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蛋雛雞的選擇
1.1 特性
品質優良的雛雞,眼大有神,向外突出,隨時注意環境動向.反應靈敏.叫聲洪亮,活潑好動;絨毛長度適中、整齊、清潔、均勻而富有光澤;肛門干凈,察看時頻頻閃動;腹部大小適中、平坦,臍愈合良好,干燥,有絨毛覆蓋.無血跡;喙、腿、趾、翅無殘缺,發育良好。抓握在手中感覺有掙扎力。劣質雛雞精神委靡,縮頭閉目,腿腳于癟,站立不穩,不注意周圍環境及音響,反應遲鈍,叫聲微弱或嘶啞,不愛活動、怕冷;絨毛蓬亂粘污.缺乏光澤,有時絨毛極短或缺失;肛門周圍粘有黃白色稀便,腹部膨大、突出,表明卵黃吸收不良,臍部愈合不好,濕潤有出血痕跡,缺乏絨毛覆蓋,明顯裸露,抓握在手中感覺無掙扎力。
1.2 營養
據研究表明,30--45周齡的蛋種雞所產的種蛋孵出的雛雞健康狀況優于其他周齡。種雞應該采食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營養平衡口糧。營養濃度大大高于產蛋雞日糧,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D3、維生素 B12、葉酸、生物索,微量元素鋅、錳等。種雞自身不感染淋巴細胞白血病、沙門氏菌、支原體、禽腦脊髓炎、傳染性貧血和網狀內皮細胞增殖病等,以免造成雛雞患病。
1.3 購買雛雞的時間
炎熱的夏天,種雞采食量下降10%以上,營養攝入不足,維生素的消耗比平時多幾倍。這樣由種蛋傳給雛雞的營養就偏低.其健康程度就差。加之,夏天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等也增加了雛雞的易感性,加大丁育雛難度。在我國北方地區,寒冷的冬季會影響雛雞的運輸、保暖、育雛效果等.因此,要選擇適宜的購雛時間,減少飼養成本,提高養雞經濟效益。
待初生雛絨毛干后就應該盡早進行運輸.以生后R—12小時內為宜。但是,因為初生雛雞腹內殘留部分米被利用的蛋黃,可以作為初生雛雞的營養來源,所以在雛雞生后48小時或稍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運輸即可。
二 環境控制
2.1溫度
育雛舍在進雛前的溫度要比正常溫度高出1.0-1.5度。1-3日齡的雛雞所需溫度為33~34度,前3天為恒溫,以后每星期降3度。懸掛的慍度計應該能準確反映舍內溫度。雛雞在安靜環境里,應該是很放松的側臥在床鋪上.四肢伸展。如果溫度適宜時,雛雞表現活潑好動,食欲旺盛,夜間睡眠安靜.而且睡姿伸展舒適,雞群疏散,均勻俯臥;溫度過低時,雛雞表現頸翅收縮,行動遲緩,夜間睡眠不安.常發出尖銳的凄叫聲,并且密集靠攏熱源,甚至相互積壓扎堆造成死亡。在溫度過低或受賊風侵襲的情況下,易引起雛雞腹瀉,誘發白痢病蔓延,健康狀況不良,影響育雛效果;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懶散,張口喵氣,食欲不振,大量飲水,生長緩慢,干瘦且羽毛無光澤。
2.2濕度
雛雞出殼后10日齡內,育雛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65%~70%。適宜的濕度會平衡雛雞的飲水量,避免出現暴飲和脫水現象.也會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減少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的發病率。
10日齡以后,由于雛雞呼吸和排糞量以及墊料含水量增加,育雛室內比較潮濕易造成雛雞羽毛污穢,食欲不振,誘發球蟲病。所以,此時育雛室內的溫度應低一些,相對濕度控制在55%左右。
2.3空氣
空氣應該保持新鮮,舍內沒有塵埃,氧氣濃度達到21%。氨氣濃度低于每立方米10毫克,硫化氫濃度低于每立方米2毫克,二氧化碳濃度低于每立方米1 500毫克,總細菌數低于每立方米25 000個。
2.4光照
光照可促進雛雞的采食,飲水和運動,有利于生長發育。培育雛雞的光照制應當是,出殼后3天內,因其視力弱.為保證采食和飲水,一般采用每晝夜 23~24小時光照;從第4天起到育雛結果,每晝夜8小時光照.夜間一般不再補充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