥餌成型時間長,魚類攝食時間延長,攝食量增大,對魚病防治起到直接加強的作用;藥餌成型時間短,魚藥在水中散失快,魚類攝食時間短,攝食量少,減弱對魚病防治的作用,即浪費魚藥,又貽誤預防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通常制作藥餌的粘合劑是面粉,價格不高,使用也方便。另外,制餌時,藥物要均勻地拌進基料,讓病魚都能均衡地吃到飼料中的藥物。
4.中西藥結合
中藥治療魚病藥效時間久,副作用少,防治成本低;西藥具有藥效迅速,成本高的特點。實踐證明,在有療效的中草藥中摻入某些西藥,既能迅速提高療效,又能降低成本。
5.制藥餌注意
一是要求藥餌在水中的穩定性要好,如穩定性不好,藥餌入水后會很快散開,病魚吃不到足夠的藥量;
二是要針對不同魚類生活習性分別制成浮性、沉性藥餌,以便投喂。
三是要控制好藥量
一方面要嚴格按照內服藥的規定范圍取藥,另一方面要盡量準確估算出所需藥物治療的魚的總重量。用藥餌量一般在投喂后30~40分鐘內吃完。投餌量過多,造成藥餌浪費,而且還影響下一頓的吃食。此外,在計算用藥量時,尚需要把與病魚食性相近或相同的其他魚的消耗量計算進去。
五、投藥注意事項:
1.“內服”都要與“外消”相結合,防止誘發其他病癥,這樣既達到了治病目的,又改善了水質。
2.投喂前一天適當減少投飼量或停食一天或半天,讓魚類饑餓,從而增加魚類對藥餌的攝入量。
3.投喂藥餌最好選擇在晴天無風的上午9時到下午5時進行。為了使魚體內藥物保持有效濃度,藥餌應每天投喂2~4次。
4.有條件的可排水投藥,既有借排水排出部分病源微生物、增氧之效,又可使池水變淺,縮小投藥水面,魚類單位密度增加,使藥餌被攝食幾率增加。
5.為了讓每條魚都能吃上藥餌,投喂時可用網攔開強弱魚類,讓健康魚、病弱魚都能吃到藥餌。
6.根據魚群的構成和發病魚的情況,選用不同的健康魚餌料和藥餌基料,投喂藥餌前先投喂健康魚餌料使健康魚先吃飽,稍后再投藥餌,同時要藥餌播灑均勻,確保病魚能吃到更多的藥餌。如池中草魚較多時,在其他魚生病的時候,為確保病魚吃到足夠的藥餌,則可先投草料,再投喂藥餌。
7.投喂藥餌最好選擇在風浪較小時進行,否則因風浪大,灑在水面的藥餌很快被吹到下風處,沉入水底,病魚就吃不到足夠的藥量。在有風浪的情況下,投喂的次數要由1天2次改為1天4次,藥餌量也要適當增加。
8.內服藥餌必須按要求連續投喂1個療程(一般3~5天或7天),魚病情好轉后,應繼續投喂1~2天,以鞏固療效。不要過早停藥。因為過早停藥,魚體內的病原菌未被全部消滅,容易復發。
9.治療期間及剛治愈后,不要大量更換池水,不要大量補充新水及捕撈,以免給魚帶來刺激,加重魚的病情或引起復發。(文/丁曉剛 深圳中寶天然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