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雞球蟲病藥物的使用概況
自從1936年多馬克發現了磺胺類藥物,1942年發現其對球蟲病有效以來,以后的70年已先后開發了近50余種抗球蟲藥物(不計部分中草藥)。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二嗪類藥物上市至今,雖然抗球蟲新藥的研究從未間斷過,研究的對象包括新型合成的化合物、微生物發酵產物和代謝產物以及天然產物等,但新型抗球蟲藥問世卻極少。
而球蟲耐藥性的產生卻非常嚴重,如有關部門測定了l2個省份分離出的l5株柔嫩艾美耳球蟲,其中有80%分離株對鹽霉素耐藥,60%分離株對氨丙啉耐藥,53%分離株對氯羥吡啶耐藥;3%對氯苯胍耐藥;從廣東分離的3個地方雞球蟲株對鹽霉素、馬杜霉素、氯羥吡啶和尼卡巴嗪也有明顯的抗藥性。
易產生耐藥性的合成藥主要有氯羥吡啶、氯苯胍、常山酮、芐氧喹甲酯、丁氧喹酯、癸氧喹酯、氨丙啉等,這些藥物一旦產生了抗藥性便很難恢復其敏感性,而其它藥物停藥后敏感性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所以雞場一旦對于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就不應再使用。
地克珠利在上世紀90年代使用時飼料中添加量為0.01%,飲水0.005%效果就極好,但10年后的今天,該劑量的效果就已經非常差,目前建議地克珠利在飼料中的添加量為0.02%~0.03%。此類藥物毒性低,按原來治療量的10倍不會出現毒性反應,可以通過增加劑量來解決抗藥性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藥物都可以通過增加劑量來解決耐藥性問題,但是可以通過調整用藥方法,減少抗球蟲藥物的耐藥性。
二、不同類別雞只球蟲病的控制方法
為了避免球蟲耐藥性的產生,應根據不同類別的雞群,使用不同的藥物控制方法
(一)肉雞球蟲病的控制方法
肉雞的生長周期短,不可能依靠雞對球蟲病的免疫力來防病,而且給生長周期僅為1~2個月的肉雞建立免疫性也沒有實際意義,因此,控制肉雞球蟲病的根本措施是在飼料中不間斷地添加抗球蟲藥物,所以目前集約化肉雞生產場基本上是在其整個生長期中使用抗球蟲藥物。
(二)種雞和產蛋雞球蟲病的控制方法
種雞和產蛋雞的生長周期較肉雞長,在飼料中長期添加抗球蟲藥不切實際,出于安全性和經濟方面的考慮,都要盡力建立和維持雞群對球蟲病的自然免疫力,在飼養產蛋雞群和更新雞群中,有3種控制球蟲病的方法可供采用。
1.在飼料中加入一種抗球蟲藥(預防劑量)連續應用14周,使雞在此條件下接觸一定量的球蟲卵,以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但又不會使雞發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傷害,這是目前全世界養雞國家實踐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此方法的用藥濃度(劑量)較低,為亞治療劑量,不能將球蟲完全殺死,所以容易使那些接觸了藥物而繼續生存的球蟲有機會產生耐藥性,并且這種耐藥性可能通過質粒介導等方式傳播,使抗球蟲藥的敏感性和臨床療效降低。
2.在產蛋雞的生長期飼料中不加抗球蟲藥,當雞群發病時,使用對球蟲生活周期后期有效的磺胺類藥物,使絕大多數雞得救并同時產生免疫力,此法具有節省成本、球蟲不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當然,采用這種方法風險也比較大。目前很多養雞經驗豐富的養殖戶都使用此方法,在實際工作中,須進行仔細觀察,及時診斷和快速用藥,是降低風險不可忽視的措施。
3.采用免疫接種法,即在3~5日齡雛雞的飼料和飲水中加入幾種(根據當地感染球蟲的種類而定)一定數量、有活力的球蟲卵囊(致弱球蟲卵囊混懸液),使機體產生免疫力。為了防止感染球蟲卵囊過量而發病死亡,可以同時采用預防劑量的抗球蟲藥物進行控制。
三、抗球蟲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聚醚類離子類抗球蟲抗生素 聚醚類離子類藥物對裂殖子活性差,只能作為預防用藥,該類藥物毒性大,藥量添加必須準確,如馬杜霉素添加量(飼料)為5毫克/千克,必須嚴格掌握劑量,以免造成中毒。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物忌與泰妙菌素和沃尼妙林合用,否則會產生嚴重的毒性作用。
尼卡巴嗪 尼卡巴嗪在我國使用效果非常好,但是該藥熱應激反應較強,夏天或氣溫較高時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如果必須使用時,應以低限劑量為度。
氨丙啉 氨丙啉與硫胺素有拮抗作用,可能導致動物出現維生素B1缺乏癥,當使用氨丙啉作為抗球蟲藥物使用時,要注意飼料中維生素B1的平衡。
磺胺類藥物 由于磺胺類藥物對家禽有較大的毒性作用,如會造成肝脾出血、壞死,紅細胞與淋巴細胞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雛雞出血性綜合征等,因此不可作預防用藥。但是應用磺胺類藥物控制盲腸球蟲的死亡有較好的效果,如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多的三字球蟲粉,用于治療時用藥也不可超過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