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情況
發病池塘一般為高密度精養鯽魚種池。病魚眼珠突出,體表局部有豎鱗、充血、發炎、鱗片脫落現象,有的體表傷處有水霉寄生,有的蛀鰭明顯。病魚口腔周圍、頭部、眼眶、鰓蓋充血發紅,腹部膨大,輕壓腹部有黃白色或淡紅色腹水流出,腸道內有淡黃色粘液,腸壁變薄、彈性差,肝胰臟腫脹。鏡檢鰓部均有大量寄生蟲,以車輪蟲為主,有的可見指環蟲。鰓絲腫脹,有不同程度的鰓霉寄生,魚種規格越小,鰓霉越嚴重。病魚漂游岸邊,反應遲鈍。死亡數量逐日增多,每天數十尾至數百尾、上千尾不等。
發病魚池上年均沒有對寄生蟲進行有效防治,越冬期間有水質老化、轉化過程,死魚均發生在轉水之后。多數魚池在越冬期間對魚種進行拉網換塘、并塘,下塘前魚種消毒不嚴格。
二、發病原因
本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寄生蟲的侵襲,魚種帶寄生蟲越冬,給病菌突破魚體免疫屏障創造了條件,并且由于越冬期間水質惡化造成病菌大量滋生感染而得。拉網使魚體受傷,越冬期長期不投喂,魚種體質差,抵抗力下降,加重了病情。魚種感染疾病后得不到及時治療,長期發展造成大批死亡。
三、病癥鑒別
本病表現為多種癥狀并發,有很多不同的表癥,容易造成誤診。常見的誤診主要有:單純性豎鱗病、水霉病、肝膽綜合癥、腸炎病、病毒性出血病等。診斷時應全面考慮,綜合分析,科學診斷,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四、治療原則
本病病因復雜,癥狀嚴重,單純使用一種藥物很難見效,治療時應抓住根本,標本兼顧,內外同時用藥,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減少損失。
造成大批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鰓霉造成的呼吸障礙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癥,但是要首先去除致病的外因:寄生蟲和水質惡化。 所以用藥時要掌握以下原則:
1.首先殺滅寄生蟲。最普遍和危害最嚴重的寄生蟲是車輪蟲,可以選擇硫酸銅、車輪速滅、苦參等藥物。也有發現指環蟲較為嚴重的,可選用敵百蟲、伊維菌素、甲苯咪唑等藥物。
2.規格較小的魚種,往往鰓霉寄生很嚴重,要控制因鰓霉造成的暴發性死魚。有清潔水源條件的,可以選擇大量換入清水;沒有水源條件的,可以用硫酸銅潑灑,控制鰓霉病。
3.消毒水體,調節水質。使用高效消毒劑如溴氯海因、強氯精等全池潑灑2~3次,殺滅水體和魚體表致病菌,改善水質。
4.提早開食。飼料中加入足量抗菌素如氟苯尼考、諾氟沙星等投喂,連喂5~7天。
5.魚種越冬期間長期不投喂,再感染疾病,體質較差,因此藥物用量不可過大,以免傷害魚種。
6.本病有很多表癥,如水霉、豎鱗、體表局部發炎等,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用藥,做到標本兼治,盡快控制病情,加強治療效果。
7.混養有蝦蟹的池塘要注意藥物對蝦蟹的毒性。
五、預防
本病發病率、死亡率高,治療難度大,治療成本高。又因為銀鯽的抗病能力強,一旦發現死魚,說明病情已嚴重,給治療造成困難。但是本病完全可以通過預防而達到不發病或不死魚的效果。預防工作要在越冬前開始,具體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寄生蟲。寄生蟲,特別是車輪蟲的侵襲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秋季停食前后要進行寄生蟲檢查和防治,嚴禁魚種帶寄生蟲越冬。
2.控制越冬魚塘水質,發現水質老化要及時換水或用藥物調節水質,防止水質惡化轉水。
3.盡量減少越冬魚種拉網次數,防止魚體受傷。凡經過拉網的魚種,下塘前要嚴格消毒,防止傷口感染。
4.盡早開食。鯽魚在水溫3℃時就可以攝食,但習慣上養殖戶往往在3月中旬后才開始投喂。盡早開食能使越冬魚種及早恢復體質,增強抵抗力,減少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