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情況
某市三農戶飼養2-4歲奶牛18頭,5月底至8月初,三戶奶牛相繼患病,發燒,不食。曾按牛隱性乳房炎、牛流行熱等病,多次使用大劑量抗生素類、磺胺類、抗病毒類、解熱類等藥物治療15-20天無效,有時短暫退燒,很快又復發。
臨診癥狀
病初體溫升高達40-42℃,呈稽留熱,持續10天左右。精神沉郁,呼吸困難,鼻鏡干燥。心跳60-118次/分鐘,呼吸40-60次/分鐘。食欲初期減退、后期廢絕,反芻減少或停止。有的出現眼瞼浮腫,流淚。眼結膜初期充血腫脹,而后黃染、貧血,有出血斑點。口流清涎,磨牙,喜啃土及其它異物。迅速消瘦,產奶量明顯下降。早期體表淋巴結腫大1-3倍,有壓痛。大便干燥,呈黑色算盤珠狀,附有粘液和血液。尿液呈暗桔紅色或暗紅色,甚至呈醬油色。驅趕時起立困難,后軀無力。側臥時頭彎向體側,部分肌肉震顫。
實驗室診斷
⒈血液壓滴檢驗
自耳靜脈采鮮血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合后加蓋玻片,置400-600倍或1000-1500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紅細胞周圍表面附著幾個至20個形態如球形、環形、桿形、豆點形、橢圓形的附紅細胞體,在與紅細胞體的相互作用下不停擺動、震動。血漿中亦有游離的擺動、伸縮、旋轉、翻滾等運動活潑的附紅細胞體。紅細胞的感染率約為50-95%左右,最為嚴重的可達100%。
⒉血液涂片染色檢驗
自耳靜脈采血制成薄片,用姬姆薩染色鏡檢。可見附紅細胞體呈淡紅紫色或紅紫色附著于紅細胞周圍或游離于血漿中。有的紅細胞內則有形態各異的橢圓形、梨形、環形、豆點形的環形泰勒蟲。一個紅細胞內寄生蟲體2-4個不等,胞漿閃亮透明呈淡藍色,胞核呈紅紫色。紅細胞感染率初期為10-20%,后期為70-95%左右。淋巴結穿刺涂片,用姬姆薩染色鏡檢,可見淋巴細胞漿內有呈圓形、橢圓形、腎形的石榴體(裂殖體)。
根據以上檢驗診斷為附紅細胞體與環形泰勒蟲合并感染。
防治措施
⒈治療
①貝尼爾 按3.5-4mg/kg體重,用滅菌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配成5%溶液,作臀部深層肌肉注射。間隔24小時或48小時用藥一次,連用3次。重癥者,可停藥3天后再用藥。
為減少和避免藥物毒副作用,用貝尼爾前先行肌肉注射10%安鈉咖或10%樟腦磺酸鈉20ml。對體質差的病牛,可用10%葡萄糖1000-2000ml,加10%維生素C40ml、2.5%維生素B130ml、5%肌酐100ml,靜脈注射。
②強力弓焦靈 按0.75-1.6mg/kg體重內服,1次/天,連用3天。必要時停藥3天后再服用一個療程。
③長效土霉素注射液 1萬IU/kg體重,肌肉注射,1次/天,連用5-7次。
④對癥治療 貧血嚴重的,可注射牲血素、維生素B12、維生素K3、維生素C、葡萄糖等;大便干硬的,可瓣胃注射液體石蠟300ml或25-30%硫酸鈉溶液300-450ml。
⑤治療效果 共治療18頭奶牛,均治愈。
⒉預防
①夏秋兩季每隔3-5天定期用1-2%敵百蟲水溶液噴灑牛體,用敵殺死等藥物噴灑圈舍一次,消滅蜱及其它吸血昆蟲。
②在媒介昆蟲活躍季節(5-10月),每隔15d,按2-3mg/kg體重劑量,肌肉注射一次貝尼爾,或用長效土霉素,0.5萬IU/kg體重,肌肉注射,1次/天,連用5次。每隔15天按0.5-0.75mg/kg體重劑量,口服強力弓焦靈,1次/天,連用3天。
討論與小結
⒈經查閱《伯吉氏細菌鑒定手冊》,牛附紅細胞體病是由立克次氏體目,乏(或稱無)漿體科,附紅細胞屬的牛附紅細胞體引起的,以發熱、溶血、貧血、黃疸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牛環形泰勒蟲病是由原生動物門,梨形蟲綱,梨形蟲目,泰勒蟲科,泰勒蟲屬的環形泰勒蟲引起的,以高熱、貧血、出血、消瘦及體表淋巴結腫脹為特征的一種寄生蟲病。
此兩種病在奶牛體內合并感染時,若只按某一種病防治往往不能奏效。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在同一畜體同期發生之類的疫病,應引起獸醫界的重視。
⒉用貝尼爾、強力弓焦靈與土霉素、牲血素等藥物配合使用治療附紅細胞體病和環形泰勒蟲病,療效顯著。但不宜操之過急,特別是使用貝尼爾時,一次用量不可過大,間隔時間不宜過短,低劑量不能少于24小時,高劑量不得少于48小時。否則易造成中毒,重者可導致死亡。奶牛不可口服土霉素,口服會影響消化機能。使用貝尼爾時,不能使用安乃近,否則會大大降低藥效。貝尼爾中毒時可用阿托品解救。
⒊附紅細胞體病是人畜共患傳染病,在對動物進行該病防治時,要加強自身防護,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