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仔數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在種豬選育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遺傳上主要通過選擇排卵數、胚胎成活率以及子宮容量(uterine capacity)來提高窩產仔數,但排卵數與胚胎存活率之間呈負相關,窩產仔增加的結果是初生重的降低,降低了母豬的生產效率。目前多數人傾向于通過選擇子宮容量,提高胎盤效率來提高產仔數及胎兒質量。
1 子宮容量是影響產仔數的限制因素
實驗表明,子宮內擁擠直接影響了母豬的產仔數。對于大白和長白豬,當胚胎數超過14時,子宮內擁擠就成為窩產仔數的限制因素。母豬排卵數增加的結果是著床前胚胎數的增加,但是著床后(25~30 d)胚胎數明顯超出了子宮容量,會有10%~l5%的胚胎死亡,即胚胎死亡的第二個時期。在妊娠后期,胎兒之間相互競爭,以獲得足夠的子宮面積來滿足發育所要的物質交換,如果此時子宮容量不能滿足所有胎兒的需要,大約5%~l0%的胎兒死亡,在妊娠第90天發生的子宮內發育阻滯就是由于子宮內擁擠引起的。
2胎盤效率與子宮容量的關系
子宮容量是有限的,要增加產仔數只能通過提高胎盤效率來實現。胎盤效率是單位重量的胎盤支持的胎兒體重,這一概念由美國依阿華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在對梅山豬與大白豬產仔數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在妊娠的整個過程中,大白豬的胎兒是通過增加胎盤的大小來滿足胎兒營養物質的需要,而梅山豬胎兒重量的增加是由于胎盤血管密度的增加、即增加單位胎盤-子宮內膜表面的物質交換,也就是增加了效率。效率低的胎兒由于胎盤血管欠發達需要與子宮大面積接觸,最終限制了窩產仔數;相反,效率高的胎兒因為有較小的、血管化的胎盤占據較少的子宮空間,從而允許更多的胎兒存活到分娩。梅山豬通過提高胎盤效率,克服子宮容積的限制是其高產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胎盤效率為中等遺傳力性狀,測定相對容易,而且胎盤效率與斷奶成活率、21日齡重,達105kg的日齡及背膘厚和眼肌面積都沒有明顯關聯。目前對胎盤效率進行選擇已經獲得了產仔數的增加。通過選擇胎盤效率可以在不降低出生重的情況下提高產仔數,避免了低初生重對個體發育的影響,提高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