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病流行特點大腸桿菌的分布極為廣泛,除家禽易感染外,家畜也易感染,鵪鶉一生都可感染。幼鶉6個月后發病率較高,主要通過糞便傳染,飼養密度過大,籠舍消毒不徹底是造成該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冬春氣溫變化大、氣候聚變和夏季炎熱都可引起大腸桿菌病。
癥狀鵪鶉得此病后,初期癥狀為:食欲減少,產蛋量下降,白殼蛋、褐殼蛋增多,蛋皮薄易碎,呈零星死亡,個別有神經癥狀頭向后仰,也有的眼睛有病變,幼鶉主要表現為排水樣稀便,精神不振,羽毛松亂,閉目養神等。
病理變化胸腔腹腔有淡黃色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于臟器表面。有時有腹水,氣囊混濁、肝腫大,偶有多色壞死灶,腸黏膜充血腫大,產蛋鶉伴有生殖器變化,卵巢變形,輸卵管和泄殖腔發炎,有蛋滯現象。
治療恩諾沙星、阿莫西林、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對本病都有很好療效,但應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每間隔一個月,用一次遠征禽菌錄(連用3天),對本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潰瘍性腸炎流行特點在自然情況下,雞、火雞、鴿、野雞均易感染,且以4周齡~12周齡的雞和鵪鶉多發,呈地方性流行,本病經糞便傳播。
臨床癥狀急性死亡后,往往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且多發生在發育良好、肌肉豐滿、脂肪豐滿、嗉囊中充滿食物、伴有白色水樣稀便的禽只。隨著疾病的發展,出現食欲不振、身體蜷縮、羽毛被糞便污染、蓬亂并失去光澤,病程一周以上時,禽體極度瘦弱,胸部肌肉發生明顯萎縮。
病理變化早期病變是在各部位腸壁可見有小的黃色壞死潰瘍,邊緣呈現環形出血,隨著潰瘍灶的增大,出血環消失、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彈坑狀,有時融合形成大片壞死性偽膜性斑塊。肝臟可見淡黃色斑紋或不規則黃色壞死區,脾腫大、出血。
防治措施徹底清除糞便和消毒,鏈霉素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
鵪鶉新城疫該病俗稱雞瘟,又叫亞洲雞瘟或非典型性雞瘟。本病由新城疫病毒引起,是目前我國所有雞病和鵪鶉病中危害最嚴重的一種,流行特點雞、火雞、珠雞、鵪鶉及野雞對本病有易感性,雞的易感性最高,但近幾年鵪鶉發病率也很高,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鵪鶉,本病一年四季可發生,但以深秋、冬季和早春發病較多。
臨床癥狀最急型常突然發病,看不到明顯癥狀,很快死亡。
急性型發病初期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或忽然不食,羽毛松亂不愿走動,眼半閉或全閉,白殼蛋增多,鵪鶉整體產蛋率下降不明顯,嗦囊內積有液體內容物或氣體,倒提常從口角流出大量酸臭的暗灰色液體,排黃綠色、黃白色稀便。鵪鶉發病后常伴有神經癥狀,頭部顫抖,站立不穩或偏癱,病死率高。
慢性型多發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鵪鶉,多散發,死亡率低,以神經癥狀為主。
病理變化最急性型尸體變化較輕,僅在胸骨I勺面及心外膜有出血點或者可能完全沒有變化。
急性型腺胃乳頭出血,肌胃角質層下有時有輕微出血點,直腸有條紋狀出血。
搞好防病滅病的幾點建議保持鶉舍內衛生,勤清糞,勤清洗水槽。每次清糞后應消毒一次,至少一星期消毒一次,百毒殺等交替使用。病死鵪鶉不要隨處亂扔,要做深埋或焚燒處理。最好采取整進整出制度,即一個鶉舍一年只養一批鵪鶉,有利于鵪鶉淘汰后整體消毒。要預防為主,接種工作十分重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嚴格按要求去做,用過后的注射器及用具要作消毒處理,包裝疫苗的瓶子,要深埋或焚燒。不飼喂霉敗變質飼料及灑落到地面的土料,不喂變質飼料。一定要做好防蠅滅鼠工作,滅蠅可用農藥“滅多威”加一定量水后拌麩皮放置鶉舍地面讓蒼蠅自由采食,此方法滅蠅效果很好。